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自于财宝破悭不吝,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牛羊象马房舍卧具,树林泉井奴婢仆使,水牛驼驴车乘辇轝,瓶瓮釜镬、绳床坐具、铜铁瓦器,衣服璎珞灯明香花,扇盖帽履机杖绳索,犁鎒斧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称求者意随所须与,是名财施;若起坊及起别房,如上施与出家之人,唯除象马。〗——《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又说布施可以分为三种:第一、以佛法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假使息脉刚停止,意识其实都还在时,都没有先就开割器官,亡者将会极为痛苦,但是那时他又动不了而无法表示意思,那时生起极瞋恨的心,痛到极点而起瞋恨心骂天毁地、也一定会痛骂证严法师没有告知将会有这个痛苦,可能会因此而妄谤佛、法、三宝而下堕三恶道。一心行善的结果却是下堕三恶道,那不是很冤枉吗?所以请诸位记得提醒他们,记得在捐赠器官的同意书上加注这先行的条 三摩地

2018-07-22

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宝。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得远离一切放逸。虽以身分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悲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修行布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心中很清楚知道财宝及种种物品都是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2

这种胜田宝就只有我们正觉同修会中才有,或是从我们正觉告长假出去的宝,会外是不会有的。因为他们是证悟的宝,这就是田胜。所以同样以一百元去布施,不管他护持什么道场或法师,你若以这一百元来供养我们这二位师父,来世果报是相差很大的,因为福田的胜劣相差很大,所以未来世你所得到的果报绝不相同。这个部分,随后佛将会再说到,这就是田胜而得到胜果。第三、施主胜 三摩地

2018-07-22

此段经文明示布施圆满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周说的是,出家以后能具足五波罗蜜,但是缺少财施,所以不具足六波罗蜜;但这是以古天竺佛陀在世时的出家状况来说,但是当时的情形和我们现在中国地区都不一样了;在古时天竺出家时,必须把所有的财物舍弃,全都布施给眷属以后才能出家;但是中国从百丈禅师之后,已经制定百丈清规而有所改变了,所以现在中国地区,出家后还是可以拥有田地而自耕、自种、自食,不必去托钵了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阿那律尊者眼睛瞎了,没办法缝补他的衣,他就开口说:有谁愿意修福?来帮我缝补衣呀!佛说:我来帮你补吧!补好了!阿那律尊者想要为修福者祝愿,就问:你是谁呀!我帮你祝愿。世尊说:我是释迦牟尼。阿那律尊者吓了一跳:世尊!您还要修福吗?佛说:修福永远都不嫌多呀!这就是因为施主胜,所以佛的福德永远用不完;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所集的大福德成就了,但是却又继续 三摩地

2018-07-22

在戒体上,声闻出家戒也一样,违犯了重戒以后戒体就失去了,就不再是宝了!但是殷重忏悔而见好相以后可以重新受戒,再重新获得一世的戒体。但是这个优婆塞菩萨戒,犯戒之后不会失掉戒体,只有舍寿才会失掉戒体;所以这戒和一般的菩萨戒不同。因此,受持菩萨优婆塞戒以后,虽作大罪亦不失戒,因为这个戒的力量及受戒后产生的顺势作用正是如此,所以它跟声闻戒和菩萨戒不太一样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看见国王、大臣、人民供养世尊及众,心里想着:“由于我过去世罪业的缘故,导致今世贫穷下贱,终日以乞讨为生;虽然今日值遇大福田,却没有任何东西,供养世尊及众。”心里不由自主地心酸及感伤,也深深地自我忏悔;后来出去行乞,想以行乞所得的钱财来供养世尊及众,然而一日行乞所得的结果,仅得一钱,所以想买油来供养世尊。难陀来到油店,卖油的老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天这四位神王同时起了一个念,想要受持八关斋戒,于是他们遍寻观察,哪里有清净的处所可以受持八关斋戒呢?他们同时发现唯独有摩竭王的后园是没有种种喧闹的寂静处所,于是这四个神王都到摩竭王的后园中,各自坐于树下,慈心奉斋,行于念佛、念法、念、念施、念戒、念天的六思念。经过一天一夜后到隔天的清晨,受持八关斋戒之后,这四个神王才开始互相交谈,并前往面见摩 三摩地

2018-07-22

离开以后到寺院,那个时候酒势便发作起来,进到寺门旁边的时候,就卧倒在这个地上,那衣服、伽梨大衣、还有漉水囊、还有他的锡杖,还有比丘所应该具备的这些十八物的这些器具,这些油囊、革屣还有针筒等散落了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就是当他躺在那个地方都没有任何的知觉。这个时候佛跟阿难刚好就走到这个地方,佛见莎伽陀比丘这个样子,就故意问:阿难!这个是什么人啊? 三摩地

2018-07-22

团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槃,为诸钝根多行毁犯,随缺补过广制戒律,譬如纳衣有孔方补。 三摩地

2018-07-22

那三归五戒呢?一般学佛概都很清楚,三归当然就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跟戒酒。八关斋戒它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就是前五戒以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这也就是称为斋,也就是一般人我们俗称的「过午不食」。)此外,再加上不坐卧高广大床,以及远离作倡伎乐跟香花涂身;也就是说,我们哪天如果受八关斋戒,就不 三摩地

2018-07-22

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著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现在 三摩地

2018-07-22

)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六、顶礼十方大乘三宝(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诸佛      一心顶礼十方一切尊法 &nbs 三摩地

2018-07-22

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 三摩地

2018-07-22

离开以后到寺院,那个时候酒势便发作起来,进到寺门旁边的时候,就卧倒在这个地上,那衣服、伽梨大衣、还有漉水囊、还有他的锡杖,还有比丘所应该具备的这些十八物的这些器具,这些油囊、革屣还有针筒等散落了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就是当他躺在那个地方都没有任何的知觉。这个时候佛跟阿难刚好就走到这个地方,佛见莎伽陀比丘这个样子,就故意问:阿难!这个是什么人啊? 三摩地

2018-07-22

从上面佛典故事告诉大众,鬼子母在迦叶佛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系,因而堕入饿鬼道成为鬼子母,以吃世人的儿子来维生,后来为世尊所度化不再吃人,并且由世尊敕使团,每日用斋时先施食给饿鬼,后来鬼子母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由此可知,持戒有很大的功德,它可以让人来世保有生而为人的资格,得以修学二乘菩提,乃至修学佛菩提。因此身为佛弟子,如果想要保住 三摩地

2018-07-22

孝顺父母师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无量光明。是时百万亿大众诸菩萨。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一切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诵诸佛法戒。汝等。一切发心菩萨亦诵。乃至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诸菩萨亦诵。是故戒光从口出。有缘非无因故。光光非青黄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无。非因果法。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