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弥勒菩萨开示由凡夫位修行至断结而证果,会顺序完成九智:“复次,有九种智,能于诸行遍知超越,谓诸行流转智、诸行还灭智、杂染因缘智、清净因缘智、清净智、及苦智、集智、灭智、道智。”此九种智必须是一一次第现观完成,所以弥勒菩萨特别告诫与强调:“又若于前诸智有阙,必定不能以谛道理遍知诸行,要当证得方能遍知,若于谛理遍知行,智有所阙者,必定不能于上修道以 admin

2024-07-01

  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不能了别境界。二、明缘:明即光明,眼识取境,需要光明,若无光明,则黑暗一片,无法分别青黄赤白,所以没有光明也不能了别显色。三、根缘:眼识依于眼扶尘根和胜义根才能生起,若眼的扶尘根或胜义根受损,眼根不能接触外色尘,或虽有接触,所现之影像也随之或大或小变形 admin

2020-06-08

若能在这段减少出门的期间,多加锻炼,增长定心,又何尝不是因祸得福呢,所以这边以忆念佛来略说九种心住,也是修定的过程。同修们听了之后,可以检视自己的定力层次到哪里以及应如何转进?在《瑜伽师地论》卷30说: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这些名相我们不用记,就只要把它分成三个阶段来看,就容易理解了。 三摩地

2020-04-12

  (想阴区宇第九种魔事)【「又善男子想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盘,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密;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 admin

2020-04-08

但是佛陀说:善男子!人的寿命其实还是不定的,如果我们有以下九种因缘的呈现,那我们的寿命就会减短、就会早夭。哪九种呢?第一种就是不知食;就是这个食物,我们知道吃了以后是不安全的,还去吃它,那就是不该吃的我们去吃了,这样子是第一种情形。第二种情形会让我们早夭的就是多食,就是吃得太多了;像现在世间有许多吃到饱的餐厅,很多人因为为了要享受这一个吃到饱,就拼 admin

2020-02-21

来对治掉举;并解释说:奢摩他者,谓九种住心,及奢摩他品所摄诸法,谓于自他若衰若盛可厌患法,心生厌离惊恐恶贱,安住寂静(《瑜伽师地论》卷11)那么能够让行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地安住于忆佛念佛一境,不正是止息一切杂念的奢摩他?因此说,忆佛念佛是能够对治掉举的非食;同样也能对治与掉举体性相近的散乱,当然就不在话下。------《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二》 admin

2020-02-21

九种就是得已瞋恚,就是得到布施财物以后,还嫌东嫌西的乱生气。第十种诈现好相呢,就是很虚伪,假装有修证的样子。最后第十一种是大富贵人,即使很有钱了还要贪小便宜,希望别人不断地布施给他,心中从来不知满足。对于这十一种一般人很难接受的对象,菩萨还是能够平等心地去看待,而随缘布施,不去计较分别的话,那么就可称为能作不思议布施的菩萨了。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 admin

2020-02-20

这是从修学佛菩提道的立场来说,也是从法界实相正理来说,若能如此建立正见,杀心就可以永除不存;其余九种恶业道也是如此修,意业自然就渐渐清净了。上一集的最后我们也提到,一切善法和不善法,都是以心为根本,由心意决定要杀或决定不杀,来决定他的罪大或者是小;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造恶业而得罪完全是从心意来的。所以佛说:是故一切善、不善法,心为根本。(《优婆 admin

2020-02-19

那么在《百法明门论》中说的百法,除了第八识如来藏以外,其余九十九种法,全都是五阴十八界及其相应法。那么如果依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来说,六百六十个法除了如来藏这个法之外,其他的法也全部都在五阴十八界中运作。所以“诸法”函盖的范围很广。 但是在这里概略地说,诸法有两个定义,一个就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说五阴十八界等法。既然这一品的品名称为〈 admin

2019-09-02

此外,他还讨论到印度的法律、军队、司法行政、皇室和九种致敬之仪,后者在种姓差别和丧葬行事上尤其重要。他把最后三章的重点放在印度的公共行政、农业和矿藏上,虽是有点散漫,仍不失为全面性的考量。这篇总论面面俱到,结构甚佳,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精辟之作。他接着叙述西行之旅。 【4.2佛影窟佛陀现影(631年,30岁)】=>《慈恩》【4.2.1礼佛遗迹(滥波国、那揭罗喝国 admin

2019-04-29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12月初版二刷)意识无法在无余涅槃中存在 三界总分为九地,地是境界的意思,也就是说,三界总共区分为九种不同层次的境界,就是欲界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不论是有念的灵知心,或是离念的灵知心,都是三界九地中的生死法、 admin

2018-12-27

此风触胎有九种相现。谓二眼二耳二鼻并口。及下二穴。难陀。第十七日。于母腹中。有风名曰坚鞕。令胎坚实。即此七日于母胎中。有风名曰普门。此风吹胀胎藏。犹如浮囊。以气吹满。难陀。第十一七日。于母胎中。有风名曰疏通。此风触胎令胎通彻。有九孔现。若母行立坐卧作事业时。彼风旋转虚通。渐令孔大。若风向上上孔便开。若向下时即通下穴。譬如锻师及彼弟子以槖扇时上下通气 三摩地

2018-10-14

“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  希望您也随著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住的过程。首先,“最初住”就是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的这一个 admin

2018-08-06

  十种不净乃至九种清净而复不听。佛告迦叶。亦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迦叶。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迦叶。其食肉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悉生恐怖。譬如有人近师子已。众人见之闻师子臭亦生恐怖。」尔时迦叶复白佛言。世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言:迦叶!当以水 admin

2018-08-01

(原标题:布施的九种殊胜果报)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三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名为白品所摄九种加行?一、相应加行。二、串习加行。三、无倒加行。四、不缓加行。五、应时加行。六、解了加行。七、无厌足加行。八、不舍轭加行。九、正加行。由此九种白品所摄加行故;能令其心,速疾得定;令三摩地,转更胜进。又由此故;于所应往地,及随所应得,速疾能往、能得;无有稽迟。黑品所摄九种加行,不能令心速疾得定;不令三摩地转更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地论】说:云何名为九种心住。谓有苾刍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为九种心住。云何内住。谓从外一切所缘境界。摄录其心系在于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 三摩地

2018-07-23

而玄奘菩萨当年亲口告知窥基菩萨有九种现观,如今经善知识具足地披露这十种现观,由此我们可窥知玄奘菩萨难以想像的证量。由于玄奘菩萨不自扬己德,因此难免有人误会玄奘菩萨不清楚明心开悟的事情;然而玄奘菩萨所作的《成唯识论》,就是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基础来撰述的。关于玄奘菩萨的开悟明心实证第八识如来藏,除了前面所说菩萨果位的现观可加以证实之外,也可从玄奘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九住心,这个过程从最初住、正念住、覆审住、后别住、调柔住、寂静住、降伏住、功用住以及任运住。希望您也随着我们这样一个一个地讲解下去,来顺便去感受这九住心的变化;这九住心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意识心如何安住的过程。首先,最初住就是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所缘的这一个行相中;也就是说,当我们要修学无相拜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我们再来看第九种情形是什么。第九种情形是说,当初禅以后,他在二禅前的无觉有观三昧,他把这个心当作是禅宗证悟的真心如来藏。而这个无觉有观三昧,乃至他是因为他证得初禅以后,努力的伏除性障,在打坐当中对外境无觉,但是对心境是有观;这其实是二禅前的未到地定,但仍然不离见闻觉知的境界,仍然不是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如来藏境界。如果把这个定境当中的无觉有观三昧当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46条/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