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是假如说平常烦恼染污很重,所造作的身口意业都与烦恼相应,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说饮酒,因为饮酒容易让人放逸,因为饮酒它会让这个意识失去理智的;因为意识失去理智而放逸,就有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假如事情发生以后又覆藏、妄语,就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破裂。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就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假如说平常烦恼染污很重,所造作的身口意业都与烦恼相应,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说饮酒,因为饮酒容易让人放逸,因为饮酒它会让这个意识失去理智的;因为意识失去理智而放逸,就有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假如事情发生以后又覆藏、妄语,就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破裂。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就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CBETA,T38,no.1782,p.1088,a4-11)-----------------------------------------------------------No.2007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卷1)T48,p0343b1卷唐法海集自性含万法。名为含藏识。No.200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T48,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2、问——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大慧菩萨在做好铺垫后,开始提问。很清楚的是,大慧菩萨问佛陀如来藏和外道的我有什么不同呢,而大慧菩萨事先简要定义了外道的我是什么——常在的作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烦恼为能覆藏。真理为所覆藏。楞伽依有为义。阿赖耶识为能摄藏。种子名所摄藏。二种能藏。二种所藏。皆名如来藏。「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大乘密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具足因智、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云何身力具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见;其城纵广满十万里,宫室百万,诸天一千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有六。夏三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有形像身不具足,当密覆藏,劝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后显示。见像毁坏,应当至心供养恭敬,如完无别。如是供养,要身自作;若自无力,当为他使;亦劝他人,令佐助之。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所谓如来,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昧、三种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破相说,无覆藏相,是非妄语。若异音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若颠倒语,若发大声,不了了语;若有所说,前人不解,亦是妄语,不名具足。两舌、恶口:若坏前人、不坏前人、作已得罪;无义语,亦复如是。如是七事,亦道亦业;其馀三事,是业非道。何以故?自不行故!妨于自他,得大罪故。或有说言:‘一切微尘,次第而住,亦念念灭,灭已无住。若无住者,尚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覆于巨海。云何六报?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云何恶报从六根出?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huò)汤洋铜;烧息、能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未满二十受具足戒,受戒事中有诸不具,形体缺少,不应于法受生米谷、钱帛金银,不顺教诲拒逆师命,不自知身,不知他人,不能分别贵贱差品,好喜妄语,贪著戒取,行事散乱心不专一,面有嗔相,悭贪不信,不识恩义,多怀贪欲,睡眠戏调,疑悔嗔恨,覆藏罪恶,好自专执,嫉妒谄曲无所惭愧,自大放逸、憍慢、我慢、大慢、邪慢,好行欺诳赞美其身,多作方便开利养门,陵践白衣伪现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人舍沙门法但求利养,多乐事务所营非一,常乐伺求他人长短,自隐其过,称说功德;如今比丘,覆藏功德,自出过恶。当尔之时,咸共不能护持重戒,无所晓故,破于仪则而言:‘诸法空自相空,何所能作?’如那罗戏人种种变现,无所知者见之大笑。何以故?不知戏法其术隐故,生希有心惊怪大笑。如是,舍利弗,尔时真实比丘说空寂法,求活命者咸共嗤笑。何以故?是人不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舍利弗,破戒比丘宁当舍戒,不著圣人相袈裟覆藏罪垢,密作众恶受人信施。舍利弗,以小因缘,而于久远受地狱身。嘱累品第十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尔世时,诸比丘等,于善法中云何精进?佛告阿难:且置莫问!所以者何?佛无量智所说经典,尔时比丘尚不能信,况能勤行?阿难,如来于有为法中所有智慧,一切辟支佛、阿罗汉等不能解知。阿难,如来所知法,若为汝说,汝则迷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轻重之罪悉皆覆藏。覆藏诸恶如龟藏六。如是众罪长夜不悔。以不悔故日夜增长。是诸比丘所犯众罪终不发露。是使所犯遂复滋蔓。是故如来知是事已。渐次而制不得一时。尔时。有善男子善女人。白佛言。世尊。如来久知如是之事。何不先制。将无世尊欲令众生入阿鼻狱。譬如多人欲至他方迷失正路随逐邪道。是诸人等不知迷故皆谓是道。复不见人可问是非。众生如是迷于佛法不见正真。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善男子。是故我于经中覆相说如是偈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如第二天 奉事帝释以是因缘我亦不为学声闻人。但为菩萨而说是偈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一道歉、改正,事情就过去了嘛!不应该老是覆藏,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性,勇于认错及改正,不然你的金刚心就永远培养不起来。-----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原标题:三贤位之十回向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慧无碍,乐说亦尔,具足因智、时智、相智;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悉知一切众生烦恼,起结因缘,灭结因缘;世间八法所不能污,有大怜愍救拔苦恼,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满足。」佛门里有「不可思议」这样的一句话语,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其实,不只是佛家,我们一般人也常常会说如是的言语,举凡只 | admin 2018-07-21 |
![]() |
十三、佛“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诸佛因为没有事情会做错而怕人知道,所以从来都不覆藏,也不用守护,没有人能说如来的过失。声闻、缘觉圣人智慧远不及佛,所以还做不到“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因此,声闻、缘觉圣人不能称为佛。十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三、佛“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诸佛因为没有事情会做错而怕人知道,所以从来都不覆藏,也不用守护,没有人能说如来的过失。声闻、缘觉圣人智慧远不及佛,所以还做不到“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因此,声闻、缘觉圣人不能称为佛。十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三、佛“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如来)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诸佛因为没有事情会做错而怕人知道,所以从来都不覆藏,也不用守护,没有人能说如来的过失。声闻、缘觉圣人智慧远不及佛,所以还做不到“无有覆藏,不须守护,无能说过。”因此,声闻、缘觉圣人不能称为佛。十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颂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一毫端内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静极烁开顶上眼,尘劳门内尽金光。自家透脱自家知,八万光明更问谁。全体承当全体现,须弥顶上戴须弥。颂上品中生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佛菩萨接引,紫金台如大宝华。普闻众声,纯说第一义谛。不向经题识本真,纸堆讨甚法王身。未开梵筴承当去,免作循行数墨人。痴儿刻意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