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众生知布施果布施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先舍施已则不自食。离嫉心垢则能舍施。如是众生不知施果布施分报如我所知施果分报。如是众生若初食抟若后食抟。不以少分分舍施他而便自食。有嫉心垢故不能施。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前作善不善不失罪福业亲近黠慧者不失往来业圣众中善语不失语言业知恩报恩人不失所作业善业为端正不善为鄙陋二业皆有报必定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师兄所说的利益众生的大事,后学不敢苟同。古人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当年还曾经引起过一场激烈的争辩,但是,后学还是认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小事都没有做好,怎么可能做好大事呢?因此,对于尘缘未了师兄,后学建议如下:第一、没有钱财去做利益众生的大事。这个观点,本身就是错的。什么是利益众生的大事?了生死才是最大的事情。你教别人念佛,发愿 三摩地

2018-07-22

事实上,佛法虽然要求佛弟子将世间名利看破放下,但为接引更多众生,它有时也随顺世俗心态,满足众生,尤其是发财的。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是也。佛经常云凡有所求皆能如意。如《药师经》便说: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那么声望、地位、功名等等,自然也就更不在话下了。《楞严经》更云,众生若能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从事屠宰或渔猎,会伤害众生的身体性命,是犯杀戒;贩酒就是卖酒,是犯酤酒戒;而娼妓则会引诱别人犯邪淫、犯淫戒。这些职业从前面说明佛教中的正命,也就是如法的职业来说,确实都不是佛教中如法的正命,而成为了邪命。但这样子说从事娼妓、屠宰、渔猎及贩酒等职业,是属于佛法中说的邪命——不如法的职业,是从持守清净戒律,终于能远离三恶道险恶果报的角度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生命就自在吗?生命其实一点也不自在!你今天再怎么样有福德,再怎么想办法,也控制不住啊!终有一天是要舍寿的,而把财产移交给别人;那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到未来世的自己,就要准备去当个穷光蛋的饿鬼道众生呢?对于未来的生活影响这么重大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应该要在心里先盘算一下啊!不应该像一般的世间人,怀疑有没有未来世,所以就只盘算今生过得好不好,而对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我们要说明:一切的众生都总有八个识,所谓众生的心识呢,总共有八个,称为“八识心王”。这个八识心王都各有祂不同的功能体性。首先第一个是前五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眼识祂能够见色、耳识祂能够闻声、鼻识能够嗅香、舌识能够尝味、身识就能够觉知触尘。也就是说这个五识能够了别五尘,可是祂所了别的五尘,只是了别五尘的粗相。第二个部分就是 admin

2018-07-21

植物为何不是有情初学佛的同修往往会有这个疑惑:六道轮回中为何没有植物道?植物到底是不是众生?佛在《大般涅槃经》中明明白白地开示: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然而,不少同修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实,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尤其是从细胞水平来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从结构到功能都非常相似,为何厚此薄彼呢?事实上,判断植物是不是众生,不是看它有没有核酸、蛋 三摩地

2018-07-21

意思是说这三种菩提,都可以运载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但是这当中仍然有许多的不同,相较于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仅能运载少数的众生!而大乘菩提,则可以运载广大的众生,因此这个大白牛车就称为大乘菩提。由于这个大乘菩提又可以使众生到达究竟成佛的彼岸,因此也称为佛菩提。如果和二乘菩提互相比较的话,二乘菩提的修证,则显得相当的有限和粗浅。大乘菩提则是至高无上、究竟 三摩地

2018-07-21

那这个与众生五阴十八界同在,却不是众生五阴十八界的如来常住身真我,当然就是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但是,声闻人观行的标的都是无常变异的五阴十八界,那么阿罗汉身坏命终以后,究竟是不是一无所有的断灭空呢?对于不以取证大乘别教见道,就是不以亲证如来藏为必要的声闻人,就只能够随信行、随法行。所以,中舍利弗尊者要向焰摩迦比丘强调说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 三摩地

2018-07-21

众生因为不觉这个道理,所谓的不觉,又是在讲七转识与觉知心,又不是在讲第八识了,所以此论难读,原因在此,没有眼睛的人,该是说第八识的时候他以为在讲觉知心,该是说觉知心的时候他又以为在讲第八识,所以老是读不懂,这里是说众生觉知心因为不觉悟这个如来藏"离一切相,却具足一切相"的道理,所以产生种种境界相,这就是无明,因为不了解,不证知宇宙实相产生的错误见解,就是无明,那许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云:众生心所起,能取及所取,所见皆无相,愚夫妄分别;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众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所生起的能取的七转识,以及七转识心所取的六尘等法相,其实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而起,非真实不坏,但是由于愚痴凡夫的虚妄分别而遍计所执,认为实有蕴我,处我,界我,执有实我实法,认为能取和所取都是真实不坏的法;虽然如此,在七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藏经》中记载,佛陀初转法轮宣说解脱道阿含诸经时,常开示无常、苦、空、无我;到了第二转法轮演述般若系经典时,也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都是说无我;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开演唯识经典时,却说常、乐、我、净,变成有我。如果不能证解佛陀说法中的真实义,不能了解解脱道中所说的无我,是依什么来说无我,般若诸经所说的无我,又是从什么角度而说无我,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法里面确实佛讲很多因果,否则祂为什么要讲六度?如果说没有因果存在,那你布施的功德要怎么存到未来世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布施呢?因为在学佛的过程中,要走三大阿僧祇劫,如果你布施没有因果,你未来的道粮要怎么来?所以,布施并不是只有利益众生,其实布施是自利利他的行为,因为你布施以后的这个功德,会到未来世去;所以当你努力布施的时候,你在未来世要走三大阿僧祇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如来藏从来没有生过,因为本来常住,众生都有如来藏,在你还没有出生之前,如来藏就存在了,所以说祂无生;当你死了,祂也没死,祂又到未来世去,所以从来没有灭过。再来说不常亦不断。因为如来藏虽然常住,祂因为受到六识的熏习污染,所以祂含藏了业种,这些业种它会产生变化,但是这些业种,因会产生变化,所以你不能说祂是常。也就是说,如来藏的本体里面有业种的原因,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 三摩地

2018-07-21

如经中佛的开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解释如下:【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叫作如来藏;因为有了如来藏存在,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出现了;一切有情如果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就能出生般若 三摩地

2018-07-21

又说到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个众生,或是说小虫。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就是指目前我们能够了知,乃至能够在显微镜中观察得到的细菌。这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时候,根本除了这个有神通的,乃至于佛才能够去证知,能够为众生演说;当时的人只是信于佛语,可是目前我们却可以简单用现代的科学而来验证佛语属实。杨博士又说到了在寄生虫的部分 三摩地

2018-07-21

佛陀所宣扬的大小乘法,无不是围绕着三法印来谈,从证悟的菩萨观之,原来本为一佛乘,无二亦无三,但因众生根机不一,故世尊分为三乘说法。有许多佛错会三法印实际内涵,因此有必要说明。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说: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因为万法缘起自性的缘故,所以佛陀宣讲诸行无常;因众生对于万法错误的认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在我们还没有证悟如来藏之前,要怎么样去寻找能够让我们证悟如来藏的法门呢?虽然世尊因应不同众生的根性,传授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都是指向如来藏,门门都有可能亲证如来藏。能够证得真如的方法,就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的般若度,这个就是属于真正的禅法。念佛法门有念佛的禅法,修定有修定的禅法,华严观有华严的禅法,唯识观有唯识的禅法,这一些禅法统称为如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