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菩萨戒呢?菩萨戒它是通三世的。因为菩萨戒不管你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所有诸佛,所制定的戒是相通用的。为什么会相通呢?因为所有的菩萨戒,是以什么为戒呢?它是以摄心为戒,也就是在戒我们这个心,不是戒我们的身行跟口行;戒身行跟口行,这是声闻戒的主要内容。所以声闻戒跟菩萨戒的主要不同,一个是在戒身行跟口行,一个是以戒心行为主。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很漂亮的 | admin 2020-07-06 |
|
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尔时释迦牟尼佛 | admin 2020-06-14 |
|
例如,说一切有部所执:『一切有唯十二处,十二处依名色而有,实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名色、十二处;五蕴假我虽刹那灭,由于烦恼与业的势力,因此刹那灭之五蕴能为缘,使得因果无间展转相续,至后世生起新的名色五蕴;实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说一切有通三世无为。』又例如犊子部所执:『补特伽罗自体实有(众生非假名),其自体与蕴不一不异;涅槃有「学、无学、非学 | admin 2020-06-10 |
|
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也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 | admin 2020-06-08 |
|
![]() |
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也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 | admin 2020-02-20 |
![]() |
由是缘故,一切学佛人不论修学的是南传佛法(解脱道)或北传佛法中的二乘阿含解脱道,乃至北传的大乘佛法,都必须确实理解五阴的内容,要了解五阴─特别是意识─都只能存在一世,不能去到后世,确实是有生有灭之法;并且还要信受有贯通三世的本住法第八识涅槃本际存在,我见才有可能确实断除。如若不然,则我见难断;若始终断不了认取识阴是常住法的邪见,则二乘解脱道的初果尚 | admin 2020-02-18 |
![]() |
依前所述,可以清楚的了知:五阴不是常住法,都没有真实自在的体性,所以说五阴都是虚妄性的;而且五阴都只能存在一世而已,不能去到未来世,往生到未来世时,已经不是这一世的同一个觉知心、同一个五阴,已经又是另外一个人了!因此,有情必然都有各自能贯通三世及出生五阴的持种心——根本识如来藏,才能成就三世生死的流转及业果的酬偿,这就是《优婆塞戒经》中所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蕴处界及万法都不能自外于真心如来藏存在?这是因为如来藏借着自己本有的体性,借着父母的四大而出生五根身,然后如来藏再借着自己所出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因为有了五根以及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意根去接触内六尘,因而有识阴六识出现,其中前五识就在五尘上分别,意识就在五尘上所显现的法尘广分别,因而有众生所了知的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是戏论呢?因为灵知心乃是一期生死所有,不能贯通三世,往世的灵知心死了以后,并不能来到这一世而入母胎;同样的道理,这一世的灵知心死了,也不能去到下一世。所以,如果有人坚持认定灵知心是不生灭心、是中道心,那么这个人就是具足我见者,正是自性见外道啊!所以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才是般若经所说之空性,才是法界之实相,是无余涅槃之本际,也是佛地大菩提果之根本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诸法只能存在一世,“此经”却是连亘三世,前际无穷、未来无尽;既然如此,就不能说诸法含摄了“此经”如来藏,因为诸法只是一世住,但是如来藏贯通三世、离三世境,永恒而不曾一刹那生灭。 所以诸法要摄归于如来藏才对,而如来藏就是诸法背后的实相,所以诸法当然就是实相的一部分。这就是〈诸法实相品〉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个道理才是诸佛的秘 | admin 2019-09-02 |
![]() |
例如,说一切有部所执:“一切有唯十二处,十二处依名色而有,实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名色、十二处;五蕴假我虽刹那灭,由于烦恼与业的势力,因此刹那灭之五蕴能为缘,使得因果无间展转相续,至后世生起新的名色五蕴;实有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说一切有通三世无为。”又例如犊子部所执:“补特伽罗自体实有(众生非假名),其自体与蕴不一不异; | admin 2019-07-29 |
![]() |
如人不能持自已离地而住,要假他人他物方能离地而住;若此心是能持名色之心,则应此心能通三世,应能于五位中不断,故知此心非如来藏;若谓此心是如来藏,则佛成妄语。然佛开示,于此明觉能知心外另有“能缘名色之识,为名色所缘之识”,此识即是无覆无记性--不分别善恶能所、远离觉知之如来藏也。《中阿含,象迹喻经》亦云:“诸贤!若内耳鼻舌意处坏者,外法 | 三摩地 2018-08-01 |
![]() |
同样的道理,过去世的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也都不可能到这一世来,所以意识无法贯通三世。第七识末那识意根,虽然可以贯通三世,但是依然无法去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样的道理,过去世的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也都不可能到这一世来,所以意识无法贯通三世。第七识末那识意根,虽然可以贯通三世,但是依然无法去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九、诵持四弘誓愿(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众生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原标题:诵持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九、诵持四弘誓愿(诵三遍,每遍就地一拜,最后一遍起立)众生无边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反之,如果今世是贫穷人,知道过去世并没有作钱财布施,导致今世得贫穷果报,如果今世再不作钱财布施,来世岂不是更加贫穷吗?像这样贯通三世的道理,占卜算命能算出来吗?显然不行嘛!又譬如今世得以长寿,乃是过去无量世不残害众生、不拍打众生,使得过去世所造的善业种子含藏在个人的如来藏里,祂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于今世因缘成熟,才得到长寿的异熟果报;同样的道理,今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如来藏不生不灭、贯通三世,储藏众生之善恶业种不失,因此其随缘兑现因果报应亦丝毫不爽,故对每一世出生的五蕴来说,这些储存在如来藏中的善恶业种,未来现行果报还在,亦极为可怖,如《大宝积经》卷57:【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因此千万不要听说罪性本空,便毫不畏惧的造作罪业,届时果报现前时,再后悔则为时已晚。虽然证悟的菩萨能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