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四不坏信的归依的清净呢?就要相信真正的大乘菩萨或是声闻或是缘觉,他们之所以可以称为,那就是因为他是清净的。表示他一定是远离这个不清净的法,他一定对于双身法或是邪见他一定是远离的。表示说这个归依佛、归依法、归依这个三宝本身,它本身就代表了戒法。表示佛陀有祂的戒法,佛陀所教的佛法也有戒法,宝也要遵守戒法,我们要相信三宝它是有戒的。所以古代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要说:归依,终不归依外道徒众。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信受佛,而且能够信受的修多罗,那这样子的人,他出家了才可以说他是宝,我们才可以说我们归依了宝。如果我们归依的一个出家人,结果他否定了有佛陀一直存在,也否定说有第八识,那我们就可以知道,事实上这个人他本身就不相信佛、他本身就不相信法,那他怎么可能是呢?所以我们要知道,宝不是只是剃头着染衣叫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候抚养佛陀长大的姨母大爱道夫人,与佛陀未出家前所娶的妻子耶输陀罗,率领了数百位的侍女赶着去见佛陀,请求允许她们加入团,佛陀前后三次拒绝。后来佛陀离开尼拘律苑,到了毗舍离,住在大寺讲堂中,大爱道夫人决心出家,也追随佛陀到达毗舍离,她们一行人把头发都剃了,穿着衣现出家相,再度来到佛所,表达坚决出家的意愿,但是佛陀还是没有答应。大爱道夫人被佛陀三 三摩地

2018-07-22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人为保卫国家、人民而拿起刀枪同日本人战斗,甚至一些人也参加了战斗。这些战士们杀了很多日本人,这些战士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2.一个国家的内部战争,二派的战士互相厮杀,这些战士们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3.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 三摩地

2018-07-22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解释说:伽就是汉文的众的意思;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就称为伽。龙树菩萨解释说:譬如大树丛聚在一起,就称为林;只有单一的一棵树,不能称为林;而除去一棵一棵树之后,当然树林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的道理,一个单一的比丘不能称为,除去了一个一个比丘之后,也没有可说了;所以众多比丘和合共聚一处的缘故,这个名词就产生了。就像释迦牟尼 三摩地

2018-07-22

而逆罪又有五逆及七逆两种,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及破;七逆则是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黎、破羯磨转法轮以及杀圣人。五逆与七逆的差异,一般认为只在五逆增加了杀和尚、杀阿阇黎二罪,然而除此之外五逆中的破,与七逆中的破羯磨转法轮,字面上也有不同,其实质意涵究竟如何?这是这一集节目所要探讨的问题。五逆中的破罪,通常说为 三摩地

2018-07-22

伽有几种?云何为坏?-----《楞伽经》疏:伽谓于佛法中出家修行之佛子。伽有三:声闻、缘觉、菩萨。声闻者依佛所制声闻戒法出家,剃发着染衣,住于伽蓝,依于佛座而修四圣谛八正道之无常苦空无我等法者,名为声闻。缘觉者谓于无佛之世,出家修行着坏色衣,处处乞食,居无定所,依十二因缘观修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此名 三摩地

2018-07-22

中国地区佛法弘传,以大乘佛教为主;大乘佛教乃是人菩萨行为主,天菩萨行为辅之佛教,是故大乘佛教中,将宝分为凡夫与胜义。凡夫谓一切出家剃发、身披服之三乘比丘比丘尼,尚未见道者,具名凡夫。胜义则谓一切于大乘法中见道不退之人,不论其身为出家相抑在家相,亦不论其身为人身、天身、傍生身,俱名胜义。胜义又得名为菩萨,依菩萨藏法而见道故。若人受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么说的:“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功德难思议。”也就是说十方有诸佛,虽然我们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事实上还有无量的诸佛世界,这个无量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祂的功德都难以思议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 三摩地

2018-07-22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吗?1、什么是三皈依?答: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2、什么是五戒?答: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3、三皈依和受五戒是一回事吗?答:三皈依是三皈依,五戒是五戒,不是一回事。有人认为:皈依,就是要进入一个很严格的戒律范围中,担心自己毕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规戒律,就怕皈依,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什么是三宝呢?一般人都觉得很简单,就是佛、法、。但其实三宝真实的内涵,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的认识,所以我们要再大略说明一下。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么说的: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功德难思议。也就是说十方有诸佛,虽然我们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事实上还有无量的诸佛世界,这个无量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祂的功德都难以思议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解脱道的主要范围就是出离三界生死,它的果德就是到解脱果——阿罗汉解脱果;佛菩提道的主要范围,它是要最后成就佛道,它要历经三大阿祇劫,要历经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一一修学,最重要实证是要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这样的范围就是所谓的法本身的主要的梗概内——容,这个是第一个法智的部分。第二种义智,也就是譬如说解脱道以及 三摩地

2018-07-22

《希有校量功德经》中,阿难请问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得几所功德?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此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形如车箱,南陕北广,假使善男子善女人,满一百年,持于世间一切所有娱乐之具,尽给施与,复以四事具足供养,恭敬礼拜;乃至灭度之后,收其捨利起七宝塔,一一塔庙,皆以香花酥油灯烛,作倡伎乐,缯彩幡盖,种种供养。于汝意云何?彼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未广设供养,最低限度亦应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礼敬,下至以语一四句颂赞佛法真实功德,下至以心一清净信随念三宝真实功德。这就是说,若无财物设供,即以身语意三业供养。《宝云经》中,很具体地指示了对于三宝的供养方法,如经第一卷说:云何名菩萨恭敬施具足?供养佛,供养法,供养。香花伎乐绕如来塔,涂扫佛地,若诸朽故崩落,修治严饰;如是名为恭敬佛。恭敬法者,听法 三摩地

2018-07-22

如《宝云经》第六卷说:“我今依怙师增广善法,以是因缘,于和上所,若持戒,若破戒,若多闻,若聪明,若无智,悉皆恭敬,生世尊想。于诸世尊恭敬、供养、信乐、欢喜,于和上亦复如是”。如八十《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更具体的说明了于师于法于已于修行所作的心念,如彼经说,于已身生病苦想,远行相,求度想,儿子想等。于善知识生医王想,导师想,船师想,父母想等 三摩地

2018-07-22

3表相皈依佛法中真正的皈依处,唯有三种:即佛、法、,除此以外别无皈依。《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问:皈依有几种?……答:皈依有三种,谓佛法。四缘故,有尔所皈依:一由如来性极调善故,二于一切种所调能调善方便故,三具大悲故,四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供养乃生欢喜;由如是故,彼所立法,彼众,皆可皈依。(1)初学佛者归依三宝时,应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三、生长善根方便,谓于“三宝所”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随喜劝请,正信增长;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以真如离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随顺真如修行善业,是名生长善根方便。意思是说,生长善根的方便行,首先就是于佛法三宝应当要生起爱敬心,因为三宝存在,代表著佛法还存在人间,人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三归是指归依佛、归依法、以及归依,归当然是回归或者归向,因为众生无始劫来在三界中轮转生死,佛陀以大智慧觉悟解脱生死的大道理,慈悲为怀,为了救护众生示现在人间成佛度众,就是希望众生回归到无生死的彼岸、归向涅槃。因此想要离开生死流转,必须依佛的开示,依教奉行,那当然必须归依于佛,首先对佛要能信受,相信佛所说的法,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正法,如此才不会 三摩地

2018-07-22

可佛法里面所说的三宝是指佛、法、三宝,而且我们这个佛、法、三宝是没有秘密的,是要让大家知道,要让大家归依,要让大家知道这个三归依戒持守的内容。可是有些宗教他就会从佛法中偷盗这个名相,他们也会说他们有三宝,而且他们会说他们的三宝就是玄关、就是口诀--或者是说会有他的这个密语(口诀)。可是我们知道,在佛法中对于三宝并没有秘密,因为三宝是要告诉大家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