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后又在天刚亮的时候——曙光将现之时,目睹西方明星而眼见佛性,所以成所作智也现起了;就这样子成就了世间、出世间最无上的四智圆明,也就是究竟的佛果。接下来佛的弘法可划分为五时三教,是说世尊的一生在人间说法的内容,分为三类,又叫三教,前后共有五个时段,所以合称为五时三教;因此,在《涅槃经》里面说为五时,而《解深密经》里面说为三时,两者是同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七住菩萨继续进修到九住,十住位因缘具足时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十住位所证的如幻观,使十住菩萨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不是由次第观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见性时便在剎那间住入这种境界中,由肉眼看见世界与身心(七识心)的如幻不实。眼见佛性之法,与境界相应,受用更大,其解脱正受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如幻观成就后转入十行位。所谓十行位,就是十种具足菩萨种性的阶位,也就是十种不同菩萨种性的达人。并于初行位乃至十行位次第后,成就阳焰观,现观能取六尘的心犹如阳焰一般虚幻不实,成为十行位最究竟的达人。十行阳焰观后,转入十回向位。十回向位就是十种不畏艰难去摧邪显正、去救护广大众生的阶位,能够这样去摧邪显正,去救护众生,未来就可以发起圣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这其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是专门教导众生如何断除烦恼,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而佛菩提则是法界实相根源的证知,也就是众生生命的实相——真如与佛性的亲证,以及亲证之后所产生的智慧,这种证知法界实相而生起法界实相智慧的方法,就是佛菩提道。在简单说过佛法的意涵以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叫作甘露呢?所谓甘露,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初住开始布施,二住持戒乃至五住修禅定,于五住位转入六住位;于六住位修般若,建立佛法的正知见——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虚妄,有一真实心不虚妄,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等等,于六住位熏习后转入七住;依照善知识所教导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禅,于因缘成熟时,破参明心找到了第八识,发起了般若的智慧,以及依第八识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虚妄,再加上善知识摄受,七住,转入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正如眼见佛性,佛性并不能直接由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察觉,而是要透过山河大地“对比反差”才能看到佛性3.膜宇宙碰撞后,发生大爆炸依据“超弦理论”世界可能是10维度时空。而我们4维时空是悬浮在称为“bulk”这个更高维度时空中的膜状物。浮在高维度时空的“膜宇宙”不只一个(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膜宇宙与膜宇宙因彼此重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是讲二乘的行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菩提道讲的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常常听禅师说:烦恼既菩提。那么什么是菩提呢?菩提和菩提道有什么联系呢?佛门之内,说菩提者,意谓觉悟——觉悟一切有情无我。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中说: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导师则是由于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帮助也实证如来藏;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并且也帮助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而且符合三乘经典至教量,所以大家共同认定他是真的开悟。也有人问:听说大乘是后来才兴起,大乘经典没有结集史,大乘经典来路不明,不大能够相信祂的内容。关于大乘兴起的问题,在上个单元已经解释过,声闻部派佛教之后的大乘兴起,已经是第二次兴起。提出这样问题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入灭前宣讲《无量义经》、《法华经》而教导菩萨们贯通一切佛法,也宣讲《大般涅盘经》,宣讲十住菩萨的见性乃至佛地的见性成佛;这是因为最后身菩萨明心时只能发起大圆镜智,成所作智还没现起,还不能成佛;得要到后面眼见佛性的时候,成所作智才能现起,那时才算是成为究竟佛;所以佛陀入灭前,必须要讲《大般涅槃经》的眼见佛性。《大般涅槃经》说完了,《无量义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中的菩萨,才刚明心者所说的法,不回心的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们就已经听不懂了!可是这些明心的菩萨敢继任佛位吗?也不敢!因为上面还有眼见佛性的菩萨,证量不是他所能知道的,所以他也不敢。那么见性的菩萨敢自称成佛吗?也不敢,因为上面有十行位的菩萨。十行位菩萨上面还有十回向位,十回向位上面还有十地菩萨,当然都不敢宣称绍继佛位。就算有人已经修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事情,我们可得要再三的跟大家分辨叮咛清楚了,《六祖坛经》里面所谈到的这个不思善跟不思恶,谈到的其实是我们的真心,谈到是我们的真如佛性。那真如佛性呢?现在当然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没有办法跟大家分辨清楚,我们只能够跟大家讲,真如佛性的这件事情,绝对不是我们世间大家所熟悉的这些心识的运作的状况;也就是说,真如佛性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心识的状况,可是却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在我见之中,未曾离开意识境界,也都是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人,都是错悟之人。综合以上所说两大类的「我」都是佛所破斥的「我」,都是意识,都是三界的「我」。佛在《阿含经》中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的,皆是缘起之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当然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眼见佛性呢?见性也是舍,表面上看来有得:哎呀!我现在得到见性的境界了,山河大地上都看到我自己的佛性。好像是得,可是山河大地上看到自己的佛性,这佛性也不是我给你的,而是你本来就在的东西,只是你从来看不见,我又没有给你佛性。并且见性以后,反而说:哎呀!我太虚妄了,山河大地太虚妄了,根本用不着执著。还是舍。一直到佛地,一切种智成就,四智圆明,那时有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只有不共二乘之大乘菩萨道法,方依法界实相而说、而修、而证,是故唯有菩萨法才能证空性心如来藏故,唯有菩萨法才能眼见佛性故,唯有菩萨法才能证得种智故,唯有菩萨法才能究竟成佛故,所以说唯有大乘不共二乘的菩萨法,才是第一义谛法。 (原标题:什么是正法?则要先知道什么是四悉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些人对于地狱法界非常恐惧,乃至想绝对不要到那里去,这种想法大可不必,地狱法界的众生一样有如来藏,一样有佛性,即使是一阐提,这些还是一点不缺,如果他多生有修学过佛法,将来还是有因缘可以成就佛果,既然有那么多的未来佛在那里,为什么不去教导他们呢?菩萨所发的志愿,可没有立下一个但书:地狱、饿鬼、畜生免谈,没有这一种事情;菩萨就是知道这个真心,所以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不仅是和其他宗教中的万能教主不同,释迦牟尼佛且告诉我们:这个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时达到最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只有像平静的湖面上起了波涛,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著于外境及现象,与假定的诸般设想,为所谓生存、名利、情爱、权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还不觉悟,因此埋没了本具的佛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及无限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句话还是要商榷,禅宗所说的法,在于以公案点醒有情「方便」,可以方便触证「真心」,称为「明心」,乃至更可眼见佛性,称之为「见性」,最后领纳真心的「无余涅盘」境界,如是三关,乃至有度化摄众的智能善巧,以及辨识真伪开悟之间的智慧,这些是禅门公案中的差别智,因此即使开悟的禅师继续修学,如是也和禅宗的原来三关无关联了,所以说大乘心地法门的范围是宽广而且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上焉者犹如徐恒志、元音老人、上平居士、刘东亮等人(编案:讲经当时上平与刘东亮等人依元音与徐恒志的心中心法离念灵知境界,在网路上大力攻击正觉所弘扬的如来藏妙义),以识阴觉知心的见闻知觉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错认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认定是真如佛性。下焉者即是藏传假佛教的密宗,以男女双身交合时,专心领受淫乐的一念不生境界,观察乐触不是物质而说为证悟空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吃你几片枝叶罢了(外一篇)末学家住七楼、八楼,在八楼阳台种植许多花卉树木,每每发现一些小虫,于花草枝叶花卉上啃食,在未学佛之前,往往会把它们集合起来,抓到荒野外地丢弃,让它们自生自灭,眼不见为净;学佛之后,知道众生皆有佛性,虫儿当年造作恶业,以至于今日沦落恶趣受报,真是可怜!说实在的,就吃你几片花草枝叶罢了;花草枝叶没了,很快又会再生长出来,我又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