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是没有次法的修习成绩,而希望能在法上有所取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纵使世智辩聪而能理解法,也将只是知识而不能相应,乃至善知识帮助而实证了法以后,仍然无法与自己的所知相应,于是声闻解脱果及菩萨佛菩提果的取证,都将成为戏论;严重者,乃至由于生疑不信而产生谤法、谤贤圣的结果。 至于“次法”的第一个部分,平实很简单的说给大家知道,也就不必浪 三摩地

2018-07-21

然反于此者,则是有些出家人于佛智,不生信受;宁可信乎学术界之异说,互相引非义以为义,谬圣义而以为当然,于修证付之阙如,于诸经典不能通达,无能晓窥如来意旨,徒以口舌论义而为盛事;若真能说然不能行处,则无可怪哉;以佛法修证,非是一生可期,如何可以娑婆恶世众生而作希求?然诸众法师既披圣衣,发心出家,当非为名闻利养,当以为有真佛法可以追求,当以为佛法真正无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别教法门之修证中,既已函盖二乘菩提之解脱果修证,亦具足显示佛菩提道之内涵,何须别立二乘菩提之法?而有通教菩提?皆因别教菩提难悟难证,未悟之人闻之,极难信解,何况修证?不如先说解脱道,故另建立二乘菩提,易解易修易证故;证已再观时机因缘,渐渐引入佛菩提道!令修如来藏自心之般若中观,乃至如来藏自心之无生法忍一切种智。是故世尊观机逗教,依根机差别、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您真的想要取证解脱果,想要确实证得初果的解脱,乃至二、三、四果的解脱,那就如实观察八苦、三苦吧!那就如实观察五阴、内六处、外六处、六识、六界的虚妄吧!如果依照八正道的说明而确实作了以上的观行以后,仍然断不了离念灵知心等我见,也断不了对五阴十八界自我的执着,仍继续确认离念灵知心等三界我是常住不坏心,这就显示您的观行是不如理作意;这就必须一再详细阅 三摩地

2018-07-21

二者,声闻戒的受戒有的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不是有情都能受的,比如黄门不能受具足戒;菩萨戒受戒条件则要宽泛得多,菩萨戒除了地狱有情以外,天人、人、阿修罗、饿鬼,乃至畜生都可以受。三者,声闻戒是别戒,七众各别而受,所受的戒律也有所不同;菩萨戒是通戒,菩萨所受的菩萨戒都是一致的。四者,声闻戒的获得有的要从出家僧宝领受,如八关斋戒;菩萨戒则有三种受戒方式&mda 三摩地

2018-07-21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三摩地

2018-07-21

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次则加行位,外门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般若加行;在此加行位中,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般若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入极喜地,及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瑜伽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不 三摩地

2018-07-21

而明心之后的菩萨,依循著别教法门,修证如来藏的人无我智,并且转修《楞伽经》、《解深密经》当中的法无我智,就会渐渐经由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而进入初地;再依如来藏修学增上慧学,也就是诸地的无生法忍,以及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次第再由二地、三地地地增上,一直到十地,乃至等觉位、锚点妙觉位。在最后身菩萨位的时候降生人间,成究竟佛的时候,在如来藏当中所含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从这里可以看出,要培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人,利根的人只要一个大劫,可以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钝根的人则需要一万个大劫才能转入十住位。但是,不论是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都 三摩地

2018-07-21

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问者,可以赶快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四圣谛在佛所说法中的重要性。所谓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云: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为谛。又彼自相,无有虚诳;及见彼故,无倒觉转,是故名谛 三摩地

2018-07-21

至于贩夫走卒乃至挑粪的呢?专门为人洗厕所的人,捡破烂的人也可以念佛。所以念佛法门可以说非常殊胜。因为它简单易学,四字洪名,六字洪名,最长的例如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九个字也很简单嘛,所以念佛法门第一个殊胜就是容易学,容易入门。**************************************第二节:三根普被第二个殊胜就是三根普被:参禅的功夫一般人学不来,下根人学不 三摩地

2018-07-20

”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开示:“他方众生闻无量寿如来名,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欢喜爱乐,所有善根回向愿生彼国者,随愿皆生,得不退转。”所以只要是念弥陀世尊,一定可以去。还有,要信十方虚空,有无量无数的佛世界、佛净土。在别的宗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经里面不这样讲,佛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宇宙里面的一个小世界而已。光是我 三摩地

2018-07-20

二、恶愿:如果有人奉祀鬼神的目的,在咒愿某人出车祸、家财散尽,或是眷属分离,乃至求神处罚一切异全部死光,发这种愿谓之“恶愿”。三、许愿:有人祭祀三牲五牲纸钱,供奉鬼神、礼拜鬼神,希望保佑儿子今年考上台大,或希望末来不久能发大财,如果鬼神能满他的愿,就要为鬼神翻修庙宇、装贴金身等类。不伤害第三人,只求自己色身眷属平安或求名求利求权势而与鬼神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刚刚讲过,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生气;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发起瞋恨心,暗地里算计。瞋恚心最不好,经里有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种植,好不容易种成一片树林叫功德林。但瞋火一发,全部烧光了。还有,瞋心会断念佛人与众生的法缘,是大乘行者修行上的大忌,其罪 三摩地

2018-07-20

乃至下根人,说我没时间念佛,(其实是骗人,作个借口。)也好,你没时间念,一天念十个呼吸---每天望空而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呼吸看能念几句;念五句算五句,念十句算十句,一个呼吸念完,第二个呼吸再念,总共十个呼吸就好,这总有时间吧!不好推辞了,这就是十念法门。每个呼吸念佛号的时候就去想佛,十口气念完了,不念了,不想了,也没问题,临命终时也让你往生,这是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知道他们的无差别相呢?那就是说:真如体性,完全一样,不管是一只蚂蚁,或者一只大象乃至大如鲸鱼。不管是地狱众生、鬼道众生乃至只有七天寿命的中阴众生,一直上至大菩萨、诸佛,其法界完全相同,都是这个真如。此处说“尽如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我们甚至可以说:“尽知恒沙十法界无差别相。”所谓十法界是指六道众生的法界以及声闻、缘觉、菩萨 三摩地

2018-07-20

若善、若恶,口不言说,乃至得出家。」》……《于第六日断诸忆想,不起食,念如来应正偏知。》……《尔时,宅神于虚空中现大神力,而说颂曰》来赞叹菩萨,他说了一首颂很长,我们不细谈。这一首颂里面,大意是赞叹大精进菩萨,呵责他的父母和他的许多眷属,呵责许多的知识和八万四千彩女。这些人听到宅神的话以后,就全部悔过,跟菩萨讲:《随意出家,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可能,二日夜乃至七日夜,一直不停的在想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陀佛名号的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怎样的不可思议,不想别的事情。如此满足一天乃至满足十天,“系念不乱”,不是一心不乱。一直在想,没有离开过。这样系念思惟的人,临命终的时候,无量寿佛会跟声闻、菩萨,前后围绕,到这个人眼前来。此段中,有八个字要注意:“慈悲加佑,令心不乱& 三摩地

2018-07-20

然后,世尊对文殊师利菩萨等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称彼一切诸佛名号、若读、若思、若闻,乃至戏笑言说,或顺他人,或欲自显,若有一切恐怖事至,悉皆消灭,一切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不能恼乱,闻则拥护,闭四趣门。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静心,若读、若诵、若思、若闻。”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 三摩地

2018-07-20

第七个次第完成,可得到一种功德,即念佛圆通法门中说:“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那么此际,时时刻刻在忆佛想佛,佛也时时刻刻在摄念我们;这样的念佛人,今生会念佛,来生也会念佛,所以始终不离于佛法以及念佛法门。因此,到未来生,听到“念佛”两个字,眼泪即开始掉下来,毛骨悚然,莫名其妙的觉得心里有酸酸的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