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出了家专门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凡夫僧,就是声闻僧,这也是人间的僧宝之一。虽然他是心量较小而不敢求受菩萨戒,所以他们只修声闻道──只修解脱道,不敢真修菩萨道,但他们仍然是僧宝之一。虽然仍只是凡夫僧,但你还是不能轻易的批评他,只能从法义上来讨论他的说法。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上)余正文老师主讲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讨论的是表相僧宝与真实义僧宝的问题。那什么是表相僧宝?什么是真实义僧宝?顾名思义的话,表相僧宝就是依著表面的形像所显现出来的僧宝的形像;真实义僧宝就是因为有实体实义的这样子的一个僧宝。那这样子有什么差别呢?好,我们今天就是要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菩提道分为五十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之为信位,这个信的建立就需要一大劫乃至一万大劫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才慢慢具备对于生命的、佛陀、佛法、正行僧的信心,这在马鸣菩萨所写的《大乘起信论》中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信佛还是信佛法是不同的。如果因为自己觉得受到佛菩萨的护佑就开始信佛,有一天如果出了车祸就可能在心里埋怨佛菩萨怎么不护佑自己,开始对佛菩萨升起埋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阿弥陀经所述“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此也。吾人在此五浊堪忍世界,虽无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但因能依念佛圆通法门善巧修持,到此地步时,闻一切喧嚣之音声,自然起念佛之心,心中无非忆佛之念。行者修行至此地步,法喜之觉受达于顶点。若极精进之人,于六周内修习到此地步,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改版补案:二○○七年起,为恢复佛世大乘菩萨僧团之住世利生,已有正受菩萨戒而不受声闻戒之出家僧宝,住持于正觉祖师堂,名为菩萨僧,如同佛世之文殊、普贤、童女迦叶等菩萨无异,与兼受声闻戒之菩萨僧和合共住;未来正觉寺兴建完成时,将扩大如是菩萨僧团规模,建立三乘之长久基业)。又如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皆著天人华服而复蓄发,身佩璎珞庄严,亦不得以其未剃发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一钱至无量宝,若以一綖至无量綖,若以一花至无量花,若以一香至无量香,若以一偈赞至无量偈赞,若以一礼至无量礼,若绕一匝至无量匝,若一时中乃至无量时,若自独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佛接着开示:如来就是一切法藏。因为只有如来能把最究竟、最了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信正行僧,谓常供养诸菩萨众,正修自利利他行故。修五门行能成此信,所谓施门、戒门、忍门、精进门、止观门。〗讲解修学信分的法,就是要先了解什么叫作具足了信心?又应当如何来修习信心?这就是为初入佛门而修十信行的初机学人讲的。信心的意涵和具足信心的修习方法,分为四个部分来说明。一、什么叫做信?从世俗法上来说信,是由于对某人所说的一切言语都全部能够信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顶礼证明皈依胜义菩萨僧上平下实菩萨《三拜》《长跪合掌念诵》「祈请大德:慈念○○○(自呼己名),为作三皈依证明师;我依大德故,得受三皈,成三宝,由大德慈愍故!」《顶礼一拜》请圣证明香花迎!香花请!○○○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当来下生弥勒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佛依于悲愿慈愍而出现于世间,应世间众生之根器而有四种悉檀的三乘法要开示;也因为法雨普润的畅演,就会有众多有情随佛修学,大乘法与小乘法中的凡夫、胜义僧宝也就出现了,于是成就了佛、法、僧三宝。历史上所知的人间初有三宝,开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坐于菩提树下,夜初分时降魔及明心,到夜后分时仰观星辰,天将拂晓时睹见明星而得见性,金刚喻定现前,四智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三宝有一个偈,它是这么说的: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也就是说十方有诸佛,虽然我们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可是在我们这个娑婆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事实上还有无量的诸佛世界,这个无量诸佛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祂的功德都难以思议的。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这个五浊恶世示现,可是祂一样传授我们成佛之道,其他的诸佛祂有广大的智慧跟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出世三宝者谓:释迦化身,四谛八正,证果圣僧。此唯小乘法中有之,即是归依二乘三宝。如是,义如文辞,有智之人思之可知,不作语译广解。3.归依胜义三宝者,谓修学大乘佛法以后,求证法界实相,欲得般若实智,非唯解脱智之实证;如是闻法已,心爱乐之,愿欲随从修学,先行归依,犹未得证,是名归依胜义三宝之表相归依。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我们说什么是自性僧宝呢?自性僧宝也是依于这个如来藏的实证,依于如来藏的清净性,而能够说有这个大乘的僧宝来成就。譬如说大乘的菩萨当他实证了第八识的所在的时候,事实上他就是了解了:这个第八识祂永远离开见闻觉知,祂永远是清净,祂永远不贪著于世间三界里面的一切的法,所以祂永远是清净;而且祂这个如来藏永远不会伤害众生,祂从来没有那种功能性可以伤害众生,祂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世间有情毁辱圣教,事常等闲,无可更道;然诸出家众剃染求道,舍诸家亲,孑然行止,孜孜勤苦,誓志宏扬圣教,宁可万年孤灯,要受如来圣典,亲蒙旨意,不敢大言以为世间法;若不得旨趣,心地不明,宁默终生,紧护身口,尚且不自为标榜,何有立诸异说以邀世名!如是僧宝,人天礼赞,虽不得悟明宗旨,深可景仰;袈裟被身,道统是临,真未来佛!岂可以其今生道业而轻之哉!如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说到了: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最后又说到了: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那个时间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人具备至诚心,具足这四个不可破坏的信心,就能亲近佛、法、僧三宝,并且能接受善友的教导,就能真正得到三归依了!换句话说,不亲近三宝就不得三归依,或者亲近了三宝却同时接受恶友教导,那也不得三归。由此来看,那些宣讲南传佛法而否定如来藏的人们,他们究竟有没有得三归呢?(大众答:没有!)没有啊!因为他们已经受恶友教了!当然他们可以说:阿含中没有讲七、八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于是弥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嗟袜曩法天子。以死怖故。畏傍生故。白帝释言。憍尸迦。我今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时彼天子。受三归已心不间断。以至命终。诸天之法。下智有见。不能观上。时帝释天主。观彼天子。生于何处。为生南阎浮提王舍大城受猪身耶。为不受猪身。尽彼天眼。观之不见。又观傍生鬼界。亦复不见。又观娑诃世界人间。亦复不见。乃至四大王众天。及忉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