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善系心十无尽句,成熟众生;种种变化,光明庄严;得自觉圣乐之三昧正受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这里所说的十无尽句,就是十无尽愿。一切菩萨要入初地的,都要先在佛前勇发这十无尽愿,藉着这增上意乐的大悲心,让十回向位满心的菩萨得以进入初地。这十无尽愿都是为了成熟众生,就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有这样的开示说:发愿尽于未来,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说: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经上说: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关于佛之“行处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也就是说,诸佛修证无量无边的三三昧,也具足亲证九次第定等,因此叫作行处胜。诸佛具足难可思议的禅定行门与证量,二乘圣者和诸佛的修证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六、关于佛之“不可思议胜”《优婆塞戒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六种神通,亦非声闻缘觉所及,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是名不可思议胜。云何解脱胜?如来具足二种解脱胜,除智慧障及烦恼障,永断一切烦恼习气,智缘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脱胜。是故舍利弗于契经中,赞叹如来具七胜法。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唐朝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原标题:佛之三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五、关于佛之行处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行处胜?如来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行处胜。也就是说,诸佛修证无量无边的三三昧,也具足亲证九次第定等,因此叫作行处胜。诸佛具足难可思议的禅定行门与证量,二乘圣者和诸佛的修证相比,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六、关于佛之不可思议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不可思议胜?如来所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多住空三昧故。汝心住村落想。我住阿兰若想。汝住亲族想处。我住凡人想。汝作众生想处。我作满足法想。」(CBETA,T28,no.1546,p.349,c5-17)世尊入住于空三昧,不生起世间凡夫诸想,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愚痴见解来窥测如来!最后一项是两大的涅盘,在《妙法莲华经》卷2:「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唐朝怀感大师着《释净土群疑论》卷六云:「得有相念佛三昧,念报化身佛。得无相念佛三昧,念法身佛。」即是此意。五、佛之十种名号《瑜伽师地论》卷38〈7菩提品〉:「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言无虚妄故名如来。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念念入灭尽定,寂静极寂静,烦恼障习气种子已断除极多,全无执著,此时必取无余涅盘;但于入涅盘前,佛来传授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不入涅盘,转入八地,以愿波罗蜜的缘故,不断的到十方世界利乐有情,只需生起作意而不须加行,即能于相、于土自在;直至最后身菩萨位,观察人间因缘而诞生人间,示现为凡夫相而出家学道,乃至于菩提座上以手按地时明心,夜后分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地应修之福慧满足,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是人能游百佛国土等。其后随佛修学,亦得诸方上地菩萨指导,即可渐入诸地,此亦宗通也,得证上地无生法忍故。若未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则须随真知识修学而入二地;于三地渐修,满足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以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修定故,所证诸定皆成无漏妙定;然后修五神通,而得转化神足通等为三昧乐意生身。复于四地五地 | admin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的时候已经断除了故意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这时候祂的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同时已经断尽,这时候诸佛现身加持,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得以入八地心,进入到“大般若波罗蜜多”的位阶,就进入八地入地心。八地菩萨就主修“愿波罗蜜多”以及一切种智,到了满心位的时候,“纯无相观”任运恒起,所以祂能够于相于土自在变现。在 | admin 2018-07-21 |
![]() |
用涅槃寂静,可以含摄所有的法印吗?在这里,先来探讨一下三三昧的内容。跟前面一样,要把它分为两组来作对应:空对应涅槃;无相、无愿或者无相、无作,对应诸行无常的生灭部分。那么,对于涅槃怎么可以说成空呢?这是在理解三法印、三三昧、三解脱门一个关键的地方!有人说,声闻法里讲的无常故空,所以认为三三昧的空三昧,就是无常故空,既然是无常故空,所以我把一切法都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只是在说圣法印内容时,谈有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有些人就认为佛陀在这里是说三三昧,没说三法印。其实,三三昧就是三法印的意思。查阅《阿含经》其中的经典,有非常多关于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所有三昧,或是空、无相、无愿,或者空、无相、无作,阐明三三昧就是三法印。为什么三法印要称为三三昧?事实上这跟实证有关!也就是说,我们在了解的时候,可以说是三法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92,a11)所以唯有实际得到大涅槃者之如来,可以说有真正解脱境界,这解脱究竟境界根本不是小乘人所能够知道于万一的,真正的解脱道,真正的解脱实义,是不能够离开涅槃而有他说,所以如来世尊才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毕竟解脱即是如来!」因此为了安慰二乘人,所以便将非如实的二乘解脱,如是灰身泯智的修证,当作解脱而说!只有不清楚如来实义的人,才有可能在小乘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七地满心的时候已经断除了故意保留最后一分的思惑,这时候祂的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同时已经断尽,这时候诸佛现身加持,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而得以入八地心,进入到“大般若波罗蜜多”的位阶,就进入八地入地心。八地菩萨就主修“愿波罗蜜多”以及一切种智,到了满心位的时候,“纯无相观”任运恒起,所以祂能够于相于土自在变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地应修之福慧满足,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是人能游百佛国土等。其后随佛修学,亦得诸方上地菩萨指导,即可渐入诸地,此亦宗通也,得证上地无生法忍故。若未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则须随真知识修学而入二地;于三地渐修,满足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以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修定故,所证诸定皆成无漏妙定;然后修五神通,而得转化神足通等为三昧乐意生身。复于四地五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在这种法里面呢,如果我们今天来说淫欲,还有人他在他的著作里面说他跟九位一起作,或是说应该跟九位女子一起作,这不是荒谬到极点吗?所以在《楞严经》的时候,佛陀说:没这档事,佛法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法,这样的人呢,永远不可能证得任何三昧。你想三昧里面:包括慧三昧,包括禅定的三昧以及禅定以后所生起的种种殊胜的办事静虑,种种无量无边三昧,这些都没有入门。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悟后起修也要修四禅、四空定,也要修观、练、熏、修四种三昧。但是往往坐下来之时,突然间想起这个法,突然间想起那个法。往往我们在修定的过程里面,突然间会想起世间某一些事情,那么这一些通称之为烦恼。我们想要到达不掉举的状态,必须烦恼很少。一到了修定的时间就把所有的烦恼丢开。平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心里面也不为任何事情起烦恼。该做就做,做过了就丢开。没有烦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