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声闻菩提概说佛出人间时,常见外道极为盛行,佛为摧破诸种常见外道,宣说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六入之法,一一分析,令诸学人闻已,依佛言声而得证解,断我见乃至我执成阿罗汉,名之为声闻菩提。菩提者意谓觉悟,所觉悟内容为一切有情蕴处界无真实我。所谓声闻,即是闻佛或已证解脱圣之音声说法,经由听闻佛(圣)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而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么二乘的声闻、缘觉是如何断除我见我执呢?1声闻乘的修证佛法中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心中,这六尘、六入会产生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法都是无常、苦、空、无我。十八界中只有意根可以去到未来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说什么法呢?说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意涵。也就是,透过对闻佛的音声,或是闻已证解脱圣的音声,说色、受、想、行、识五蕴诸法,说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乃至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十八界诸法,乃至于说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入处的声闻解脱道的法,这个就是声闻之义。那什么叫作菩提呢?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我们前面已经说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怨憎会苦,从事上来说跟从理上来说,都是在指着都是由六入,再从六处所引生的这样子的一个怨憎会苦;乃至于因为六处,因为身心的这样子的一个痛苦的觉受,紧接着引生我们对于事相上面,对于怨恨的这个仇敌,憎恶的这个坏人,丑陋之人,乃至于我们不愿意遇到的这些人,因为因缘所致,不得不与他们相遇的时候,而引生的这样的心理的痛苦,而且生理的痛苦;这样子的怨憎会苦,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透过前面的修行,透过前面四念处还有四正勤,因为五根、五力、精进力的发起,所以能够真实的能够了知诸法的空相;能够了知诸法这个空相,它是因为来自于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因为因缘和合而成;因为它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是无常的,所以它是苦,它是空的。所以,因为这样子的能够了知诸法空相,因为这样子的现观蕴处界空的缘故,所以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缚结之后,仍然要用心于观行微细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法,继续观行微细的五阴仍然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乃至于一一阴、界,皆是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断所知障,跟断见惑、思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断见惑与思惑可以成为阿罗汉,所观行的内容都是在我们自身中──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可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三界中的法,都是三界现象界中现前存在的法,诸位若有智慧时,都可以观察得到;但是阿罗汉所观察到的这些现象界中的法,全都是三界中法,不属于实相法界。实相法界,是我们五阴十八界的根源。五阴十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识食若能灭除,即成为心善解脱的无学圣人——阿罗汉;但是心善解脱的要件,却是要先认知五阴之上另有一个常住的真实法本识,是永远不会坏灭的;再来现观六识自我都是二法为缘而生的,所以绝对是虚妄性的;而见闻知觉性都是六识心运作时的自性,不离六入,所以更必须灭除六识心的觉知性,否则就不是心善解脱的圣者。 (原标题:八正道其实就是苦灭道圣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子!我说菩萨次第六入法门无量功德,如是六入法门,一切菩萨无不入者。……尔时十方无极佛刹一切大众,闻佛说璎珞中六入法门,所谓十住、十行、十向、十地、无垢地、妙觉地,各各发无上菩提心,还归本国……所举中,佛已经讲得很明白,一切信位菩萨无不是要于十千劫中行十戒法,才能进入六入法门中之初心十住心,而此十住、十行、十向、十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因取所以有“后有”;有“后有”就有生;有生便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绵绵不断。十二个环扣在一起,亦形成过去的念,现在的念与未来的念。念念相续不断,因此而有众生的轮迥。另外,学佛必须了解:因果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因取所以有「后有」;有「后有」就有生;有生便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绵绵不断。十二个环扣在一起,亦形成过去的念,现在的念与未来的念。念念相续不断,因此而有众生的轮迥。另外,学佛必须了解:因果不离因缘,所谓「缘起缘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所以明心很难,自古以来就很难,多少座主讲经说法数十年之后,进了丛林参到老、参到死,一无所悟,来生又重新再来。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这样的,所以明心非常困难。可是禅师悟了以后为什么不明讲?因为不可以明讲。有很多人说:悟说不出来,说出来就不是悟。其实不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观察第八识发现:可0000,可自动运转0000,可了众生心行而确实不会六入。曾经听一位医生说:已死的人把手举起,会立即垂下,昏迷的人会慢慢垂下。而且判断人有没有死,必看是否大小便同时出来,此时一想,有道理。禅三时,晚上讲公案,是叫人最向往的,大家齐聚一堂,彷如一家人。萧老师讲的公案,机锋自然、轻松、活泼、有趣;破参者会心大笑,未破参者“鸭子听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好!你刚刚已说过不会六入了,那维摩诘经中又有说‘了众生心行’的众生是什么?”:“就是七转识妄心啊!”师:“那菩萨……是指什么?”:“如来藏啊!这个我刚刚在经行时已经有所体会了。”师:“对啊!可是外道不知道,又不能跟他们明讲。”陆老师虽没明讲已经找到了,但已可猜到应该不离十了。于是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至于第二题“十八界出生的先后顺序”,是在忏悔前就整理好的:六根先有,再来是六入,最后是六识。意根带著如来藏进入受精卵,前世意识就永远断灭了。此时的“名”只有意根,“色”就是受精卵。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作用,藉著四大元素以及母亲体内的营养,胎儿五根渐渐具足;随著五根渐渐具足,六识才出生。“根、尘、触处生识”,眼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孙老师又问:“那个是不会六入的吗?”我说:“是的。”孙老师问:“为什么?”我说:“因为会六入的心是妄心,妄心决定了,真心□□□□□,所以真心是不管六入的。”孙老师微笑,并要我再把真心和妄心的差别整理得更清楚一些。今日第一天因为昏昏沉沉的,所以晚上一早就跑去睡了,养足精神,明天再参。第二天早上,我依照孙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次与主三和尚小参时,如实的禀报由陆老师指导后整理的结果;主三和尚听完,开示一个提纲挈领的方法:“如来藏(阿赖耶识)生出六根,后触六尘,即有六入,遂起意识,六识具足如实运作,因而能有一切世出世间法。”此外,主三和尚又举出许多经典证据,并教导如何隐覆密意。主三和尚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渐建立对如来藏体性初步但却有系统的认知与现观。在小参室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六入为种。七识住为种。八邪道为种。九恼为种。十恶为种。是为佛种。曰何谓也。文殊师利言。夫虚无无数不能出现住发无上正真道意。在尘劳事未见谛者。乃能发斯大道意耳。譬如族姓子。高原陆土不生青莲芙蓉蘅华。卑湿污田乃生此华。如是不从虚无无数出生佛法。尘劳之中乃得众生而起道意。以有道意则生佛法。从自见身积若须弥。乃能兼见而起道意故生佛法。依如是要。可知一切尘劳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