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世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人善根都很深厚,而且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都很清净单纯,生活步调很慢,很适合修学禅定,所以有很多的修行人,发起了宿命通或是天眼通。只是外道所修的通力比较有限,大多只能看到过去或是未来一两世的情况,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而如果是禅定功夫深一点的,能够知道过去未来十世、百世,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了。 但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 admin

2018-07-23

但是有一些外道,或者是假冒的门外道,不懂得法界运作的真理,也不听受陀以及诸大菩萨的开示教导,却只盲目地接受假藏传教喇嘛教祖师、上师的邪见,说只要用意识观想成就之后,就可以成就密教。他们很自傲地说这是果地的修行,说这是远远高过教显教的修行。但他们却茫然不知,像这种不需要透过修学菩萨道,也不需要长劫六度万行累积福德智慧,只要在自己心中观想成就 admin

2018-07-23

陀说勇健、有忆念心以及身口意清净这三种心,是阎浮提的众生才有的,其余三大洲的众生都是没有的。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地方,但我们也应该常常去检视,我们自己是不是都有勇健、念心、身口意清净这三个善法呢?(原标题: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三大洲) admin

2018-07-23

 陀说一切地方都有鬼神。在《长阿含经》的开示︰不论是人们居住的房舍、屋宅或是山河大地,乃至一切国家、城市、村庄都有鬼神;所以有山神、海神、湖神、河神、江神、树神、花神、草神……也有各地的城隍爷、土地公等等鬼神。而且,每个人生下来都有鬼神在旁边守护,但如果坏事做多了就没有护法神守护了,那随时都可能会被鬼神欺负或干扰的。如果,一个人 admin

2018-07-23

事后我读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时,发现陀早在《优婆塞戒经》中就有开示这个部分,经典中说:【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1平实导师对这一段语,以白话说明得非常清楚:所以,以起烦恼因来布施,当然无法得到无上净果名曰涅槃。不以能起烦恼的清净因来做清净施,就能获得无上净果,名曰涅槃。而且在阿含中也说过法背俗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要以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 三摩地

2018-07-23

每只鹿入宫赴死前,都会向鹿王辞行,鹿王总是悲伤流泪地教导说:每个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够避免,前往王宫的路上,要忆念陀仁慈的教诲,要以慈心去面对那位人王,千万不要怨恨他。。有一天,轮到一只即将分娩的母鹿,它说:叫我赴死我不敢躲避,只乞求让我把小鹿生下来,由下一个先代替我前往吧!排在后面的那只鹿听见了,赶紧以头叩地,悲伤流泪地说:我一定会赴死,但是我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因 三摩地

2018-07-23

1布施不仅可以让我们未来安居乐业,生生世世都富裕快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会存在如来藏中,所以我们学行菩萨道,就不断地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累积了许多福德和智慧,这些福德种子都存在我们各自的如来藏中带去未来世实现,这样未来世种子现行时我们就会很有福报!所以像正觉讲堂有许多菩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六念:念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因此布施、持戒、生天之法乃学当菩萨者应该时常精进修行的。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 三摩地

2018-07-23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贤圣之人。】《优婆塞戒经》卷五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这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要讲的典故事,是在讲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这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菩萨必须要生生世世都不断地在累积福德,即使到了等觉菩萨,都还在布施内财、外财,百劫修相好,乃至成后也继续不舍善行。因此可见福德的重要性,在菩萨道的修学之中,在每个层次的修证阶位,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福德来支撑。因此,我们也要了解一般布施的异熟果报,是有使用尽的时候,因此需要继续植福,未来世才有福报可以出生在人、天之中。就好像农夫种植作物收成之后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问到说:法之中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曾经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我想到世间法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法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因果,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乃至等觉位也仍无法全部了知,所以说唯有诸方能全部了知。关于布施的因果相,《优婆塞戒经》中有很详细的说明,这部经的详解可能会在年底出版第一辑,请您自行阅读,应该会有更深入的了知。另,政府依法课遗产税,是世间法律所定;政府依法保护人民,人民依法纳税;这是相对的义务,应算是交易的一种,并不是布施,与来世福报无关。&m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布施的种种法相与因果,说:有智慧的人行施时都具足五种布施。也就是布施时大家都要注意这五点,在每一次布施时都应具足五法,不管你布施的财物或者法品是大是小,都应该有这五法,因为五法的具足或不具足,所得的果报大不相同。第一、要以至诚心来布施。第二、要自己亲自行施,不要假手于别人。第三、要信心施。第四要时节施。第五、要如法财施。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这才有了修学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够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的道理之后,再进一步来思惟,我虽然知道了这样的道理,而且也能够在心中生起了意乐,希望可以成办这样的功德,可是毕竟是没有办法立刻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啊!那到底有没有善巧方便,可以让我们快速达成这个目标呢?熏习法之后了解到,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亦于《念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能。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