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是我们讲的第四个部分,就是属于障难的部分----他不应该要有这个障难!如果他有这个障难,他也没办法往生、求生极乐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来的下品下生都不行。这个条件是什么?他不谤大乘!也就是说,他不能毁谤大乘法;也就是说在我们要求生极乐上品中生的时候,他要排除这个障难。排除障难是什么?他不应该要有这个恶业的行为----往生极乐世界最大的障难就是毁谤大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什么是五逆之罪?佛在经典有说:故心杀父、母、阿罗汉、破坏声闻和合僧事,乃至恶心出佛身血。诸如是等名为五逆。------《大方广十轮经》卷三〈相轮品〉第五这是在佛说《十轮经》里面有提到这一个部分。也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故意出佛身血,还有破和合僧,这是《十轮经》的〈相轮品〉里面有提到的。也就是说他没有五逆之罪,而且他也没有其他众过恶,因为他持戒清净,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持戒的功德非常大,这一个念佛人他对于声闻出家戒或者乃至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能够持守得非常好,他是威仪无有缺漏的、无有亏损的、无穿漏的,同时他还要发愿往生,以这个功德发愿往生。所以这个持戒的功德非常殊胜,这个戒香的熏修乃是重点。我们来看这个戒香的熏修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佛曾在《阿含经》里面提到,印象中是《杂阿含经》卷三十八有提到:唯有戒香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是这个善知识他不懂,乃至他根本不信,他根本无法帮助这个亡者。所以说有的人他根本不信极乐国土,可是他现出家的样子,乃至他在书上怎么说?他书上说:若说得明白些,这实在就是太阳崇拜的净化,摄取太阳崇拜的思想,于一切无量佛中,引出无量光的佛名。这明明就在毁谤阿弥陀佛,他说:阿弥陀佛就是太阳神崇拜思想的净化。这样的人就是假名善知识,其实是恶知识!如果你找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他善知识本身要信受经典,如果这个善知识他根本不信大乘法,他怎么可能发自内心来赞叹大乘经典?所以说这个部分,就算如果你找这个菩萨的法师来帮你来助念----你如果是造恶业的眷属或自己有造恶业的,最后因为善知识的接引,有人来帮你助念----可是来助念这个人,他居然是否定大乘,他就不会赞叹大乘经典,不会赞叹大乘经典,甚至否定大乘,乃至说:大乘非佛说,阿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下品中生的这个菩萨,他平常是有学佛,他是受五戒,可是就毁犯了五戒;受了八关斋戒,又毁犯八关斋戒;受了声闻具足戒、沙弥戒,又毁犯了这些沙弥戒、具足戒----声闻具足戒;乃至他偷僧只物,偷僧宝的东西,偷三宝物;乃至盗现前僧物,盗了寺院现前僧的物;甚至他是可能出家或者是居士,他是不净说法----盗说经法、不净说法;而且他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一有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另外一部经,在《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也有一样是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毁谤及诸圣人。】所以五逆十恶的人在《无量寿经》及《大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要跟大家谈这个最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都会起一个疑问: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念佛一声罪灭河沙,那是不是代表著,念佛我只要念个一声,然后我把所有的罪业消除了,那是不是就代表了,我们今生所作的这些修行都已经成办了,并且这一生所有的罪业都消灭了呢?乃至于我们就因此而可以好好的享受人生呢?正因为有这些质疑,所以我们觉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着,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执著自我,所以就以为觉知心我为真实,以为内我所、外我所乃至身心所及一切为真实,因执著自我存在而对一切我所知境界以为真实,导致对这些境界生起是否有违顺己意,又执著这些现象为真实导致生起种种遮障。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换句话说,从欲界定缘于五尘的境界,到发起初禅----离欲发起初禅,一直到二禅,能够从对五尘的有觉有观,进入对五尘的无觉无观!对五尘无觉无观,可是仍然有定境中法尘的觉知,那么定境中法尘的觉知从二禅、三禅、四禅乃至四空定,有很多深细内容的差别,这就是三界九地中意识心的差别境界。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知道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在无相拜佛忆佛时,都不免会有妄想生起,倏忽而过,有的同修就不免要攀援执着,不能安忍无相忆佛拜佛境界,关键是无相忆佛拜佛之功力尚欠缺火候。火候若足,则妄想生起,悠忽而过,只是察觉而已,心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名号所生的功德,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本愿念佛是另一种。还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后,世尊对文殊师利菩萨等人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称彼一切诸佛名号、若读、若思、若闻,乃至戏笑言说,或顺他人,或欲自显,若有一切恐怖事至,悉皆消灭,一切诸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等,不能恼乱,闻则拥护,闭四趣门。未发心者,得菩提因;况清静心,若读、若诵、若思、若闻。」意思是说:你们三人去过那一百佛的世界,如果有善男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当于真实善知识对于断我见之诸多开示多多熏习以后,更应进一步思维、观行诸如:根与尘是什么关系?尘与识又是什么关系?乃至根尘识的生起次第为何?五蕴方面:对于五蕴之内涵是否明了?五蕴之生起次第为何?如是等等数数观行,我见当断!可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心要够细,因为经中佛说:思维五阴生灭,要于正定之中来思维,非不正定而能思维五阴生灭的。进言之,无相念佛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着功夫的深入,忆佛之念会越来越清晰持久,此时就以忆念为主,心念为辅,乃至舍弃心念,唯有忆念、想念。忆念功深,自然能舍离佛号、舍离佛的形象而忆念佛。此时的忆念,虽没有佛号、佛像出现,但是心中仍清楚分明地知道自己所忆的是哪一尊佛,极精进之人,不久能至不忆而自忆的程度,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源源不断,无需刻意提撕,忆佛之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这就是《楞严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另外念佛法门还有一个殊胜的地方,就是说它是现世得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很多人是用念佛来对治失眠--因为会失眠通常就是因为心太散乱,或者是说心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法然、亲鸾二人贬抑净土门中之圣道门,高抬日本净土门中之下品往生者之证境,与经中佛语相违,已令净土真宗所弘法义成为虚妄说。又因净土真宗极力排斥净土门中本有之圣道门,乃至加以无根之诽谤,已成就诽谤方广之恶业,成为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所不摄受之一阐提人;如是,心求往生而修净土真宗之法,修学以后却必须下堕三途,成为大可怜悯者。而此受害之原由,却是因于修习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瞋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