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是缘故,欲藉此经中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修学菩萨行者所作布施,悉皆正得广大福德。今此戒经之中,对于三乘菩提之差异所在,有极为详尽之剖析;学人读已,即能深入了知同异所在,以后修学道之时,庶几有眼能判、功不唐捐。善男子!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百福,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132-133页中的解释如下:「如何是百福德呢?说「修心五十,具心五十」,共有一百,这就是百种福德。也就是说,修三十二相业时,不管是修哪一项,任何一项都有修集的行门和方法;当你在修这个行门时,虽然只是修其中一项,但是在这个项目中要先起五十种的思惟:「我怎样可以让这个色身、道器清净?如何可以让我的七识心清净、 三摩地

2018-07-23

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即得天眼与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 三摩地

2018-07-23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3

欲度世去。诸比丘白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得福。今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言比丘。我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等无有异。(欲入涅槃,诸比丘问是无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开始宣说布施的因果原理:有智慧的人为了四件事情而乐于施惠于众生,乐行布施。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我所烦恼,众生对于我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我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地、我所有财产、我所有的名声、我所有的权利、我所有的power,这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辩才对弟子很重要,若有辩才时修集福德很快,在护持正法上修集的福德最大,这是法布施的福德,在一切布施中福德最大,若能出来当亲教师,弘扬正法、破邪显正,这一世所修集的福德会超过你过去无量世所修的福德,因为法施最上。《金刚经》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以《金刚经》中的一句偈为人诵念或为人解说,福德无量无边,胜过布施满布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如果可以演说很多 三摩地

2018-07-23

」释曰:「尔何志愿尚斯高行?」答曰:「吾欲求,擢[6]济众生,令得泥洹,不复生死。」释闻圣趣因,却[7]叩头曰:「实无布施慈济众生,远福受祸入太山狱者也!子德动乾坤,惧夺吾位,故示地狱以惑子志耳。愚欺圣人,原其重尤!」既悔过毕,稽首而退。菩萨慈惠度无极行布施如是。语译如下:释迦世尊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修行勇猛精进,已通达实相法界真实理。菩萨观察世间万法万 三摩地

2018-07-23

来诣所。稽首足。退坐一面。(舍卫国有个叫摩诃男的人死了,因为他没有子息也没有亲眷,所以他的财产被充了国库,因为财产太多,波斯匿王天天都去清点,搞得身蒙尘土,大感疲劳。)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从何所来。身蒙尘土。似有疲惓波斯匿王白。世尊。此国长者摩诃男。命终有无子之财。悉入王家。瞻视料理。致令疲劳。尘土坌身。从其舍来。问波斯匿王。彼摩诃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缘此,财富之定义不易界定,譬如因于修行而得功德,亦能多致财富;如修四无量心者成就时,得为梵天王,财富无量;又如之三十二相,每一相皆因成前之无量施而得,故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形好,莫非财富。然而归根究柢,一切财富皆从心来。此则一般俗人之所不知。每见有人勤苦一生,节俭奋斗,而穷苦潦倒一世,欲求一屋久安身心,竟不可得;有人生而多有财宝,先人已预为彼筹 三摩地

2018-07-23

他是修学法而不贪财、不贪色,却会下堕地狱,原因就只有一样:毁谤正法。为什么会毁谤正法?因为善知识说:觉知心、意识心是虚妄心,如来藏才是真心。而这位施主一生乐于布施,却不信离念灵知意识觉知心是妄心,坚决认定离念灵知不是意识,离念灵知就是真如心,所以他心中不服,就毁谤正法与善知识。他即使毁谤正法而下了地狱,虽然处在恶处,却因为广作布施的功德很大,做了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开示说:有智慧的人为了两件事情的缘故,所以能修行布施。第一、是为了调伏自心,不对我所起贪,因此可以不受系缚,在我所上面获得解脱。第二、是为坏除怨心和瞋心,诸如来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称为无上尊。一般众生看见别人比自己有钱时,就会起怨心;看见众生来求取财物,使自己不能迅速比别人更有钱,所以就起瞋心了!诸 三摩地

2018-07-23

还有一种人是为了后世的果报而布施,譬如他听说布施给一条狗,比如布施一条香肠,来世可得一百条香肠,他为了来世的后报而布施,这就是中品人;若不是学人,能为了求来世果报而行善,也是很好的,所以是中品施主。还有一种人,他根本不在意现世有没有回报,也不在意来世的回报,纯粹是因为是悲心,怜愍众生穷苦,所以愿意布施;他不是求报而施,所以是上品施主。还有一种下品 三摩地

2018-07-23

】破邪显正并不只是批评错误这个表相而已,其目的乃是希望能够救护众生远离邪见、导;但是一般众生只有看到批评破斥的表相,却盲而不见菩萨救护众生的实质;诸菩萨常藉破邪显正的因缘,以显示很多法义的内涵,所呈现出来的乃是让读者可以远离邪见而趣入正道,才不会既接受正道而又同时接受错误的说法,导致无法在法上有所实证。因此破邪显正的同时,必然会简择正见邪见的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教中讲的烦恼主要是我见、我执,以及无始无明的上烦恼。要是能常常观察这些烦恼的罪过,就不会对布施生起讨厌心;接着再深入观察涅槃的功德、涅槃的微妙。涅槃有什么功德呢?因为涅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永远离两边,所以有本来解脱的功德。凡是离两边的句子都可以拿来用,把所有的两边都各加上个不,那就是涅槃。因为说:不生名涅,不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布施时要具足身口意:不但要有意识与意根,还得要有口去告诉人家:把财物、法、食物布施给对方。所以还得要有身与口,要沟通,否则布施往往不会成功。因为受施者往往会有很多想法,需要双方沟通;所以通常布施时要有身与口,否则布施就不能成功了,所以说要有身口意具足才能布施,因此说布施不是单由意识、意根就能实行的,而是由五阴具足来布施的。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三摩地

2018-07-23

说:如果布施时不是以不好的财物布施:已经发霉或有些损坏的物品,不该拿来布施。如果是用具足色香味触的食物布施给对方,叫作净施。如果能如法得财来布施,也叫作净施。不可以像廖添丁那样劫富济贫,那是不如法得财而布施。有人说:如果让我再得到六百万,我就会大力的实行善事、广作布施。我现在说的是真实故事,他后来果真得到六百万元了,刚刚好是六百万元,不多也不少; 三摩地

2018-07-23

看到那些有钱人,身旁很多人巴结他、簇拥着他,就算说话没道理,别人也赞叹他有道理,你想:我未来世如果要度众生,没道理硬说有道理,硬要把他拉入门中,众生也得听我的。看来很需要来世很有钱,所以心想:我未来世还是应该要豪贵自在才好啊!要离开贫穷之苦。来世想要豪贵自在,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布施嘛!由于这样深观的缘故,就把心绑在布施上面,常常乐于修行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一、在家菩萨修学法为什么以布施为第一要务?因为在家菩萨修证菩提道,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所必须具备之福德。福德不具足,则没有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即无可能。所以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才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而且,不是仅仅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一切法空,你印顺又何必剃发着染衣、出家现僧宝相呢?一切都是空,你就不需要出家,也不用修行、研究法了,反正最后都是空嘛!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从般若系的来看,好像是他讲的这样;《金刚经》大家耳熟能详,文字表面看来好像也是这样,但是其实都是他错会了,因为般若系的经典都是在讲常住不坏而无生死的真实心,所以六百卷般若浓缩简约成《金刚经》,再浓缩简约就成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