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推荐学习: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http://www.sanmodi.cn/mobile/club/show-4069.html智者的五种布施妙法,可以让果报更加殊胜http://www.sanmodi.cn/mobile/club/show-3877.html (原标题:学佛的人最终一定会富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从善友处,学习到了正见正理,所以就能够不谘承邪见了。第三是不贪着财物。就是能够舍离对于财物的贪着,这样就不会再畏惧财物布施了以后会受苦了。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惟。从他闻法是说,自己不知道布施的因果时,就从别人那里去听受布施正确的因果道理;内自思惟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这些业、这些烦恼的这些的染法熏习,然后就会回摄到第八识当中,就成为有漏的法;如果说是这个第七识,祂能够依著第六识的如理作意思惟,然后决定去修学种种的清净道品,这样子修学所成的业,回熏到第八识里面,那就成为无漏的。所以说,成染、成净都依这个第七识祂怎么样子去作决定,然后去造作。因为面对境界的时候,究竟是要造作善的净业,或者是要造作染污的业,除了意 | admin 2018-07-21 |
![]() |
祂的第一个名称叫作心,为什么叫作心呢?因为这个如来藏心体,祂会帮我们把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恶、染、净诸法,祂会熏习祂本有的种子,然后积集在如来藏心体当中,所以称之为心。由于有这个心,所以才有三界六道(不同)的有情,也才有世界的成、住、坏、空。譬如我们在人间造了善业,就可以往生欲界天去享福!造了恶业乃至谤法、谤僧,就会到三恶道去,乃至地狱去受苦报!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人长夜修习邪见。染诸外道不正之说以宿习故今犹不舍。彼诸众生亦复如是。久习无我隐覆之教。如彼凡愚染诸邪说。去来现在不解密教。闻如来藏不生信乐非余众生。若人过去曾值诸佛。供养奉事闻如来藏。于弹指顷暂得听受。------末学正藏顶礼 (原标题:如来藏与“我”之间的差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如同《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当中佛陀的开示:【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着刹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开示说:如果是错误的认知,而执着常见外道所说的神我,或者梵我,或者离念灵知我的话,那这些都是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如来藏虽然常住,祂因为受到六识的熏习污染,所以祂含藏了业种,这些业种它会产生变化,但是这些业种,因会产生变化,所以你不能说祂是常。也就是说,如来藏的本体里面有业种的原因,所以你不能说祂是常;但是也不能说祂会断灭,因为如来藏常住,祂是不可断灭的,既然是不生不灭,怎么可以说祂是断呢?所以如来藏就有这样的中道性。不一亦不异前面已经讲过了,那不来不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我见、我执不断的缘故,及无始劫来种种邪知邪见不断熏习,譬如执有念灵知常住不坏、谬执离念灵知心为真实不坏心,导致如来藏中不断收存未来世五阴身继续出生的种子,因此而轮回生死。究其实,都是众生不能正确认识一真法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而妄取分别,将生灭缘起的离念灵知意识心认作真实不坏心,所以集积了未来出生种种五阴身的无明烦恼种子,因此世世头出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根在唯识学里面,我们说祂是恒常地、不断地遍计所执;这一个意根时时刻刻在变动攀缘的,这个意根不相应于记忆,这个意根甚至不相应于喜、怒、哀、乐,这个意根本身不会主动形成一个新的好习惯或是坏习惯,祂也不会主动地改掉一个旧的坏习惯。这之前我们在讲赌瘾,或是毒瘾,或是烟瘾的时候,也有提过这样子的一个说法。换句话说,意根本身如果祂能够记持业种,祂就没有办法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我见、我执不断的缘故,及无始劫来种种邪知邪见不断熏习,譬如执有念灵知常住不坏、谬执离念灵知心为真实不坏心,导致如来藏中不断收存未来世五阴身继续出生的种子,因此而轮回生死。究其实,都是众生不能正确认识一真法界──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故而妄取分别,将生灭缘起的离念灵知意识心认作真实不坏心,所以集积了未来出生种种五阴身的无明烦恼种子,因此世世头出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与习气合变似众色,周于世间。若无漏相应,即雨一切诸功德法。】──《大乘密严经》卷3里面告诉我们说如来藏好像摩尼宝珠那样子,体性清净,毫无杂染。这个摩尼宝珠如果把它放在日月光中呢,能够对于所对照之物而从摩尼宝珠里面如实显现这个物体,他说这个阿赖耶识,也像这个摩尼宝珠一样体性清净,是诸如来清净之藏,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的有二:一为已读过本书者,方便其于日后之复习或引证;二为将要读及正在读本书者,辅助其能对此书之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又本文所列举之,全部直接摘自书中。为方便索引上下文以作阅读,末学于后,用括号注明章节页数。譬如(3-1,p.220)即表示第三章第一节第220页。首先,将本书(指《真假开悟》)之内容分为十项主题:一、真如之实义二、如来藏之实义三、法身之实义四、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大乘入楞伽经》(卷5)T16,p0619c大慧。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以不觉故三缘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藏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要成佛,一定要将所有烦恼习气种子与随眠完全清净,并断除所知障,成就一切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功德。成了佛以后,佛与佛之法身理体还是同,但是所成就的福德与所庄严成就的国土与众生有同有异,所引述的也已经说明了这样的道理。佛法甚深极甚深,未有慧眼(亲证自心如来)及法眼者(证得道种智),对佛经中各种不同的论述,无法融会贯通、理解其真实义理。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要了解,这个禅宗公案绝对是有标准答案的,不是任那些人胡乱解释的,因为宇宙的实相只有一个,释迦牟尼证的和你证的一定要是同一颗真心如来藏,虽然他的是他的,你的是你的,但你们都有各自的真心如来藏,这就是我要讲的,如来藏虽无形无相,却一定可以证知,体验与感受,因为他才是真正的你自己,不停的帮助你与六尘接触却从来没有怨言,这么真实的你自己,怎么会是李敖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No.671入楞伽经(卷7)T16,p0556b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当时有主张:第一义要从火中得、要从喝甘露中得,或者要从水中得、要从禅定中、要从斋戒中得、要从苦行中得、要从身体的苦行修习瑜伽术得,甚至要从炼金术里面来得,也包括了有人认为要从阴阳和合男女的性行为中得。大部分的古文明几乎都有阴阳和合生万物的说法,例如我们中华文化中,有女娲以及盘古的和合图,它代表的不只是男女交合,而是阴与阳、黑与白、光明与黑暗等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契经》说:【经云:“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解释如下:阿赖耶识也是这样的道理,是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清净的体性;虽然阿赖耶识本体在凡夫位是恒、是常、是清净的,但是却含藏了无始时劫来的七转识的染污种子,所以是变异的、是无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学习心得:此段语录,虚云老和尚很明白地指出,我佛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了悟此一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修行参禅就是要识得此真心,即如来藏心。(老和尚)上堂曰:三世诸佛。唯一大事化现世间。欲令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性。出没隐显。若水中月。 (原标题:依据禅门经论: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