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常常听到佛说:世间需要帮忙的众生这么多,度他们都度不完了,自己哪有时间修行成佛呢?也有许多的祖师说:自己的一生呢,为了要度众生到处奔波,所以忽略了自己的道业。乃至于到了自己往生的时候,还是一样的感慨自己在菩提道上进步很小。大部分的佛,都认为度众会浪费了自己修行的时间,认为度众和修行是两件相违背的事情。其实依照佛陀的教导,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一体两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世尊的悲愿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往生西方的人,离开了这个世间到了西方以后,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唯有清净之乐,无有苦报,甚至连三恶道都没有的地方,那么这一些往生的人,他们原本所带有的恶业那要怎么办呢?是弥陀世尊代受了吗?还是恶业种子就从此消失不见了呢?业有别业与共业。共业对每一个人都会造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就好像把一棵树木,把它的根给砍断了,不要自己的根;然后再怎么说自己是有多么的伟大,自己是最无上的,其实都已经变成了无根的浮萍,因为它会随着生死业流而不断的去飘流。所有的佛教宗派它都不能够离开佛法的真实义(也就是如来藏)而存在。否则,这个宗派就只剩下了佛法表相的一个外面的壳子而已,因为它失去了佛法核心所证;这样的一个佛法的宗派失去了核心之后,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为什么一定要持守五戒呢?因为戒是保护我们自己,不要去犯下罪业,所以戒的功能是防恶止非。就好像在高空作业工作的人,他必须要在身上绑一段安全绳的意思是一样的;佛有了戒之后,就能够止住身、口、意三业所犯的各种这个罪恶。所以五戒,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五戒被叫作诸戒之本;因为能够持守五戒,来世就能够保住人身,人身是三界当中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于佛刹中所有的有情,只要听闻到我的名字,以他的善根心心回向,愿意往生我西方净土,乃至于十念,这样子如果不能生,我就不取菩提;但是,唯除造无间恶业,毁谤及诸圣人。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众生都可以被阿弥陀佛摄受,九品往生西方。只有毁谤、毁谤圣人,还有五逆罪……五逆罪是哪五个还记得吗?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这就是有情众生的轮回生死,除了入涅槃以外,众生谁也不能得免。所以,佛对于自己身后之事,并不会像一般人那样忌讳不敢说,反而会在往生前就懂得,要发愿往生善处,继续自己的道业。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事情不是长生不死,那是做不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就好像我们觉得上学很好、很重要,想要到学校里去学习;那就得先到学校去注册,注册以后领了学生证,我们才算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未来学成之后,可以领毕业证书。如果我们不肯注册,最多只能说,是这个学校的旁听生;也就是说,不算自己家的家里人,是个佛法家中的外人。只有家里人才能继承家业,外人是没有资格继承佛的家业的;也就是说,没有资格在三乘佛法中实证菩提的。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者难遇,如吉祥宝希有难得,佛法僧宝亦复如是,业障有情亿劫难遇。(《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四,难得值遇,如同世间吉祥的宝物,是很难得到的,三宝也是一样,业重深厚的人,在百千万亿年当中,都难以值遇三宝。五者能破,如如意宝能破贫穷,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能破世间诸贫苦故。(《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五,是说三宝能够破除苦难,如同世间的珍宝,可以解除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再回到问题上来,这样的三界,到底是谁创造出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说: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优婆塞戒经》卷六)意思是说:我们看看这个世界,风生云起然后降下大雨,在风雨之中执持着大量的水分,可是这些事情是怎么来的呢?又好像这样的大地、山河,乃至于饿鬼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想要能够初分通此经,当然先要依照世尊祂老人家的开示,要先在六度中去广修福业,在六度万行中把三福净业一一具足;然后才能进一步亲证本来就是清净的祂,也就是第八识或是如来藏。这样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净土法门。当然,你可以用念佛法门作为基础,进而更转深入,加上其他福慧的配合成办。为什么呢?你正在以念佛法门为基础用功转而更深细的时候,也许哪一天你会突然觉得,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想要能够初分通此经,当然是要依照世尊祂老人家的开示,要先在六度中去广修福业,在六度万行中把三福净业具足;然后才能亲证本来就是清净的祂,也就是第八识或是如来藏。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39集学佛者如何课诵?>正钧老师 (原标题:为什么一经通不能百经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同时,应当要修学三福净业,第一,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要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请问某甲的愿力为什么可以这样坚定?念佛的境界为什么这样殊胜?因为他有基本的世间福,随他修学的分际,譬如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乃至慈心不杀、修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业突飞勐进的原因吗?忍辱的部分。以前在修忍辱的时候,常常看到自己,明明自己已经火冒三丈了,却要努力的跟自己说:忍耐,忍耐!可是,从真正断了我见以后,你会现观到说,生气的我、贪心的我、愚痴的我,种种的我竟然是虚妄的;乃至于说,在贪瞋痴的对象或是境界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心中的无明火顿时会减损乃至消灭。那这一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三类人,他是要求佛菩萨乃至龙天的加被,保佑全家平安,然后事业顺利;心量大一点的话,他可能进一步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第四类人,他是想要达成经典中所说的某一个目标。有的人是要求神通,有的人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听说佛的智慧无量无边,所以他是要求智慧的。第五类人,他只是单纯的就很喜欢课诵,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想想说,可能是因为对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金刚经宗通》的时候提到的一首偈颂: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就已经说明想要修学亲证佛法,是要依循六度万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确般若知见的熏习,在福德因缘成熟的状况下,自然就会有机会亲证法界实相;然后你才会知道真正佛法的内涵,再随分生生世世之中进一步去修证它。那么,什么叫作五度修福慧?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人也许会这么说:唉呀!我们就无可奈何!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生到人间了;既然生到人间,那只好无可奈何,就要随顺世间的业行。所以从小开始就要努力地读书,那当然有可能的话,最好还是能够名列前茅。绝大多数的人在享受父母供养的好日子过完以后,开始就要面对自食其力这个问题;所以就在职场上努力地经营,却永远感觉说,好像这个事情永远做不完。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许又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作了种种业,感生了种种界,那当然很多部分是共业众生所感;这样状况下产生了三界,也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以上是天的状态,受用禅定所感生的种种快乐的境界;而欲界有欲界天、人、畜生、饿鬼、地狱,欲界天一样是五欲乐多,而人间是苦乐参半。假如众生不证禅定,当然是没有办法生到色界天以上;可是对大部分的有情而言,多是好乐畏苦,他能够修福行善生到欲界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见阎罗王的慈悲啊!从这里看来,这一分的阎罗王,有一部分是偏向罪业所报,因为恶业所感而下堕地狱,但是罪不至于无间,乘着他利乐教化众生的福业,生而为阎罗王;但是也要受地狱的苦,众苦止息之间兼受福业,乃至可以进一步地教化众生,示现依照因果律来定这些罪人的罪,然后交由狱卒来用种种的刑。这就好像在人间也有类似的情形,当世间人有所恶的作为,被逮捕送交法院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