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且修习念佛法门的时候,如果加上藉由知见的熏习,而建立对佛的仰信,以及对佛所说的法道的解信,那么念佛人就容易发起至诚心来念佛,能够与诸佛感应道交,那就必定能够早日证得见道,乃至证入初地以上,渐次修学道种智直到成佛。净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大宝积经》里面说得更清楚,说到:众生只要听闻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乃至于能够发起一念对于如来的净信、欢喜、爱乐,愿意以自己所有的福德善根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则必能随着其愿而往生到西方,而且未来还可以得到不退转位。听起来好像是非常便宜的事情,可能有人会不相信,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讲到:“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听闻《阿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呢,我们一定要避免一种过失,这个是非常严重的过失,就是所谓的毁谤!在这个《佛说无量寿经》里面就说: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佛说无量寿经》卷二。也就是说,佛陀祂的广大愿力--这个就是弥陀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二十九愿--这个愿事实上祂所说就是:如果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很简单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他不了解佛陀的智慧,不了解佛菩萨的不可思议的智慧,也没办法了解佛陀祂所成就的这个智慧,是其他人所不能匹敌的,所以叫做不可称智,因为其他的众生根本不能想像,根本不能匹敌,乃至连去称赞都没有办法;乃至佛陀有大乘广智,就是令众生能够成就佛道的智慧;乃至有无等无伦最上的智慧,也就是超越一切世间所有的众生(包含声闻、缘觉还有菩萨),这种最胜妙的智慧。也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着功夫的深入,忆佛之念会越来越清晰持久,此时就以忆念为主,心念为辅,乃至舍弃心念,唯有忆念、想念。忆念功深,自然能舍离佛号、舍离佛的形象而忆念佛。此时的忆念,虽没有佛号、佛像出现,但是心中仍清楚分明地知道自己所忆的是哪一尊佛,极精进之人,不久能至不忆而自忆的程度,忆佛之念犹如泉涌,源源不断,无需刻意提撕,忆佛之念时时刻刻自然存在。这就是《楞严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寿经》卷下,佛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弥陀世尊无比慈悲,只要十念乃至一念,就可以往生了,可是却把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以及诽谤的人排除掉。《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那边修行缓慢,往生去极乐世界的人,大部份的人要住在莲花之中半天乃至十二大劫不等,而莲花中的那个时间是在极乐世界的时间,那边的一天相当于我们这边的一大劫。上品中生的人在莲花中住半天(一个晚上),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半个大劫,因为那边劫长,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譬如说上品中生,在花里面一个晚上才闭花,开花以后见佛菩萨光明说法,七天以后得到位不退,过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著,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正因为单纯不攀缘,所以许多同修来共修一年或两年就能够成就无相念佛的净念相继这门功夫,而转入体究念佛;乃至因为第一义谛真如三昧知见深细,而得转依修学。因此前方便的戒、善知识的具足、远离三心等,就确实是不会让修行人虚耗生命、金钱;而依于究竟了义第一义谛,就能快速进入菩萨庄严地的修学。所以,欲界定的证得、轻安的发起,乃至断我见的成就,都只是依于证得实相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不管人家讲什么好的、壤的,一切善事、恶事,我通通不答话。这样,一直到我能够出家为止。因我一出家,父母您就死了;所以我不出家,但是不吃、不喝、不睡、不欲、不食也不说话,一直到我出家为止,您们就不会死了。」第一天,父母弄了好多的鲜美饮食,他不吃、不喝。第二天,弄了好多的金银财宝在庭院中堆积成山,大精进菩萨连看都不看,连动都不动。第三天起,找了好多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 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能够从迷信一直迈向正信,迈向解信,乃至迈向证信之后,我们现在就要来跟各位介绍三资粮里面的第二个资粮:叫做愿。这个愿又有分邪愿、恶愿、许愿、善愿以及正愿。这个邪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心术不正,他就发起愿力:我要驱使什么样的鬼神,我要供奉什么样的鬼神,然后我利用那个鬼神;向他求愿说:希望你帮我把某某人让他生病,让他受害,这样子就叫做邪愿。因为他发心不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从各个国家以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以来,早就有所谓的的名称留传下来;这意思也就是说,某一个教派的教义乃至说它的所作所为,是会对善良的社会及风俗,是会有所妨碍乃至会有所伤害,所以有时候就会受到国王或国家加以明令地禁止乃至消灭。就好像早期不是也有一个教派叫作鸭蛋教吗?后来不是也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而被禁止了吗?所以一直以来,都有可能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下品往生的众生,甚至是作众恶业,而且是无有惭愧,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乃至平常时日是不太可能念佛的。前面所提到的大德,当他鼓励学人求生西方,又如何会把往生西方的品位限制在下品下生呢?你觉得这是在鼓励学人求生西方吗?还是根本就是在打击学人的信心呢?所以他一生弘传净土法门,到底知不知道净土的真正意涵呢?然而在叙述上品上生、中品上生的中,就已经很明白地指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一个人经商失败,他原来所拥有的财富也会离他而去,这就是娑婆世界。有时候你不愿意碰到的人他每天会出现,你又躲闪不掉,你不论是如何压抑自己的情绪,可是你看到他,心里面就产生厌恶、或是沮丧、或是失望。这些焦躁等等的心情,这些失落的心情会不断的产生,会让我们处在不喜欢的境界相里面,这就是怨憎会苦。你愈不想要遇到的人,愈不想要遇到的事物,愈想要躲避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看,在佛世的时候,佛陀有的时候乃是要开示一个非常重要的法要,所以示现了一种瑞相;有的时候乃是说,要说一个重要的本生因缘,所以祂又示现了另外一种瑞相;那也有的时候,乃是要说某一尊佛的世界是多么的殊胜,因此祂就示现了一种瑞相,乃至多种瑞相;也有的时候,佛陀是因为看到了某些殊胜根性的,要藉由这样而赞叹这位,所以也示现了瑞相让大家注意。所以,经典上还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从可以了解,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是上品上生者,他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要发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得要具足。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类众生乃是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能够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而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行者他当来亦得往生。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