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佛所得五阴身,天人也得五阴身,虽然都有五阴身,但是佛的五阴身与天人的五阴身身体是不同的,而名称也各不相同,所以佛的身与口和天人的身与口两者不同;也因此佛用这个身与口所造的业,与天人用天人的身来造的业,彼此也会不同;乃至佛与天人寿命不同、色身不同、气力不同,安乐、辩才也都不相同;所以不可以说佛的五阴身去造业,而天人的五阴身去领受果报;这是不对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化现化身到的世界,或是化现化身到的天界,乃至化现化身到众生的梦中、有情中的梦中,所以有些人他会梦见释迦牟尼佛跟他说法,这就是佛陀的化身。那我们说佛陀既然有三身,我们说众生一样有法身,最后也会跟佛陀一样,我们现在好像是不一样?没有错!因为我们现在有的是法身,我们的报身跟我们的应身呢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报身就是我们的业报之身----所以成为人,我们是应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他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王,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善男子!一一华叶各各为一三千世界,各有百亿妙高山王,及四大洲日月星辰,三界诸天无不具足,一一叶上诸赡部洲,有金刚座菩提树王,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地满心已然如此,四地、五地乃至于佛地必然也都有这种正知入、住、出胎的功夫,只不过非常特别的就是我们刚才讲:如果在五浊恶世示现如同释迦牟尼佛这样示现成佛,那么祂在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之后,祂接下来会示现不正知出胎。这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佛陀降生之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走了七步示现之后,然后接下来开始完全把之前的一切都忘记,状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地满心已然如此,四地、五地乃至于佛地必然也都有这种正知入、住、出胎的功夫,只不过非常特别的就是我们刚才讲:如果在五浊恶世示现如同释迦牟尼佛这样示现成佛,那么祂在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之后,祂接下来会示现不正知出胎。这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佛陀降生之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走了七步示现之后,然后接下来开始完全把之前的一切都忘记,状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现观而断除了我见,乃至进而能够断除我执,都可以叫作世俗谛的亲证。诸佛如来如实觉察现观,究竟了知世俗谛,所以能够教导众阿罗汉们出离三界的生死。诸佛所证的第二个谛就是真谛,真谛是说有一个法是正真无二的,正真无二的法就是一切诸法的实相——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诸法的实相一定是常住而不可坏的,一切诸法的实相就是讲心真如,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叫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这些山河大地乃至于我们的五阴身,全部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我们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界、一切法界的法性,还有三世一切佛,全部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的。所以,佛非万能,非非万能。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82集佛是万能的吗?(下)>正文老师主讲 (原标题:佛有“三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这样的功德,九十一劫之中不曾下堕地狱、饿鬼、畜生道里,生生世世都出生在天上、人间,常常有与生俱来的须曼花衣,包裹著身体,可以享受天人般的快乐,乃至于今天又值遇释迦牟尼佛,能够出家学法,并且证得了阿罗汉果。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都欢喜地信受奉行。以上《撰集百缘经》所说的故事是在告诉大家,供佛乃至供佛舍利塔,有很大的功德。为什么供佛乃至供佛舍利塔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不论七住以上亲证如来藏有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贤位菩萨,或初地以上证得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的圣位菩萨,乃至等觉及妙觉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位,都还不是佛。因为佛是超越菩萨,已经成就了佛菩提道,也就是祂是修学菩萨道的究竟果位。至于不回心的阿罗汉,因为急证涅槃,只修习解脱道,并不修学佛菩提道,所以对于万法本源这实相心如来藏是不知也不证,而他所修习的解脱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菩萨修到等觉、妙觉,还是有上士,因为还有诸佛超越于他,只有诸佛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今当令无一众生发菩提心,亦无众生而能动于众生界者;乃至无一众生于色动、及受想行识动,乃至无一众生于身见、疑、戒取等动,亦无众生于过去、未来、现在想动,无有众生于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等动,乃至不见众生于诸邪有而能动者。我亦不见众生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见众生于众生想、寿命想、父母想、兄弟想、妻子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应该这样观察:如来无量劫来都是这样修,一切行乃至修戒定慧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修的,所以诸佛如来都是以很长久的时间,在不可计算的一世又一世中,对怨家、亲眷都是平等的加以利益而没有差别。诸地菩萨在无量劫弘法的每一世中,都会遇见过去世的眷属,也都会遇见过去世的怨家,可是当他知道某人是过去世的怨家时,不会起心动念加以排斥。如果有一天自认为是某地的菩萨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云:诸佛境界不思议,一切众生莫能测!佛不仅具足无上智慧,还具足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佛之智慧、福德、慈悲、相好庄严绝非我等能测能度!本书微乎其微之介绍与佛的无上智慧、无量福德、无量慈悲、无量相好庄严相比,可谓沧海一粟也!本书介绍佛之目的,希冀能厘清学佛人对佛的一些误解,建立起对佛的基本认识,从而升起对佛之仰信,乃至精进学佛、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每一个大人相要能够的时候,事实上要有百福庄严;也就是说每一个相要有百福庄严,才能够最后成就菩萨的身力,来使得菩萨所显现的三十二大人相能够异于转轮圣王,乃至超越转轮圣王。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大人相,可是菩萨最后成就佛果,所成就的三十二大人相是超越转轮圣王,而菩萨之所以能够成就超越转轮圣王的三十二大人相,就是因为有百福庄严。那什么是百福庄严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一分学者毁谤如来教,称如来为凡夫,不信诸希有事;于不信处,以大乘法典非必集结所出,以大乘法典非同于小乘法,乃至大乘法典非易能知晓,更者以大乘法典所说实际难可亲证,所以恶意兴谤,弃之一旁。如是之人直是唯一信受小乘经典;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若更不清楚小乘义理者,则取断灭空,以为不空处乃是非知非晓,以涅盘惟空;如是之人,自然不信受如来!如是之人原本尚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3、词无碍是指在总持无量法的一切义,能藉种种言音开显实义,展转解释,于表义名言无所障碍,乃至扬眉屈伸俯仰,都能令众生解意。4、乐说无碍即辩才自在。菩萨勤修七辩(迅辩、应辩、捷辩、无疏谬辩、无断无尽辩、演说丰义味辩、一切世间最胜妙辩),又加上法、义、词无碍及勤行利乐之意乐,成就乐说无碍。九地菩萨为利乐众生,依诸佛修学已经具足了四无碍辩,但是仍然无法测度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