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说那灯座呢?灯座也一样是生灭法,因为原来也没有灯座,是因为经过制造之后才有灯座,才可以让它来作为灯泡、灯管,乃至灯光的依附。那我们说灯座它是生灭法,它要不要依附?它也要依附,它也要依附于譬如说屋顶,因为如果没有屋顶让灯座依附,灯管、灯泡也没办法运作。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屋顶也是要作为灯座的依附,才可以让灯座存在、运作。那我们说,屋顶它要不要有个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乘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而证菩提,利根的声闻人闻佛或圣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即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维及修行,才能得证声闻菩提。2缘觉乘的修证缘觉乘是辟支佛的修法,在无佛住世的时候,世间就会有缘觉,所以缘觉又称为独觉。缘觉乘的行者是经由缘起性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透过对闻佛的音声,或是闻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色、受、想、行、识五蕴诸法,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十八界诸法,乃至于说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入处的声闻解脱道的法,这个就是声闻之义。那什么叫作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觉悟有三种的觉悟:一个是佛菩提的觉悟,一个是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从《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里面它这么说:【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这个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如是开示。这样子的开示是在说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个就是在说:所谓的四圣谛,就是圣者所见的真理的意思。所以,《瑜伽师地论》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苦集灭道四圣谛,是必须要对于苦圣谛的如实了知,才有办法往前去探究这个苦所集起的一个原因,乃至于想到说如何的去灭苦,乃至于去探究如何的去修行;所以,苦圣谛是四圣谛的第一个圣谛。对于苦圣谛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也就是说,必须要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如果不是如实知、如实见三界六道的苦报的内涵,就不能够成为圣谛。那三界六道的苦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苦集圣谛就是在探讨我们苦所集起的这样子的原因:为什么会招集这样子的苦?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生、老、病、死苦,乃至于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呢?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苦呢?我们先看一下《增壹阿含经》里面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如何开示的:“彼云何名为苦习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名为苦习谛。”(《增壹阿含 | admin 2018-07-21 |
![]() |
但是大乘是依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如来藏体来修学,所以能够亲证如来藏自处的境界,远离于三界六尘万法的境界,名为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乃至依止着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地地往前修,而证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槃,乃至于佛道、成就佛道,而证佛地的无垢识,证佛地的无住处涅槃。这个是大乘的四种涅槃。苦灭圣谛是灭烦恼,是灭生死,是生命的还灭以趣向于涅槃。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念处为何又称为四念住呢?为何四念处又称为住?这个住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四念处乃是以慧为体,也就是说,我们透过身念处等等这个四种法,从身念处的这四种法去观察;身等四法是所观境,而慧是能观的心,由慧令念住境,也就是说,让我们的这个能观的心的这个慧,能够住于身念处、受念处乃至于这个法念处,令祂能够住于这个境界,住于这个境界仔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什么是声闻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心的法门,以八正道为观行实施的方法,然后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了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乃至能够把我所执、我执断尽,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我们要谈什么叫作三界爱?三界爱就是对三界有起了贪爱!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讲的就是有五欲的众生所居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说那灯座呢?灯座也一样是生灭法,因为原来也没有灯座,是因为经过制造之后才有灯座,才可以让它来作为灯泡、灯管,乃至灯光的依附。那我们说灯座它是生灭法,它要不要依附?它也要依附,它也要依附于譬如说屋顶,因为如果没有屋顶让灯座依附,灯管、灯泡也没办法运作。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屋顶也是要作为灯座的依附,才可以让灯座存在、运作。那我们说,屋顶它要不要有个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说那灯座呢?灯座也一样是生灭法,因为原来也没有灯座,是因为经过制造之后才有灯座,才可以让它来作为灯泡、灯管,乃至灯光的依附。那我们说灯座它是生灭法,它要不要依附?它也要依附,它也要依附于譬如说屋顶,因为如果没有屋顶让灯座依附,灯管、灯泡也没办法运作。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屋顶也是要作为灯座的依附,才可以让灯座存在、运作。那我们说,屋顶它要不要有个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四)为死苦,死分两种;一是病死――因为疾病而寿尽命终;二者因为外缘――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如遭受水、火、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或汽车、飞机、船舶意外失事,乃至战争中被杀害、、药物中毒等死亡,《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便致死,此复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故,当知亦是时非时死。意思是死有三种;一种是寿命满尽而死,称为时死;另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识阴共有六个识,为了见色而有眼识,为了闻声而有耳识,乃至为欲了知种种诸法而有意识。很多学佛人知道识阴是虚妄的,却又总是误以为意识觉知心是常住的。可是,意识被含摄在识阴中,只是识阴六识中的一个识;意识永远都不可能是常住法,因为每一世的意识永远都是只有存在一世。(编案:详见《阿含正义》七辑所述证果的理论与观行的法门。)从理上来说,意识每天晚上睡着以后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复次,佛于一切诸功德皆已摄尽故,乃至诸烦恼习气永尽无馀。何以故?诸善德消诸烦恼故。诸阿罗汉于此功德不尽得故,但断世间爱,直入涅槃。复次,佛断结使智慧力甚利,用十力为大刀,以无碍智直过故,断诸结使尽无复遗馀。譬如人有重罪,国王大瞋,诛其七世根本,令无遗馀;佛亦如是,于烦恼重贼,诛拔根本,令无遗馀。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佛世之前呢许多人都自称他是阿罗汉,他为什么敢自称他是阿罗汉?因为他从境界法中得到了非常殊胜——不管是光、或影、或心灵、或是身心的舒泰,他觉得很自在、他觉得无缚无忧,他觉得说不管怎么样,别人没有办法证得这殊胜境界,你怎么可以说我这个不是涅槃呢?结果到了佛面前,佛都全部打翻掉,说全部都没有证得阿罗汉,全部都没有涅槃,乃至于连最基本的沙门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这个破牢关的人,或者进入三果向,或者还在二果之中,又或者断五下分结进入三果位乃至四果,并不一定。为什么会不一定?因为破牢关,配合他本身过去的习性,配合他今生断除贪、瞋、痴的习性的深浅,以及配合他所修证的禅定功夫的深浅而产生了过牢关之后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一个人悟了之后,从见地到薄地,可能很快,也可能拖很久,完全要看这个人他过去在修除习气方面有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乃至童男童女等身。在彼犯罪初发心菩萨前。教令发露忏悔除罪。以善巧方便。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好像阿含诸经里所记载的:佛说了某一个法之后,佛却以这个所说的法取来加以宣说,然而却可说得极为深妙,令受法益乃至证果;又如世尊常常将外道所说的法取来宣说,却说得比外道更为胜妙;我们绝对不可以因此就说‘佛的智慧一定比那个低’,绝不可说‘佛的智慧与外道相同或比外道低。’同理,也不可因为有时能将其师之法加以广说,胜妙于其师所略说之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即:觉悟声闻菩提者,即成声闻乘的圣人;觉悟缘觉菩提者,即成缘觉乘的圣人;觉悟佛菩提者,即成贤位或圣位菩萨乃至成究竟佛。然而此中异同,错综复杂,绝非三言两语便可厘清。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之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正知见,无法了知三乘菩提之异同;对于三乘菩提之共道与不共道懵无所知,因此导致久修佛法而不能突破、甚至停滞不前的情况,可谓彼彼皆是;更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