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由此五法障碍,令学人不能得证大乘别教菩提,福德资粮尚未具足。今世若欲值遇大善知识摄受护念,应当戮力护持了义正法,修行伏除性障,方有因缘遇见。如佛陀所开示,要行菩萨道就要努力修集福德资粮,以求值遇善知识之摄受教导,并熏闻了义,令慧力增长故;应将所修世间善 三摩地

2018-07-22

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八正道当中的正命可以知道,佛教中是要以正当而如法的职业营生活命、安身立命,过正当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一种福德是心地上的福德,那就是修除五盖,所谓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是五盖。修除了这五盖是心地上的福德,其实说穿了,就是「好心」所得到的福德。可是这个好心不是世间人讲的好心,意思是除掉了贪欲,对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无贪;也除掉了瞋,不会随意对众生起瞋。可是他心地却不会掉散,也不会常常作错了是再来悔恨。他也不会像某些人有很严重的 三摩地

2018-07-22

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瞋恨转为慈柔心,要由不邪见转为正信正见等等。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 三摩地

2018-07-22

同时说同于涅槃,也就是说这个阿赖耶识本身虽然有这些所谓的执藏烦恼、执藏染污的种子,可是祂本身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向无为。而且这样来解释说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槃,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情的五蕴出生的本际就是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也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十方诸佛来到人间为众生开示悟入佛法,所说的就是以这个为根 三摩地

2018-07-21

《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4-2,p.283)8.《胜鬘经》法身章第八:「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4-2,p.284)三、法身之实义(一)法身即是如来藏。1.《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 三摩地

2018-07-21

」《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九:「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 三摩地

2018-07-21

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嗔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间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 三摩地

2018-07-21

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秤杂余异贱,欺诳于人;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骄慢。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常修软心,不作罪过;设误作者,常生愧悔;信是罪业,得恶果报。所修善事,心生欢喜;于小罪中,生极重想;设其作已,恐怖忧悔。终不打骂嗔恼众生,先意语言,言辄柔软。见众 三摩地

2018-07-21

于他财物生贪欲得,是名根本;发烦恼心,是名方便;作已得财任意施与,欢喜受乐复向余说,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若打骂人,是名根本;若捉杖石问其过罪,是名方便;打已生喜,受取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骄慢,是名成已。若诽谤‘业、因、果、真谛、贤圣之人’,是名根本;若读诵书写、信受邪书,赞叹称誉 三摩地

2018-07-21

” 尔时世尊说此法门已,复告金刚手菩萨言:“金刚手!若有人得闻此一切法平等观自在智印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受持、读诵、正念、修习,是人虽在五欲尘中,不为贪欲诸过所染。譬如莲花虽在淤泥,非泥所著;乃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如来复说咒曰:咭(jī)利!(短呼)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三界主相,为诸菩萨说一切诸佛灌顶出现智藏实相般若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修精进门?所谓修诸善行、心不懈退,当念过去无数劫来,为求世间贪欲境界、虚受一切身心大苦,毕竟无有少分滋味。为令未来远离此苦,应勤精进、不生懈怠,大悲利益一切众生。其初学菩萨虽修行信心,以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或为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或为种种病缘之所逼迫;如是等事为难非一,令其行人废修善品;是故宜应勇猛精进,昼夜六时礼拜诸佛,供养赞叹忏悔劝 三摩地

2018-07-21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 三摩地

2018-07-21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离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 三摩地

2018-07-21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 三摩地

2018-07-21

取不善法相已,为令断故观念修习,谓为断贪欲观不净相,为断嗔恚观慈心相,为断愚痴观因缘法。常念净戒深取空相,勤行精进为得四禅。专心求道,观不善法皆是衰恼,观于善法最是安隐,一心修道分别谛观。善不善法谛取相已,唯观涅槃安隐寂灭,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 三摩地

2018-07-21

舍利弗,是人随恶知识,若生人中,父母生离死亡丧失,亲里衰恼,国土破坏,生八难中,舍八乐处,多欲怒痴常好戏调,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能摄心痴如白羊,为贪欲、嗔恚、愚痴所坏,聋哑盲瞎,手脚挛躄,共恶知识生无佛处。若值佛世,目不喜见,不喜闻法,不与佛众而共和合,起是恶业。恶人共生乐下劣法,于正见中生邪见想,于邪见中生正见想,是名下欲下忍下慧。舍利弗,下慧之 三摩地

2018-07-21

是人长夜自受贪欲、嗔恚、愚痴毒箭。何以故?舍利弗,是人不能定知诸法而为他说,心不喜乐,若乐速失。舍利弗,我知不净说法有此过咎,不得正道。是事一切比丘不知,诸天不知,唯我乃知。复有不净说法比丘,不解如来随宜所说,而为他人说。诸经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而是人自以论辞说言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命,即为谤佛、谤法、谤僧。谤三宝罪,诸天世人所不能知 三摩地

2018-07-21

是人如是邪贪著故,尚不能除贪利养心,况细烦恼?舍利弗,通达空者,若为贪欲、嗔恚、愚痴、利养所覆,无有是处,亦不堕顶。舍利弗,计我心者谓有寿命,寿命因缘故,则为利养所牵障碍于道。舍利弗,我见者、人见者,虽于我法出家为道,如是痴人于清净中则非出家。何以故?尼犍子出家,皆计我心有所得故。舍利弗,有所得者,从无始世常有此见。若得出家犹有不绝,是名因外道出家 三摩地

2018-07-21

亦如贪欲嗔恚愚痴慢等。无寂静相。不可安立与其一异。净慧。如是真如与一切行。不可安立为一为异。净慧。如是真如微细甚深难可通达。我觉了已。为他解说安立正教。开示显现令义浅易。佛说经已重说偈言真实与行法无一异俱相若执一异俱说行不如理修行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是人能解脱相惑粗重结解节经一味品第四尔时佛告须菩提言。须菩提。汝见汝知几多众生。在众生界有增上慢。由此慢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