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迷即众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实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实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童真出家常布褐传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弟子见星而舍者数百人。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鏍-糸+廾]等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佛能普度众生,也能护国保民吗?”胡帅面带诚恳地问。“能!”宗杲禅师信心十足地答道。“宋朝佛寺如林,僧尼如蚁,香客如潮,算得上是礼佛心诚了吧?为什么不能得到佛祖的护佑?为什么不敌我大金皇朝?”(注)胡帅觉得自己终于得了先筹,得意洋洋地问。胡帅的卫兵也咧开嘴笑起来。宗杲禅师和众方丈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爱国豪情骤然而生,气壮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而甫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丘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甫而已矣。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终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荼毗得舍利三百余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曰大达。塔曰玄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可数。门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剑一镡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援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亦不为众生所亲近故。三两亦句。即同善恶真俗。皆不可亲近故。四二非句。谓除前相故。又阿毗持呵娄(目数数得定)郁婆提(目生起拔根弃背)婆罗(目真实离散乱)此诸名在经论中例显直密语义也。更有胡梵文字。四句易解。凡诸类例括彼经诠。解者不见其全牛。行人但随其老马矣。或曰。翻梵夹须用此方文籍者。莫招滥涉儒雅之过乎。通曰。言不关典非子史之言。用其翻对。岂可以委巷之谈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咒除罪秘方。若不赍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亦何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接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弟子当示文殊居处。波利闻已不胜喜跃。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虔恪。遂返本国取得经回。既达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奏。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下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众生未度吾安自度耶。肃宗厌代。代宗即位。恩渥弥厚。译密严仁王二经毕。帝为序焉。颁行之日庆云俄现。举朝表贺。永泰元年十一月一日。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加号大广智三藏。大历三年于兴善寺立道场。敕赐锦绣褥十二领绣罗幡三十二首。又赐道场僧二七日斋粮。敕近侍大臣诸禁军使。并入灌顶。四年冬。空奏天下食堂中置文殊菩萨为上座。制许之。此盖慊憍陈如是小乘教中始度故也。五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一切众生何故不以菩萨威力等受快乐。若诸众生实不得乐。当知菩萨所修慈心为无利益。佛言。善男子。菩萨之慈非不利益。善男子。有诸众生或必受苦或有不受。若有众生必受苦者。菩萨之慈为无利益谓一阐提。若有受苦不必定者。菩萨之慈则为利益。令彼众生悉受快乐。善男子。譬如有人遥见师子虎豹豺狼罗刹鬼等自然生怖。夜行见杌亦生怖畏。善男子。如是诸人自然怖畏。众生如是见修慈 | admin 2018-07-19 |
![]() |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一切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者常住无变。如来涅槃。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有漏非无漏。非色非不色。非名非不名。非相非不相。非有非不有。非物非不物。非因非果。非待非不待。非明非闇非出非不出。非常非不常。非断非不断。非始非终。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阴非不阴。非入非不入。非界非不界。非十二因缘非不十二因缘 | admin 2018-07-19 |
![]() |
为诸众生速得解脱。诸佛菩萨分别为三。信第一义谛信善方便。是名为信。如是信者。若诸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一切众生所不能坏。因是信故得圣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 | admin 2018-07-19 |
![]() |
凡夫众生则应能破。若到故破者。初念应破。若初念不破后亦不破。若初到便破是则不到。云何说言智慧能破。若言到与不到而能破者。是义不然。复次毗婆舍那破烦恼者。为独能破。为伴故破。若独能破菩萨何故修八正道。若伴故破。当知独则不能破也。若独不能伴亦不能。如一盲人不能见色。虽伴众盲亦不能见。毗婆舍那亦复如是。善男子。如地坚性火热性水湿性风动性。而地坚性乃至风动 | admin 2018-07-19 |
![]() |
我虽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众生不解佛如是等随自意语。善男子。如是语者。后身菩萨尚不能解。况于二乘其余菩萨。善男子。我往一时在耆阇崛山。与弥勒菩萨共论世谛。舍利弗等五百声闻于是事中都不识知。何况出世第一义谛。善男子。或有佛性一阐提有善根人无。或有佛性善根人有一阐提无。或有佛性二人俱有。或有佛性二人俱无。善男子。我诸弟子若解如是四句义者。不应难言一阐提 | admin 2018-07-19 |
![]() |
从另一个方向来说也真的是「为善被害」,因为当众生的五阴造作各种善事时,一定是为了求后世生天享福、求眷属、求合家平安等流转生死的种种法,于是死后必然要再世世流转不停;那么真实的「吾」就无法脱离三界生死流转,岂不也是「为善被害」了吗?然后佛陀接着说:「文殊师利啊!你的真实『我』的境界之中,从本以来就没有三界世间里的『我』,也没有三界世间所说的『人』;当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随众生心之缘:这个理随缘又分为二个部分来说,第一部分是说实相心、如来藏,祂会随众生之缘而运作。这是说,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永远会随顺众生心行的因缘来运作,这也就是《维摩诘经》所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的意思啦!那么众生在世间,由意识与意根在运作,总是会有所欲,也会有所厌恶;然而如来藏这个实相心,祂都能随顺众生意识、意根的心想而运作,从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这个日用而不知,一般众生都不能了解;乃至学禅十几年之后成为老参了,仍然不能真的了解,所以就有一个古时很有名的禅宗公案,就是玄沙师备禅师的公案。有一天,有个当官的人去拜访,接待就坐之后,他问玄沙禅师:“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禅师随口就说:“吃果子吧!”就把果子端给他,他就拿了个枣子吃啰!可是他吃果子时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正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根据佛典的资料,无量世以来,在六道轮迴的一切有情(补特伽罗),都曾经证得过四禅,因此这看似非常困难的禅定工夫,实际上每位众生都曾经修得过。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禅定」是专心致志地在捨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地用心,当能捨离人世间的欲界爱染,就会得到初禅(第一静虑);捨离了初禅天的境界,就会得到第二禅,如是一直往上,但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断轮回生死,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慧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地,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言;既然没有生死可言,还会有生死疲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出质疑:“你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这就像吸血鬼电影中,大吸血鬼王才能把别人变成吸血鬼,而小吸血鬼不能随意把人类变成吸血鬼,如果随意把人类变成吸血鬼,这样会出乱子的!(品质不良的吸血鬼会乱咬人!造成世界大乱!吸血鬼族会灭亡!而同理若密意泄漏也会造成众生诽谤不信而导致灭亡!)那随意引用公案想引导众生证悟,也会造成世界大乱、灭亡,这样就要背负很严重的因果!因为很多次法福德还没修满足众生假设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