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他所证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胜;所以一切念佛人应当求这个境界;如果信心足够,应当深入体究,切莫踌躇不前,应一路勇猛精进才是。 (原标题:18第二篇第六章体究念佛第二节) 三摩地

2018-07-20

又重新开始体究,如此体究了二至五天乃至一星期,觉得应该是这个答案了,但是到了隔天又推翻了。就这样接二连三的体究下去,所得的答案都不是,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真的亲见自性弥陀呢?好像是马上就可以亲见了,但又好像遥遥无期,也许是下一秒钟,也许是明天或下个月、乃至明年、十年或者是来生、皆没有把握。心中是渺渺茫茫,所以愈体究,到后来心情就愈烦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摩地

2018-07-20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三摩地

2018-07-20

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三摩地

2018-07-20

附2: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道解脱道:二乘菩提远波罗蜜多 十信位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一万劫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断三缚结,成初果解脱资粮位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以财施为主)。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熏 三摩地

2018-07-20

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禅与净土其实密不可分。欲得成佛,非仅持念佛名可办,必赖禅定悟明心性。见道之后,速得晋入修道之位,佛果可期。然欲见道,需赖参禅或止观法门之理观, 三摩地

2018-07-20

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 三摩地

2018-07-20

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 (原标题:03第二章禅净互通,禅净双修第一节禅净互通) 三摩地

2018-07-20

每一种法门都可以使人亲见佛性,证得理一心,乃至五蕴皆空的究竟解脱境界,所以叫做圆通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 三摩地

2018-07-20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三摩地

2018-07-20

上焉者行善求生天国,中焉者行善求此生之声名福报,下焉者伪善、欺世盗名,乃至巧取豪夺。因此之故,攀缘之心不断,念念贪瞋无明。若亲见自性,悟境不退者,则见本具佛性之真空妙有,世界身心之真实感顿失,于世界身心不生执著,自然不起三毒心,不造恶业。我人凡夫,当思惟身心无常、世界无常,一切皆是因缘假合,暂时而有,终归磨灭。若于日常生活中随事思惟无常,并于打坐时 三摩地

2018-07-20

拜佛时不需佛堂,不需佛像,仅需清洁处所,无人打扰即可;诸如书房,无人的客厅,乃至收拾整洁的工作房、卧房均可。若家中设有佛堂、供有佛像则更佳,每日早晚上香后,便可礼拜十至二十分钟。无相拜佛:拜佛时,动作极缓慢,不贪多拜,而在精神集中。心中不念佛号,专注于拜佛时之每一动作和身体的感觉,若发觉心向外缘,即摄归拜佛之动作。一心缘于拜佛之动作,不管身旁发生任 三摩地

2018-07-20

没有语言相、文字相、亦没有佛菩萨的形像,乃至代表佛菩萨之任何符号都不可有。礼拜时必需安祥缓慢。专注观察自己在礼拜中的每一刹那,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拜那一尊佛菩萨。若圣号在心中出现、或圣像在心中出现,应立即舍弃,回到忆念之一念。这种礼佛的方法是一种权巧方便,对于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而言,非常重要。初心学佛者若不经由此种拜佛方法的锻炼,欲成就无相念佛法门, 三摩地

2018-07-20

若思惟多日乃至一月二月,仍不能体会,应当常在佛菩萨像前(尤其是释迦世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像前)礼拜,忏悔罪过,请求加持。并发愿受菩萨戒,行菩萨道,度无量众生。然后细读前段及第三节之说明,详细思惟,勤加练习,即能通达。若无圣像,望空而拜亦可,但需至心恳切,万勿轻忽。一旦通达,即依此法无相忆念拜佛。去除名号及形像,清楚地忆念所拜之佛,而不使忆佛之 三摩地

2018-07-20

此时参禅者仍应具备参禅之知见,应详阅诸善知识所著禅学著作、禅门典籍等,并应亲近善知识学习,可免唐费工夫,乃至误入歧途。原本参话头(尾)者,可参阅虚云老和尚之开示,便知何谓话头,如何参法。或参阅本书第一章绪言之说明,自能参禅。则参禅已有入手处,可喜可贺。从此“如丧考妣”,真心参禅,悟入或有可期。三、若行者一向修习净土法门,今修此念佛圆通,得 三摩地

2018-07-20

注二、无生忍:分证解脱乃至究竟解脱皆是无生忍。注三、无学:有修有证谓之有学,或称学人。究竟解脱者于解脱道已经亲证并究竟了知,已无可学谓之无学。注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种类繁多,欲知其详,可参阅大正藏经第十三卷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念佛三昧品。或菩萨念佛三昧经,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分。一般所说念佛三昧大多是指:念化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之 三摩地

2018-07-20

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admin

2018-07-20

第五个解脱正受是:当他亲见自性弥陀之后,他自己知道必定可以得到上品上生,乃至终究可以获得究竟解脱的果报,但是必须他已经开始深入教门,从经典所讲的各个层面去深入阅读,以他自己亲证的现量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时候他读《观无量寿佛经》,读到第十四观,他就知道必定可以上品上生。如果他读到修证方面的解说经典,他就知道自己现在的解脱境界是在那一个层次里面,从而了 admin

2018-07-20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admin

2018-07-20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 admin

2018-07-20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