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愿于梦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以依此真心,而得无分别智,以如是真心,本自相随,从来无失,悟前悟后,只是明白此中道理,此中虽有密意,然而一切不增,虽然不增,却分出云泥,以是而知,众生有情,福慧不可相强,若非多生佛前礼敬,此生盖无有证得此真心可能,所以随缘依止,如是现观不观,都已经无有碍于正法思惟,于自虚妄,更是由此现观确立,至此方知佛语真实真实,果不我欺,如是知有此事,虽然俨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定不同定即是三昧。二乘行者所证之三昧有限,包括四禅八定、灭尽定、三三昧(空、无相、无愿三昧)等。大乘所证之三昧,不仅函盖了二乘的三昧,更有无量的三昧是二乘人所不知、所无力修证的,譬如般舟三昧、楞严三昧、法华三昧等。六、智慧不同《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载,佛言: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故三乘学人——声闻、缘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取无余涅盘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盘,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次第渐至等觉位中,复于百劫中随处舍身受生,布施头目脑髓身躯手足等,如是以百劫之无量内财而修相好,乃能于最后身菩萨位具足福德。福德既具,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著自序念佛三昧行门繁多,每一行门之各种层次及过程变化亦非末学管窥所能具知。第以末法时代求实相之大心念佛人甚多,每患不得入处,故以《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为书名,用招大心念佛人之注目,庶能贡献一己微薄之浅见,藉收抛砖引璞成玉之目的;乃不顾毁誉,以萧平实为笔名,藉诸同修之福德与辛劳,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之讲述录音整理成文,编定篇章节目,付梓出版,赠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章:缘起及念佛略说第一节:缘起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开始要换一个题目,讲念佛三昧的修学次第。讲这个题目是因为有人要求再讲一次念佛的法门。我们以前讲过无相念佛,那只是念佛法门里面很小的一个片段。这一次讲的范围就扩大了一些,要从最基本的、有相的持名念佛开始,然后讲到观想念佛、观像念佛、系念思惟念佛,因地无相念佛、体究念佛,果地无相念佛,还要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首先讲戒学:我们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有相的念佛三昧,不管是持名的念佛三昧或者是观想的念佛三昧,或者说无相的,例如无相念佛还没悟之前,还没有见自性弥陀之前,这还是属于‘事一心’。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叫持名念佛三昧。睡觉的时候在梦中,佛号也不断;醒来第一个声音就是心里面的佛号。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因为没有功夫,所以心里面很傍徨。上周四,我到石牌的一个道场去,我在说明无相念佛法门的时候,有个人眼泪一直掉。为什么掉眼泪?我是心知肚明。结束后,特地找她来问,果然不错;因为学佛很辛苦,始终不得力,越学越傍徨。学佛目的在求取解脱,可是越学烦恼越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本身当了师父,当了老师,没有这个知见的话,就劝人不要学无相念佛,不要修念佛三昧,就会障住了很多人。这就是缺乏定的知见,不知道“念佛必须要随同定力去提升他的层次”。经由定的知见来指导,便知道在那个地方应该转换另一个方法。譬如一条道路,遇到墙壁,他就转弯了。我们不应愚痴地把胸膛贴著墙壁,两脚一直推。走不过去的!一定要转弯。持名到了心念心听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念佛精进,可以借著心念心听,念到一心不乱,必能成就有相的念佛三昧。在梦中,一样念著佛号,醒来第一个听到的声音,也是心中的佛号,耳朵彷佛时时刻刻听到佛号,像录音带不停地循环播放。到了命终舍报时,佛号还是不断,定能往生极乐。平时法喜充满,不会与人吵闹,言语动静很安详,心里安定,知道自己一心不乱,必可往生极乐。在《阿弥陀经》中说:“执持名号若一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如是观如来身,结跏趺坐,经于日月,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无碍辩;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成就天眼,见于东方阿僧祇佛。得净天耳,诸佛世尊所说之法悉能听受。天耳净故,一一诸佛所说之法,听闻受持不相障碍。时大精进勤行精进,满足七日,以智为食,不食世供,一切诸天散花供养。时大精进不被架装,亦不见佛,不受禁戒……如是观已,成大智慧。以此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已经是三昧,但此三昧仍不是念佛三昧。第四节观想念佛:树想第四观:树想:想极乐世界的宝树。要想第三观里面由黄金绳所间隔出的道路,两旁都种植七重行树。七重行树,是路的左右都各种七排树。这七重行树,每棵树高有八千由旬(一由旬是四十华里,约二十公里)。一棵树约有一十六万公里高,比喜马拉雅山高太多了。宝树有七宝所形成的花、树叶:犹如世间有花、叶,但均由七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我今天因佛的力量,所以能够亲见无量寿佛和两大菩萨,可是未来的众生要怎样才能够看得见西方三圣?”释迦世尊就告诉他如果想要观想阿弥陀佛的话,应当先在七宝地上做莲座想,这就是准备进入念佛三昧的观想。第七节观想念佛︰花座想要观佛之前先观莲座。这莲座上的莲花有八万四千瓣,先想其中一瓣,具足一百种珍宝的光彩颜色,每一片莲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唐朝怀感大师著《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无相念佛法门分为因地无相念佛和果地无相念佛二种:一、因地无相念佛---《佛藏经》上说:“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其意是说,这个念佛法门离开了语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般说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有两种,一者在求实相,二者在求无量百千三昧。实相就是无漏的智慧;无量百千三昧属于事修。究竟成佛从明实相开始,经过事修的长远过程,和得到究竟解脱而成佛度众生的目的。如果念佛人能在这个世界就修成实相念佛的境界,往生后即可得到上品上生的品位。品位往生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花开闻法之后,所获得的境界就和这个上品上生的人所证得境界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以上总共说十则体究念佛要注意的知见,但是体究念佛的过程里面,其实有更多的细腻的知见要知道,不过我们不在这里说,把它留到《禅---悟前与悟后》里而再去讲,因为再要讲这些东西的话,将来这一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的文稿整理出来,大概要厚达两英寸,所以这里不说,只作简单的概略性介绍。(第六章完) (原标题:19第二篇第六章体究念佛第三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原标题:20第二篇第七章果地无相念佛(念佛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境界又称作念佛三昧。所以在前面观想念佛的第九观里面,我们说:悟明真如眼见佛性,称之为念佛三昧。也就是说念佛三昧就是实相念佛。念佛人到了这个地步,就能够真实的了知净土宗的祖师们说:“一句佛号概括事理”;天台宗的祖师说:“理事不二”;禅宗的祖师说:“大地无非清净身、溪声即是广长舌”;密宗的祖师说:“声字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得持名念佛三昧,感应时即见阿弥陀佛化身。二、念报身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十六观之修法。若得观想念佛三昧成就,便见阿弥陀佛报身庄严相好,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乃至极乐世界之依报庄严。三、念法身佛: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无相念佛。若得无相念佛成功,因“忆佛念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者,但发至诚心、深心、迥向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