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陀举例说,如果是布施给畜生,将来可以获得百倍果报;如果是布施给破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千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持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十万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也就是已经离开了欲界爱证得初禅的人,将来可以获得百万倍报。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由上述可知,在欲界天中的生活是非常快乐的,但因为福报太好了,就容易沉迷于五欲当中,因此佛陀虽然鼓励众生修十善,强调除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外,也要念施、念戒、念天,但也告诫菩萨们:虽然有生天的福德,但不要求生天享受福报,因为在天界中容易迷失于五欲当中,而且福报很快地就消耗掉了,当福报享尽了就该下堕恶道了。佛在欲界天中受报享福是没有智慧的选择,我们将在 三摩地

2018-07-22

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这样子给们开示,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接下来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最后佛陀说: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 三摩地

2018-07-22

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更殊胜的?佛陀就说:像你们所说的,这些世间的吉祥物,人们认为拥有它,就能够获得吉祥;如果这个吉祥物失去了,就会招到祸殃,但是你可以看到,这都没有办法真正的救度众生,能够出离苦患,我是知道有一个吉祥妙法,你如果能够依之修学,就能够永远的脱离三界轮回的苦,而得到清净的解脱——涅槃。那这个外道师父,还有他们,一听就很高兴。因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如果要净除自心和外界的恶因缘,依念佛心,佛陀开示我们应当多去思惟佛陀和佛弟子们的清净庄严。佛陀开示: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如来及佛威仪具足,诸根寂静,其心柔和,清净寂灭。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我们刚刚前面讲了,佛陀说了种种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阿支罗迦叶是在家居士,阿支罗迦叶命终之后,这些声闻比丘就向佛陀请示,阿支罗迦叶被牛抵触而死之后,他是往生到哪里去了呢?他有没有证果呢?因为这是修学声闻菩提,想要实证佛法的人最关心的事情。释迦牟尼佛说:阿支罗迦叶已经般涅槃了,因为他已经知道法、次法。所以佛为阿支罗迦叶授第一记。什么是第一记呢?就是声闻的最高果位,就是阿罗汉果,表示这个阿罗汉已经可以般 三摩地

2018-07-22

《阿含经》中就记载,佛陀精舍中夜以后一片光明,因为有天人来向佛请法,或来赞颂佛。诸佛的第九个名号叫作佛,佛这个名号在佛门中是非常敬重的;譬如,如果在板凳上写个佛字,肯定没有一个三宝敢坐上去,可以想见佛是如何的尊贵。什么是佛?就是觉悟者,就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人,自己究竟觉悟也能觉悟他人;一定要先自觉,然后才能觉他,叫作自觉觉他;自觉与觉他所应修行的一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现在很多人自称成佛了,号称自己是某某,或者自己是观世音菩萨转世,或者是佛陀转世,或者是某某佛转世,这些都是魔业。可是为什么这样说?我们明明看到佛陀在经典说,当来下生是弥勒尊佛;然而,现见却有满地的,到处都是,却没有佛该有的功德,连我见都没断,连初禅都没有。所以,有智慧的人都可以透过这些,来观察这些魔所化现的人。不仅道理如此,圣教也是这样说的,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就告诉们:我遇见了主张或宣说这些见解的沙门和婆罗门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是否真的信受他们主张的看法?他们如果说他们真的信受,那我就对他们说道:既然你信受这些主张,你就不能不承认人之所以会去造作杀人、偷盗、邪淫、欺诈等等这些的恶行,也都是由于前世造业所成就的命运;也就是说,命运就已经决定他会造作这些恶行,或者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要他造作这些恶行,或者都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就是佛陀教导们如何次第修学成佛的方法与方向,学佛的基础当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们先来看看《阿含经》文中的开示,在这一段中这么说: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别译杂阿含经》卷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的诸们,包括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也大多数本来在修学外道法,是在接触了佛陀之后,才明了自身所学并不是;然后就放弃错误的外道法,然后归依佛门三宝,而后才能够在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上有所实证。在佛世的时候,天竺总括起来共计有九十六种的外道,这九十六种外道把它归类的话,不外乎有四种的邪执:第一种是执着邪因邪果,第二种、执着无因有果,第三种、执着有因无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陀在《法华经》中说:【今我亦如是,安隐众生故,以种种法门,宣示于佛道。】(《妙法连华经》卷一)又譬如说,菩萨在十信位满足时,就能够发起大菩提愿,愿意以三大无量数劫的时间来修行成佛,因此就勇猛地发起四宏誓愿。其中有一个誓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因为一切的法道无穷无尽,但是同样都能直接或是间接地通往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是为了广度根器、种种差别不同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维摩诘经》卷二)另外,《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也记载了佛陀对于迦叶尊者的开示,佛陀说:【迦叶!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菩萨亦复如是,于无为中不生佛法。迦叶!譬如卑湿淤泥中乃生莲花;菩萨亦尔,生死淤泥邪定众生能生佛法。】(《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二)都是在说明,就好像必得从卑湿的淤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开示过:相似佛法的发展,最后必然会导致佛法的衰亡;之所以会衰亡,其实是相似佛法的发展。所以我们说老庄哲学,虽然当时佛法进到中土的时候,是依附于老庄哲学而弘传,但是如果真正的佛没有把这个地方厘清,没有把这个地方搞清楚,没有把佛法跟道家、跟儒家所说的法搞清楚的话,就会落入佛所说的相似佛法,这相似佛法,最后必然会导致佛教的灭亡。所以佛说:真正让佛法灭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什么是佛教呢?我们说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导。那么佛陀又是谁呢?一般人所知道的佛陀,其实可能都仅止于把祂视为是跟世间的圣贤,或者是一个伟大的神明,或者把祂比拟为是像基督教、天主教的上帝一样。可是我们深知了佛教的这些菩萨弟子们,往往我们所知道的佛陀的伟大,是远超过众生所能够想像的。比方说,我们所感受到的佛陀,第一个是:佛陀是大智跟大能。比方说,佛陀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涅槃七百年后,印度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殊胜,受龙王礼请,在进龙宫说法时,菩萨见到《龙藏》,其中这部《楞严经》菩萨披阅之后,觉得可以利益世间众生。于是回来后,诵写出来,被当时印度的国王奉为国宝珍藏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拜访智者大师,谈到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南阎浮提来算的话,一个四天下是一座须弥山,就是一个太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南阎浮提,是一个四天下中的一个南方,整个是一座须弥山一个太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太阳,也就是佛陀说的日月。那么合这样一千个这种四天下,就称为一个小千世界。那么一个小千世界,就有一千座须弥山,有一千个太阳系;这样有一千个小千世界,合它一千个小 三摩地

2018-07-22

也因为成佛之道的历程甚多、甚为复杂,所以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祂采用渐进式的说法,由浅入深顺序地引导,渐渐地修证、增上,所以施设了三转法轮的五时三教弘法方式。也就是世尊成佛之后,祂先在天界一一地说的成佛之道,一天一天的讲下来,主要是以《华严经》为主,在这一段时期就叫作华严时。当佛回到人间之后,在鹿野苑找回了曾经跟随祂的五比丘,开始为他们说法,也建立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这样讲呢?那是因为说,如果是出家菩萨来讲,因为出家的环境本来就是完全为了解脱修行而设计的,这实际上也是佛陀的善巧方便;而在家的菩萨,既然选择在家修行了,那表示说很多时候都得要靠自己。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除了自己之外,周围的环境可能都跟自己修行的目标有所违背。这个时候,我们如何能够在这样有这个难处的环境里面,仍然能够把握住修行的方向呢?如果我们能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为一件大事因缘慈悲化现于娑婆,告知人们在一切有情众生的身中不仅有乖巧伶俐能够思维的妄心,更有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永离诸恶、清净涅盘的真心,自性弥陀与佛无异。佛在《如来藏经》中一语告知: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