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法中说「菩萨得如意眷属」的方法那也有证悟菩萨的老婆是很会赚钱的,所以他就不太愁吃穿!譬如有一位六十几岁的证悟菩萨,他早就退休很久,去年我听别人说他换了台新车BMW(宝马),原因是他老婆太会赚钱了,所以他老婆买新车给他开!证悟老菩萨其实自己以前也有在赚钱,但他退休了!而他老婆又太会赚钱,所以他年老时还换了新车BMW!我相信不是他贪着新车,因为他外表与心性都 三摩地

2018-07-22

总之广结善缘非常重要!而导师也教导我们,布施的时候要多找很多人参与,这样就跟很多人结善缘,未来自己的因缘也很多!那布施要广泛布施,也要引导众生往佛法才是最如法的布施!而发愿回向也很重要,如果布施做了很多!可是他故意投生到贫苦家庭又故意不去赚钱!那基本上他也不一定能变有钱人!但众生会觉得他福德很好,因为他显现出来的种子就是很有福德的感觉!但其实如果真 三摩地

2018-07-22

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 三摩地

2018-07-22

之所以会有因果业报,都是因为我们每个众生有第八识如来藏在执持我们所造的一切业种,因此我们所造的一切善恶业都会被如来藏收存起来,将来因缘成熟时,果报就会实现。如《大宝积经》卷57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陀在经中说:纵使经过了百千劫4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还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仍将要承受 三摩地

2018-07-22

某甲回到屋子里面,问了功德天以后,确定两个人真的是姊妹,而且是行住共俱未曾远离;只是说,一个常利益众生,另外一个却常衰恼众生。某甲一想,就说:既然是这样子的话,那么好事、坏事我都不要了,你们可以随意离去。二人此时就一起离开了,某甲看到她们离去之后,满心欢喜。这对姊妹离开之后,到了一户贫穷人家,如同前面所说的,为贫人一一说明,贫人听完之后很高兴地说: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说了以后,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带入这个模式,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众生想要离苦得乐了。现在再来进一步思惟,乐的境界之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正当快乐的境界之中的时候,是完全快乐的吗?刚才不是说,夏天吃冰淇淋的时候,是很快乐的吗?可是,也许正在吃冰淇淋的时候,还想着说还能不能有第二杯啊?因为这一杯就快要吃完了,真还不过瘾!对不对?你看看,正在乐的之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样的变量呢?这边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你会不会仗着富贵之势,去欺压的众生呢?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作为富不仁的吗?那这表示说,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假如是这样的话,来世的果报到底是会好呢?还是不好呢?还能不能生于安乐呢?还有,即使说过去生修种种的世福,今世或者下一生能够就衔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到底有多少?你看看,那些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有时候,为了示现富裕的生活是因为世世行菩萨法利益众生、利益有情所得的果报,所以他也许也开名车、也住豪宅,而这一些享受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受用的;但在这个同时,菩萨却依然不贪着其享受,所以受用五欲之乐的同时,也同时有解脱之乐。菩萨还有另外一种生于安乐,不但不共于一般人,也不共于声闻人,那叫作法乐。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 三摩地

2018-07-22

有时候因为说于未来不得而知:到底有没有来世?假如有的话,我来世会生到哪里?可不可以再得到安乐?因为有一大堆的不确定,而心中生起了恐惧!更有的是因为此世造作了恶业,乃至是杀害众生,业境现前的时候,种种的恐怖逼迫,那更是不得安乐啊!只有一分因为人天善业之所摄持,往生的时候,善境现前而无恐惧,也许这可以说是一般人所追求的死于安乐吧!菩萨于当生之时,能够持 三摩地

2018-07-22

与十善业相对的就是十恶业,因此依据十善业与十恶业,也就有众生之六道轮回生死,同时也能够有山河大地器世间的成就。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要来探讨这个与大家都有密切关系的议题。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佛未出世,是时无有三归依戒。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说了以后,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带入这个模式,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众生想要离苦得乐了。现在再来进一步思惟,乐的境界之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正当快乐的境界之中的时候,是完全快乐的吗?刚才不是说,夏天吃冰淇淋的时候,是很快乐的吗?可是,也许正在吃冰淇淋的时候,还想着说还能不能有第二杯啊?因为这一杯就快要吃完了,真还不过瘾!对不对?你看看,正在乐的之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么说?一般人虽然不受佛戒,但是因为世俗的利益、礼仪乃至是法律的约束,他一样有可能会有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的外相;但大多是被动受外界的束缚,他只是被动去避免杀害众生、偷盗财物等等,而其实不是自发心的不去作为而有持戒的心行。那假如说所做的业行是相当,未来世所得的福报,却是不相同的!因为这在因地发心的状况是不同。那当然,当发心的状况越殊胜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主动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进入了七住位以后,一直到初地之前所必须成办的福德,那就更加深广,因为已经亲证了般若,就依于亲证后所发起以及继续修学而得的种种智慧,让菩萨上求佛道的信愿行,辗转而更加坚定,然后还要发愿,也教导众生亲证菩提;当然这个时候,自己的我执、我所执也要加以断除。而由于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所以这个时候所得的福德,已经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够理解的了;然而菩萨从初 三摩地

2018-07-22

四天下到底有多大?这是说在须弥山下,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有人类所居住的区域,而我们现在是居住在南边的区域,叫作南瞻部洲,而且是在这个南瞻部洲的某一个国家而已,这样大家就可以明白,若说某甲的福报是可以函盖一个国家,也就是说在某一段时间之内,函盖某一些特定的众生,而我们现在把它施设,称为叫作总统;然而他与其他国家的总统的福报,也没有办法一概而比 三摩地

2018-07-22

如此等而上之,某甲假如是一乡的乡长、一市的市长、或者是现代的立法委员、政府部会的、乃至说是总统,那么在某一些特定的众生之中,或者是说,在某一段特定的时间之中,某甲是可以受用他这一分人世间的福报;也就是说,可能某甲过去所修的福报,在此世某一些因缘之下就兑现而受用了。然而这是从某一种相类似情况的较量分别,而实际生活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会有所差别 三摩地

2018-07-22

三归依时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不光是嘴巴跟著人家念,心里还要有一个作意——以至诚心来发四宏誓愿,立志当一个菩萨摩诃萨。这就是初发菩提心。 什么是五戒?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杀,就是不杀生;不盗,就是不偷盗;不淫,在家人是讲不邪淫—— admin

2018-07-22

譬如众生肉以及五辛;五辛就是葱、蒜、韭、薤、兴渠,包括青葱、珠葱、大蒜、韭菜,蕗荞、洋葱等等。蕗荞又叫作荞头,或称为小蒜。这些虽然是植物性的食物,但是吃过之后,全身散发出来的味道,会使得身边的人受不了。《楞严经》卷8佛开示说:想要求证佛菩提或修证禅定,不能吃五辛。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 admin

2018-07-22

3,并以此邪见组织“大乘佛菩提道次第”,误导众生。此派的观点错误严重。故我国不传,后来被传至西藏,得到了阿底峡、宗喀巴的厚爱,极力推广,破坏佛教之严重! (原标题:太虚大师破斥古天竺邪师月称《入中论》)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