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三摩地  如来藏  陀罗尼  佛菩萨  明心  布施  第一  心经  过年  正洁老师 

第027集 二种现观

   日期:2022-09-12     浏览:1067    
正益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要讲的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两种现观”,这也是主要是在针对琅琊阁的文章,因为他质疑大乘所说法的这个“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不应该是同一个。好,不应该同一个,他就认为善知识说错了,可是实际上他是在质疑 世尊说错了,因为这每一部经所说的就是这么说,而且都是“世尊说”。那他为什么要质疑 世尊呢?因为他本来就不相信大乘法是 世尊说的,所以他对于诽谤 世尊所说,他是绝对不会感觉到任何羞惭;他连羞惭都不会了,怎么还会感觉到恐惧呢?他对于将来即将所受的果报,他想那是你们恐吓我的。所以他不是在否定善知识,他是否定 如来啊!他只要对于他假设安立的立场有所违背的时候,他就站出来、跳出来否定。
所以,《华严经》怎么说: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对他来说他根本不信。为什么?因为我们跟他说,这个心就是如来藏心啊!真如是心啊!这道理是古圣先贤有说过了,可是完全他不信。他说真如就是这个法性,然后真如的法性如何、如何。可是这样讲都没有道理啊!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如既然是识之实性,这个《成唯识论》这么写,那你为什么要依《成唯识论》来说这个法呢?而且窥基大师怎么说?他知道有这样愚痴、这样含糊不清的人,所以他就直接说“真如是心”,他没有让大家再有任何回转的余地,因为“心”才能够出生万法嘛。所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就说:“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69)然后琅琊阁先生不断地把它作切割,这里切、那里切,反正切得他很高兴,因为他想反正我把它切成都是理论,都是一个各种不同体系,那你要亲证哪一个?你总不能够样样都亲证。那当然啊!谁会这样都亲证,因为只有一个真如啊!贪也是贪真如、瞋也是瞋真如、痴也是痴真如;不贪也是不贪真如、不瞋也是不瞋真如、不痴也是不痴真如,众生真如就是这一个啊!乃至于成佛的真如还是这一个,祂没有变啊!所以亲证就是亲证这个啊!不然一次要亲证阿赖耶识,再来亲证如来藏,再来亲证真如,还是要倒过来?
唉!所以愚痴的、反正无明在笼罩的人呢,会不断地笼罩自己,而且透过言语来笼罩他人,让他人可以不要接受佛法的熏陶;这样的话,在法界中的道理他讲不通以外,他受的果报都很严重。因为众生他本来有机会,非常有可能可以受到这样佛法熏陶,就相信了这个佛法,他即使对于第一义谛不太懂,他也知道不会诽谤啊!可是今天有人在旁边装腔作势,他就赶快站出来:“对啊!我也认为是这样,你说的有道理!”结果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就出现了。他本来这一辈子好好听人家讲念佛往生啊,虽然他也不太清楚往生要作什么,可是这世界好苦啊,他就不想要待嘛!然后念一念就念出信心来了,然后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将来一定成佛啊!然后他又没做什么坏事,只要花开了以后,十小劫一定入地啊!这是说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即使是极乐世界一天等于这边一大劫,可是在那边的十小劫的时间,就算是相对来说,还是比一大阿僧祇劫短之又短啊!当然大心菩萨在此世界,不断地出生入死捍卫如来藏正法,当然会更为殊胜。
好,不过这又后话了,那我们今天要回到这两个现观来说。到底两个现观是什么?这有一部经叫《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这一部经是 如来所说,然后是 玄奘菩萨所翻译的,这部经就直接说了:要有两种现观,这样才叫作入见道,是要有这两种道理。这两种现观是什么?一个是顿现观,一个是渐现观;顿叫作顿悟,然后渐就是渐次。这个道理是无可质疑的,总不会中文这个“渐次”——慢慢来、然后慢慢的,然后翻译的时候说:不对、不对,你就要瞬间成就;这样的人是不懂中文的。我们可以知道既然要两种现观的话,那这两种现观有什么差别?第一种,你要属于自内证,实际上自内证这个法就是真如;这个自内证法还必须要是非安立谛、非安立智,就是说祂不是世间这个安立所成的法,而是本在之法,所以叫“非安立”。不用透过种种的施设假立,这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这就是见道啊!这时候只能够缘这个真如的总相,所以要缘总相。那别相什么时候缘?就是渐现观的时候去缘的,所以可以缘这个时候的行相、别相。那所以之前所亲证这个圣智啊,就是圣人才能够达到的智慧,属于胜义谛所能够达到这样的智慧;到了这一个“渐现观”所要达到的智慧是什么?是后得智,当然里面还有初业智,就是说从这个初业开始,就可以知道许许多多的法,知道要能够谨慎身行,一切诸法造作,如来藏都会一五一十地、巨细靡遗地把所有的心所以及相应的异熟的种子,那让我们作变异、然后又好好存下来,最后不管过多少劫,所作终不亡。我们所造的业都会成就啊,成就它的果报,这样的初业智——最初的这个业行,种种这样的智慧——会不断地生起。所以这就可以知道这样的现观,两种现观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下经文:【复言:“世尊!入见道时,于此四谛为顿现观?为渐现观?”】(《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这是在说关于四圣谛的这个法,到底是“顿现观”?还是“渐现观”?就是顿悟、还是渐修所成的这个现观。这时候:【世尊告曰:“有别道理名顿现观,有别道理名渐现观。何别道理名顿现观?谓自内证真谛圣智,于真智境非安立义,总相缘故,名顿现观。”】(《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所以要有两个道理,一个就是方才所说的“顿现观”,所以你要顿悟;所以中国禅宗本来就是顿悟啊,这没有问题,可是顿悟不是入地啊!因为你还没有具备入见道所应当具备的见道一切的内涵,所以你还要“渐现观”。
所以悟后要继续起修,禅宗也是这么说,而且《楞严经》也这么说,就是说理则顿悟,事则渐修,文字可能有一点差异,不过道理确实是如此;而且这个渐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都要依七真如来起修,所以要能够满足七真如,是要满足《解深密经》所说的七真如才能够入地的。不是自己说:“我证悟了,我就入地了。”没有这回事!因为异生性它的宽广是非常非常的长,它是横跨第一大阿僧祇劫的,然后包括十信位;只有过完第一大阿僧祇劫以后,入圣位的时候,这异生性才解除。有时候异生性又称为凡夫性,就是翻译上的不同。因此有了异生性就有退转的可能,所以才会说至少要能够安住在七住不退,至少那时候可以得到一个信念,就是佛法僧三宝是真实的,不是世间上所说的是如何、如何、如何,但这是一定真实有的。所以这时候所亲证的真如、然后出生这个智慧,这就是“无分别智”。
无分别智的话,再由此能够不断地去观察这个三自性、观察这八个识,不是要透过语言文字或是透过经典然后才能够体验观察。证悟者呢,证悟的人有时候,当然师父因为有弘法大任,所以让许许多多的菩萨都知悉密意,可是知悉密意以后就应当珍惜,然后不断地从日常生活中去观行。如果今天一个人,他说什么他的六七八识都没有办法分别观察,那他的证悟一定是有所不足,到时候要被人动转都有可能,因为都有它的道理。只是说不能够接受,也不愿意好好观行种种的人,他退转实在是太容易了,因为他对于善知识是怀疑的;而且最恐怖的是,他对于“如来”本身是怀疑的,他不相信“如来”是常住的,他总是在想有真实、有永恒的这样的法,是有过失的、有缺漏的,会不会跟外道见的常见是一样的,然后是不是外道的第一因,所以这些人就会恐惧。
这些凡夫的恐惧,实际上是来自一个点,其实他们是偏向于断灭见。可是他们不会承认他们是断灭见,但是他们特别恐惧这种真实法,那无论再跟他说这真实法不是世间的这个六识论的那种真实,因为六识论是虚妄的,你可以都知道啊!如果你认为意识心是真实的,可是意识心不断生灭,谁要这种一直生灭的心来当作真实?谁要这种心?每一世又不认得自己,而且随着业报流转,一下子动物、一下子人,一下男人、一下女人,一下天人、一下阿修罗,这样的心,你需要祂吗?而且他一世才拥有,下一世呢,有时候下一世就不记得了,一世就断灭;即使下一世又记得这一世的身行、心行种种,可是那也是另外的意识心啊!那谁要这种意识心呢?不断生灭、不久住,要依靠因缘起、不能常住,不是永恒之法来当作是我。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任何需要去追求了啊!那你只要继续当凡夫就好了,不是吗?
那我们继续看这个经文。所以缘于总相以后,这就是顿现观,世尊又说:【何别道理名渐现观?谓初业智及后得智,观察自相及因果相,由作行相、别相缘故,名渐现观。】(《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所以渐现观,就是刚才可以得到他对于因果就非常注意,他不断去作这种的观察,所以即使是集谛的这种邪行真如,他也去观察啊,我怎么会这么多贪瞋痴种种啊!然后由这样来满足应当所修学,所以他可以生起这“后得智”。然后可以从这样来知道,自己应当不去犯这些恶业种种,他对于因果相也能够自知,乃至于说能够将这些别相的所缘,都不断地满足见道所应当见的部分,这就是他“渐现观”的内容。
所以,诸位如果是看了以后,你就知道:对啊!相见道就要满足这些不是吗?既然是这样,那怎么可能真见道一下子满足,然后相见道就跟着一下子就满足,那甚至说这个刹那间就满足,然后我一悟就能够入地。最滑稽的是,竟然有一个说法是:相见道或是这样用心来算,所以三品心才三心、十六心才十六,所以不管说是非安立谛或安立谛来说,这一下子就过去了;可是这不是数字游戏,第一大阿僧祇劫也才三十心啊!三十心要过一大阿僧祇劫,那为什么十六和三就要当完全数字上理解,马上就剎那可以过,乃至说多少剎那可以过。这都是不如实的妄想!因为对于佛法不理解,所以才会有这样错误的认知。
那 世尊又要为我们开示,因为有一位比丘他又问:【世尊!若有如是四圣谛者,何缘世尊复说二谛,谓世俗谛及胜义谛?】(《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就是说:“世尊!那如果这样四圣谛的话呢,为什么还有世俗谛和胜义谛?”这意思是什么?因为有人听到说四圣谛,他就想“那是二乘法啊!那所以说,这地方所说的是二乘法,所以不是你说的大乘法”。那因此这地方就会特别来解释,胜义谛不是二乘法,所以要作这个说明,也就是说,自内证的法是真如,这跟二乘法的这个亲证不同。【世尊告曰:“即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若自内证最胜义智所行境界,非安立智所行境界,名胜义谛。”】(《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2)也就是说,你对于诸法安立这些法来说,然后你可以得到这样其中的智慧,这样的话叫作世俗谛。可是如果是自内证的法,是至少是用慧眼所观的,这个法就不同了,因为实际上它是属于佛法最殊胜的义理。就是说一切都要回到这第一义,第一义就是如来藏义,如来藏义就是真如义,就是法胜义;有了这个法,所以才有涅槃、才有世间,不然连二乘法都无法安立,更别说有二乘种性的修学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真实法,真实法这样的胜义谛是存在的,是要真实来现观的,而且这现观要两种,第一个是顿悟,那一个是顿悟之后必须要缘于真如的别相继续来修学;这和《成唯识论》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相见道是别于总相来安立的。
透过这样 世尊的开示,我们就应该知道不应该轻信一种人,他随便说:“反正我不管你,我一次顿悟我就要一下子到入地去!”这样的人是被 世尊所诃斥的。世尊说的两种现观,他连作梦都没有梦见过,他连这部经典是从来都不知道,他连 玄奘大师翻译出这部经典,来指责他、来诃斥他、来教育他、来训勉他,他都不知道,他还是这样继续地愚痴来说:“我说的就是对的,我说《成唯识论》就是这样的。”他难道以为善知识翻译之下,并没有完全理解这经文吗?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相见道要特别说“后得智”,玄奘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些事情,为什么要别于总相来特别说明相见道种种。这就告诉我们说:应当相信 如来、相信三宝、相信善知识,不应当随便来诽谤大乘法。
好,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标签: 佛法影音
 
更多>同类 佛法影音

推荐图文
推荐 佛法影音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