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生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于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崖。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得如是了。唤作空耶。唤作不空耶。唤作佛耶。唤作菩萨耶。唤作声闻耶。唤作缘觉耶。唤作菩提涅槃耶。唤作真如佛性耶。道我聪明灵利不受人谩。试向这里定当看。若定当得出。止宿草庵且在门外。若定当不出。切忌开大口说过头话。大丈夫汉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谓从初地至菩萨第八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谓不起第二念。又怕人理会不得。更引喻云。譬如有人梦中见身堕在大河。为欲度故发大勇猛施大方便。以大勇猛施方便故即便[寤-吾+告]寤。既[寤-吾+告]寤已所作皆息。菩萨亦尔。见众生身在四流中。为救度故发大勇猛起大精进。以勇猛精进故至不动地。既至此已 三摩地

2018-07-19

忠义孝道乃至治身治人安国安邦之术。无有不在其中者。释迦老子云。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便是这个消息也。未有忠于君而不孝于亲者。亦未有孝于亲而不忠于君者。但圣人所赞者依而行之。圣人所诃者不敢违犯。则于忠于孝于事于理。治身治人无不周旋。无不明了。行看尊丈节使。立大功凯旋而归。季恭一跃青云之上。成氏之门。有武有文。无可疑者。季恭勉之为学为道一也。为学则学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文殊如是宣示善财。善财于言下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入普贤门。于一念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得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以至入普贤毛孔刹。于一毛孔行一步。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所有胜愿。皆得。了知一切国土差别。入佛种性到于彼岸。此大丈夫四威仪中受用家事耳。大居士于此力行无倦。而妙喜于此亦作普州人。又不识。还许外人插手否。闻到长沙即杜口毗耶深入不二。此亦非分外。法如是故。愿居士如是受用。则诸魔外道。定来作善神也。其余种种差别异旨。皆自心现量境界。亦非他物也。不识居士以为何如老居士所作所为。冥与道合。但未能得[囗@力]地一 三摩地

2018-07-19

第一阶段,从达摩至五祖弘忍,主要为“藉教悟宗”阶段,即重视佛教经典,将佛经作为指导修行和印证是否开悟的依据,同时重视坐禅和具体的观修,如达摩、慧可、僧璨,乃至东山法门的道信、弘忍都有隐居独处于山林、重视坐禅的特点。第二阶段,从六祖慧能到马祖,下至禅门五宗的形成,主要为“机锋棒喝”与禅门公案阶段,就是通过师徒之间的言谈举止,在瞬眉 admin

2018-07-19

认真读后方才知道,现在中国两岸三地、中国西藏、日本、韩国等地的对佛法正确和错误歪曲纪录的前因后果,此书也从三地菩萨的角度还原了从宋朝以来中国禅宗乃至整个佛法的全貌。《钝鸟与灵龟》的作者虽然是现代人,而文字却几乎接近于古文言文,不像现代文一样可以快速阅读理解,义理深邃,其重要特征是整本书内容都以禅宗宗门密意为中心。其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禅宗祖师就是大慧 三摩地

2018-07-19

李忱为自救计,不问朝政,装痴卖傻,乃至“避武宗之忌,为僧,云游四方。”最后到了江西宜丰黄檗山,随希运和尚习禅法。“禅”是梵语Dhyana一词的音译,意为“静虑”,即安静地思虑。在古印度,佛教把修行分成几十个阶段,人们必须经历每个阶段,渐进地提升。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历数百年的发展而出现了禅宗,禅师们坚决反对皓首穷经,弃绝渐进式的苦修苦练方 三摩地

2018-07-19

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缘即施,缘息即寂。”即心是佛,心外无佛。希运极力反对“向外求佛”,力戒对佛法的见闻知解,他说:“古人心利,总闻一言,便乃绝学,所以唤作绝色无为道人,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雍塞。”追求知解,不仅不能悟彻佛法,反而成为悟道之障缘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真正学道人,只是随缘任运,不希求佛、菩萨、罗汉等果乃至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为外物所拘。这是临济宗的根本思想,他的语句作略便是通过这根本思想而用峻峭的机锋为学人解黏去缚的。义玄的有灌溪志闲、宝寿沼、三圣慧然、兴化存奖等二十余人,门叶极其繁荣,于是成为一大宗派。然而后世临济宗的法系都出于存奖(?——924)之下,递传南院慧顒(?一952)、风穴延沼(896&mda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为授记别。汝已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又更作礼 三摩地

2018-07-19

如前所举,大慧禅师除了无我、无私以外,其慈悲助人之心行,乃至兼及反对大慧者,都加以助益;譬如大力反对及攻击大慧宗杲之李邴、郑昂尚书,都在大慧帮助下悟入如来藏明心境界,即是现成事证。复次,大慧禅师亦是知恩而且平等之人,对于世俗利益,他总不想与人计较;譬如他的弟子万庵禅师,曾经述说大慧宗杲破斥邪说不遗余力,但是对私人利害之争,却是无所计较;乃至座下弟子 三摩地

2018-07-19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三摩地

2018-07-19

至若有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乃至罪业则为消灭。虽提兔翰颇见狐疑。虑贻谬解之愆或作余师之义。遂诏氤决择经之功力剖判是非。奏曰。佛力经力十圣三贤亦不可测。陛下曩于般若会中闻熏不一。更沈注想自发现行。帝于是豁然若忆畴昔。下笔不休终无滞碍也。续宣氤造疏矣。四海向风学徒鳞萃。于青龙寺执新疏。听者数盈千计。至于西明崇福二寺。讲堂悉用香泥。筑自水际至于土面。庄严之盛 三摩地

2018-07-19

乃至极饥犹不行乞。何以故。是须菩提常作是念。我忆往昔于福田所生一恶念。由是因缘堕大地狱受种种苦。我今宁饥终日不食。终不令彼于我起嫌堕于地狱受苦恼也。复作是念。若有众生嫌我立者。我当终日端坐不起。若有众生嫌我坐者。我当终日立不移处行卧亦尔。是须菩提护众生故尚起是心何况菩萨。菩萨若得一子地者。何缘如来出是粗言。使诸众生起重恶心。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难 admin

2018-07-19

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听是大涅槃经。则知法知义具二无碍。于诸沙门婆罗门等。若天魔梵一切世中得无所畏。开示分别十二部经演说其义无有差违。不从他闻而能自知。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闻已能为利益。断疑心者。疑有二种。一者疑名。二者疑义。听是经者断疑名心。思惟义者断疑义心。复次善男子。疑有五种。一者疑佛定涅槃不。二者疑佛 admin

2018-07-19

乃至不受狗戒鸡戒牛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戒不作杂戒。不作声闻戒。受持菩萨摩诃萨戒尸罗波罗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憍慢。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第三戒云何菩萨亲近善友。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说于善道不说恶道。说于恶道非善果报。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众生真善知识。是故能断富伽罗婆罗门所有邪见。善男子。若有众生亲近我者。虽有生于地狱因缘即得生天。如须那刹多等应 admin

2018-07-19

而地坚性乃至风动性。非因缘作。其性自尔。如四大性烦恼亦尔。性自是断。若是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断。以是义故。毗婆舍那决定不能破诸烦恼。善男子。如盐性醎令异物醎。蜜本性甘令异物甘。水本性湿令异物湿。智慧性灭令法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法无灭。云何智慧强能令灭。若言盐醎令异物醎。慧灭亦尔。能令异法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之性念念灭故。若念念灭。云何 admin

2018-07-19

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复如是。善男子。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不解佛如是等随自意语。善男子。如是语者。后身菩萨尚不能解。况于二乘其余菩萨。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善男子。我 admin

2018-07-1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