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捨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成大愿。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佛,南无大乘胜义僧,南无究竟第一义(每遍就地一拜,三遍圆满)”六、忏悔长跪合掌,以至诚心诵《忏悔文》:“佛弟子×××,在此生及往昔诸生,曾经对父母尊长兄弟姊妹配偶子女及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维摩诘经》菩萨品中,尊称维摩诘为居士;而据罗什、智者、玄奘等大师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阏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由此可见,一位名副其实的居士,便该是一位大乘的菩萨,是菩萨道的忠实实践者,当以戒为依、以法为依,以六波罗密为工具,以饶益一切有情为宗旨,以最终成就解脱道和佛菩提道为目标。虽然如此,居士毕竟仍是在家人,要经营家庭及世间事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具体讲,烧香的含义有四: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之意。所以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所传授的这个五个阶段的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在世尊下生之前,此地的众生普遍的程度,必须是已经多所熏习了这样子五乘教法的内容。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 | admin 2018-07-22 |
![]() |
密法里面常常惯用这样的手法来欺骗众生,就譬如说《大日经》里面就这么讲说:【尔时执金刚秘密主于彼众会中坐,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毘卢遮那佛告持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吾如是义,汝当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那么结果呢?说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接下来就当然会问到,佛教有所谓的核心义理吗?我们来看看,我们说“学佛、学佛”,学佛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最起码的,我们希望要能够消除烦恼,要能够解脱生死;甚至我们说,对于大心的菩萨来讲,我们希望最终就是要和佛一样,成就无量功德,摄度无量众生。那既然学佛有这样的目的在,我们首先就要问:真的有诸佛吗?还是佛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佛呢?我们来 | admin 2018-07-22 |
![]() |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首先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道业精进否?众生易度否?现在大家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佛教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常学佛人会感觉到有疑惑的问题,把它们收集起来,统一的为大家解说。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共有多少宗派?到底佛教里面有多少个宗门的各教派呢?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有 | admin 2018-07-22 |
![]() |
这种先让印度的人们熏习似是而非的佛法概念,目的就是为了要植入众生相似佛法的种子。这些都是菩萨的密行,其实很不容易了知。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众生的习性,从无知的凡夫位提升上来,得要先让众生熏习相似之法。因为众生的习性一定会落在断或常的两边,所以得要让众生先在相似法中去熟悉明了断常两边,然后才能朝向真正的中道前进,也就是立向了朝向真如如来藏的一个总的方 | admin 2018-07-22 |
![]() |
当年世尊宣说“如来藏法”时,因为太胜妙了,大慧菩萨摩诃萨悲悯众生,就问:“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世后,谁持为我说?”世尊答:“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世尊正法时期五百年,以后就进入像法时期。 | admin 2018-07-22 |
![]() |
那这些法相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法相从三界六道众生的角度来看的话,不管是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乃至于人道或是说天,诸种六道众生,他们所显出的这个八识的作用的法相,这个都是摄属在法相里面。而声闻人要断除我见乃至于断除我执,这个是摄属在人我的我相里面。也就是说,人我的我相是摄属在我们所要去断除的我见,乃至于五下分结、五上分结这一部分的因为蕴处界之我所产生的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如果修法相唯识宗的法门而进入初地、二地乃至三地以后,可以依着净土《观经》所说往生极乐;而如果因为证悟了如来藏以后,依着净土《观经》所说往生极乐,依于弥陀世尊慈悲摄受,在极乐世界能够快速的速证八地;证悟了八地以后,能够速返娑婆,广度有情,广度众生,利益一切众生。修学法相唯识宗,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求生娑婆本土的色究竟天宫,色究竟天宫是世 | admin 2018-07-22 |
![]() |
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数十年来恭敬供养三宝,广积福德,慈济众生,兴善止恶,已具承受世尊正法之因缘果报,为广利有福佛子明白如何消除烦恼障及所知障,发起世间、出世间智,乃将《起信论讲记》交由同修会编辑成书陆续出版。亦可预见,此举将在未来佛教史上列为重要的记事,影响后世深远。“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 | admin 2018-07-22 |
![]() |
而“外至十方佛土世界”,这个如来藏本身含摄所有三界六尘万法,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从祂这边出生的;每一个众生所出生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样子的三界六尘万法,全部都是自心所出生的,所以祂外至十方世界,“森罗万象,无所不包”。而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由谁来成就的呢?这个十方佛土世界,是因为佛的愿力再加上跟佛愿力相应的这些众生,这些 | admin 2018-07-22 |
![]() |
那这个在《宗镜录》里面,永明延寿禅师在这里面说:“祖师顿悟直入名禅宗,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萨万行原穴名心地,众生轮回起处名识藏,万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宗镜录》卷四十二)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说,历代各祖师顿悟直入的这个心就叫作禅宗;因为透过参禅而悟入了这个心,所以它叫作禅宗。那禅宗这个本来自性清净心,也就是说这个如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识蕴的我,最主要最主要的就是这个意识心;识蕴让众生最迷惑的、让众生最执着的,就是这一个意识心。这个意识心也是外道梵我神我所说的我。外道梵我神我之所以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观念,之所以会有这样子的看法,也是因为外道无法知道这个宇宙根源、宇宙万法的本源;所以透过意识心去思惟,说有一个梵我、有一个神我能够去生出这个山河大地。那这个外道的梵我神我,它的本质也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识如果舍弃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这个识如果舍弃的话,就没有众生、没有三界六尘万法能够产生。所以佛说这个识是涅槃本际。而前七识心祂是虚妄的,只有第八识祂是真实的。这个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就是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经常所说的欣阿赖耶、憙阿赖耶;这个也是佛在般若诸经里面所说的非心心、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禅宗不应该以古来破参明心、重关见性、牢关涅槃三关自限,应该在接引有缘的众生之外,明确地建立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以唯一佛乘自许,以教令有缘人遍证佛菩提道内涵而自我期许,不应该以三关画地自限。所以,禅宗对于令人证悟自心,令人进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是最有能力担任此重任的。所以,各宗各派的开悟,都不离禅宗的证悟如来藏;而禅宗其实也是必须以证悟如来藏以 | admin 2018-07-22 |
![]() |
也就是他认为,无得是中道,无得才是佛经三藏十二部经的唯一的义理;由于众生进入无得正道的门,要消减执着的方式有许多种,所以经典才会因此而分成不同的部类;所以连带的所谓的二谛——世俗谛、胜义谛这个名相,也是在导引无得,也就是在导引众生能够到无得的境界。所以,吉藏法师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四重二谛”的观行,这里我们就不花时间再细探。基本上 | admin 2018-07-22 |
![]() |
我们将以被尊称为“万世译经师”的鸠摩罗什菩萨(公元344年~413年)为代表,串联前后的史实,藉以说明此段“正法东移”的殊胜法缘:莫非是诸佛菩萨悲愍此间众生,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使珍贵的世尊正法至今得以持续存在地球上!从历史文献上的记载可知:佛法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汉地,约七十年后,佛教“僧伽”才入汉地传法。而汉 | admin 2018-07-22 |
![]() |
八教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叫作“化仪四教”,主要是把教法按照不同根器的众生而作出分别。这个部分跟一般的认知,就是按照不同根器众生而有所分别去说法的内涵是一致的,比较平常,所以我们就不用再多看了。我们要看的是另外的四个教叫作“化法四教”。化法四教是智顗法师除了五时之外,另外一个判教的核心,是专门针对教义的内容来作评判的。那他又有分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