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 三摩地

2018-07-20

不管是修习有相念佛或者是无相念佛,如果能够念佛到达事一心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讲过的有相念佛三昧的状态或者是说无相念佛三昧的状态,那就不会造作三恶业。他的身口意的恶业都不会犯,那么身口意的业不会犯,当然就不会去犯那些有相戒所遮止的那些行为,这样子叫做定共戒。一般讲定共戒是说你要证得初禅,有这个禅定的功夫然后安住在禅定的境界,然后不会去造作身口意 三摩地

2018-07-20

极乐世界的环境很清净,非常适合修学禅定三昧,所以去那里修学禅定三昧很迅速。而且在极乐世界可以经由弥陀世尊的慈悲愿力加持,使我们本心里面的功能显现,三明六通等功能也可以不断的显现运作;当我们再回到娑婆时,就不会再有隔阴之迷,永远不会再退失了。所以,悟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道,也是易行道。以上三个原因为您说明往生极乐世界是速行、易行道的道理。各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0

也可以远离隔阴之迷,三明六通具足,得如幻三昧及意生身和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八地以后,就能不离极乐世界而回入娑婆,广度有缘众生,以及护持释迦世尊的正法。并且能面见卢舍那佛,可以迅速转入十地和等觉地,可以迅速成佛。此事好有一比:譬如我们在娑婆世界这条禅的高速公路——速行道易行道,走到尽头了,接下去是羊肠小道的时候,我们就换乘往极乐世界净土的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依文解义,就会「三世佛怨」,因此,观想念佛的这个次第完成了,而且同时「见十方一切诸佛」,才叫做念佛三昧。前面第八观说:第八观完成的时候一定能在现生中成就念佛三昧,现在讲:这一观修成,同时得「见十方一切诸佛」,这才是念佛三昧。这个阶段的观想功夫完成的时候,叫做「观一切佛身」,不是指一切佛的应身报身,而是法身。那么我们要引用下一段解释刚刚所谓的「见 三摩地

2018-07-20

经由无生法忍的获得,可以立刻发起阿赖耶三昧,到这个境界就有能力回入娑婆,来到这个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也可以来到这个世界的色究竟天宫礼拜供养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若能听闻卢舍那佛说一切种智、说无量百千三昧,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第十地。进入第十地的话,又可以跟卢舍那佛学如来禅。如来禅不是禅宗祖师们讲的如来禅,他们错会了。如来禅在《金刚 三摩地

2018-07-20

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 三摩地

2018-07-20

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心中念念不舍,并于每日固定时段打坐一至二小时,坐中合掌或作手印,专念佛号或咒语;起初是高唱耳闻,心心不离佛号或咒语,不急不徐,专念专称;散乱之心,渐渐统一,安适自在,无牵无挂。有智之人,此时口中仍然安详唱念不辍,而心中不再忆念佛号咒语之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完全没有慧力,根本看不见佛性,想看见佛性,除了定力以外还要慧力,所以佛说: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了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因此,我们一直在倡导《楞严经》的首楞严三昧,我们倡导第二十四种忆佛念佛的方法,这也是首楞严定的一种;修学这个功夫以后,看见佛性就能了了分明。但是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还不见性,那是声闻缘觉的种性,定多慧少。定慧相等的话,完全 三摩地

2018-07-20

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学人若由浅入深,精进念佛,最终必定会经由念佛三昧转入参禅,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而亲证实相念佛,由净土法门回归到心地法门。学人若于悟后发愿往生极乐,则能上品上生,在阿弥陀佛的加持下,可以迅速入地, 三摩地

2018-07-20

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花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 三摩地

2018-07-20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 三摩地

2018-07-20

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慧光明净,超逾日月。清白之法,具足圆满。犹如雪山,照诸功德等一净故。犹如大地,净秽好恶无异心故。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犹如火王,烧灭一切烦恼薪故。犹如大风,行诸世界无障碍故。犹如虚空,于一切有无所著故。犹如莲华,于诸世间无染污故。犹如大乘,运载群萌出生死故。犹如重云,震大法雷觉未觉故。犹如大雨,雨甘露法润众生故。如金刚 三摩地

2018-07-20

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三摩地

2018-07-20

复有金刚藏菩萨、金刚首菩萨、无垢藏菩萨、无垢称菩萨、除疑菩萨、无垢德菩萨、网明菩萨、无量明菩萨、大明菩萨、无尽意菩萨、意王菩萨、无边意菩萨、日音菩萨、月音菩萨、美音菩萨、美音声菩萨、大音声菩萨、坚精进菩萨、常坚菩萨、坚发菩萨、坚庄菩萨、常悲菩萨、常不轻菩萨、法上菩萨、法意菩萨、法喜菩萨、法首菩萨、法积菩萨、发精进菩萨、智慧菩萨、净威德菩萨、那罗延菩 三摩地

2018-07-20

”尔时华德藏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五神通,得如幻三昧?得是三昧,以善方便,能化其身,随众形类,所成善根,而为说法,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华德藏菩萨摩诃萨:“善哉善哉!能于如来等正觉前问如是义。汝华德藏,已于过去诸佛植诸善根,供养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世尊,于诸众生兴大悲心。善哉!华德藏,谛 三摩地

2018-07-20

“若有受持彼佛名号,坚固其心,忆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乱,精勤修习念佛三昧。知彼如来,常恒住于安乐世界,忆念相续,勿令断绝。受持读诵此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五体投地,礼敬彼佛。坚固正念,悉除散乱。若能令心念念不绝,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并见十方世界如来,及所住处。唯除重障钝根之人,于今少时所不能睹。一切诸善,皆悉回向, 三摩地

2018-07-20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 三摩地

2018-07-20

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心一处,三昧难成。故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易得往生。”《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故知 三摩地

2018-07-20

”文殊愿生《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文殊发愿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满足我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普贤求往《华严经》,普贤菩萨列十种大愿,普为众生,求生净土。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偈论净土天亲菩萨,天竺人,广造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