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然而众生应该了解,我们在讲轮回的时候,都会讲因果轮回或是因缘果报;也就是说,业报的流转它是一个必然性的,众生什么时候造一个业,如来藏会帮你记录下来,你亏欠他人或是他人必须要偿还于你的,都能够互相记录。也是说,他那位有情如来藏祂也会记录,也就是说这世界上很公平;而且,两方的两造的如来藏所记录的都是相同的,不至于说有一边所记录的是不如实的。所以,要维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应该了解,因缘果报之所以成立,就是完全因为有这个阿赖耶识,有这个真如,有这个如来藏,有这个常住法,有这个本心,有这个佛在阿含经典所说的不是六识的心识;遇到这个如此特殊的心识,你只能够退还,因为再过去就没有了,因为祂是一切的根本。然而,这个心识不是一个大自在的造物主,不是一个大自在有情,这个心识也不是住在虚空之中。所以,这个心识非常特别,非常难寻。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细,还有什么电子、质子等等。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长阿含经》卷九)因此,对于众生的因缘,是千差万别而有种种的不同点,所以众生心生出垢染,或者众生心得以得证清净,这些种种的因缘,一般的众生乃是非常非常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可以能够对于这些因缘的通达,或者究竟的理解;这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缘果报,因为这牵涉到因缘果报的问题,唯有诸佛方才能够究竟的如实了知。一般人如果要了知这些,那就必须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在佛教里面谈的是因缘果报:过去世会形成现在世的业因,并且这些业因会经由现在世所遭遇到的各种境界,加上现在世我们自己的心行决定而产生了各式各样的不同的果。所以原则上来说,在既定的业因的前提之下,其实我们有很大的机会、很高的机会可以来改变业因的。可是,正因为说我们每一个人生生世世轮转过来,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说,我们因为过去世而带来了多少的习惯,甚至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够成就佛道而远离这些贪、瞋、痴烦恼,远离这些生死的这些苦业?只是认为说,修福本身就够啦!平常布施供养,虽然说这个福无量无边,可是心里面这个贪、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教所谓的因缘果报,特别是因跟缘的这个看法、这个说法,实际上一方面,我们完全承认三世的关系——三世之间的连结,所以我们说,作什么因,到最后你一定要因为这个因而承受了什么样的果报,这个是必然的;可是佛教却不是,因为助缘的关系,使得我们对于业因所呈现的果,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改变。所以我们刚才就给各位讲了,因的部分可以有善的、恶的跟无记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探究各种无法正确解释生命现象的说法,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没有正确的八识论之核心知见,也缺乏因缘果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等正知见;因此形成种种对于生死现象的不同说法,让一般大众产生混淆与无所适从。因为知见架构错误,以及所作的观察不完整,譬如:以六识论的架构来探讨心识,或只限于欲界的范围来看六道轮回,或以局限在现世因果的观察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这个说法它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因果的关系,它不是说“某某众生他过去吃了我,所以这一世我就要把牠吃回来”;如果我们所说的因果的道理是这样的话,那所有的有情都互相吃来吃去,永远都不能解脱了!真正的道理是说,如果我们今天受了他人的伤害,所以说因缘果报显现出来的结果,后来因缘回复成对我们有利。因为我们可能过去世受害,所以过去世我们是不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如此可以了解菩萨道修行的长远性与连续性了吗?这些先来到人间的菩萨们,弘传了人天乘的法,也弘传了因缘果报的正理,包括了自作自受、异作异受、异熟果报的这些正见;甚至包括了佛法中见道的观念,也已经出现了。例如在《大林》书里面提到了,业有三类:第一个是前生之业,然后今生承受这个果报,这个叫prārabdha;第二个是今生之业,储存为下一世的果报,这个叫作sa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答:首先,因缘果报难以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过我们回到佛法的真正的义理来说,我们说所有的关于因缘果报这些事情,其实早已经完全函盖在所谓的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方说有人把祂叫作第八识;因为人整个的心识不外乎就是八个识,那么如来藏就是第八个识。有另外一个呢,也把祂叫作金刚心。为什么是金刚心呢?正因为祂历经了所有一切的事物都不会因此而受到牵动,并且还能够顺利地执行因缘果报,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恶道以及八难之处,为什么是愚痴人的果报生处呢?在身口意业方面造作什么样的业,而会产生三恶道及八难之处的果报呢?维摩诘菩萨接著举出,释迦佛为了调伏娑婆世界的刚强众生说了哪些因缘果报的事项?那在身业方面有说到: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维摩诘所说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释迦佛为了调伏娑婆世界的刚强众生,说了因缘果报的事相,已经说过了身业、语业邪行的果报,关于意邪行的因缘果报,经文中这么说:是贪嫉,是贪嫉报;是瞋恼,是瞋恼报;是邪见,是邪见报;是悭悋,是悭悋报;是毁戒,是毁戒报;是瞋恚,是瞋恚报;是懈怠,是懈怠报;是乱意,是乱意报;是愚痴,是愚痴报;(《维摩诘所说经》卷3)贪嫉指的是有情坚持固守在财色名食睡五欲上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32)佛陀经常以十善道的法,教化著听闻佛陀以种种言说声音说法的弟子众,令弟子们忆念不忘,令弟子们乐于听受思惟,令弟子们能信受、信解、随信而修行,令弟子们重视因缘果报,弟子们就知道说:“我们的佛陀大师知道祂自己所知道的法,也能够观见自己所实证的智慧所在,不辞辛劳来教导我们,呵责杀生的过失,赞叹不杀,乃至于呵责妄语的过失,赞叹不妄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在佛法的因缘果报之中,原则上我们都会尊重生命已经存在的事实,还是会劝被害人尽可能把珠胎成熟而生下来。同时,也不要计较他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来受生的,因为那毕竟是已经存在的真实生命。从戒律及生命现象上来说,都是无法否认的。也是众生在无尽的生死流转之中,所常会出现而无法避免的事。菩萨之所以畏因,原因也在这里。虽然这种果报往往很难令人接受,但却也是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详细内容请见以前写的这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一般众生通常在同一世中会同时造作许多善恶业,因此这里面的因果报应关系与如何展现极为复杂,所以说因缘果报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大家真的一定要依止正知见而努力行十善业,不要去造作十恶业。众生都是因为无明的关系,不了解五阴之虚妄,对于我与我所产生贪爱与追求之心,因此造作诸业而轮转生死,因此说无明因缘生于求心,名之为爱;因爱所作名之为业,是业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人、鬼两道互异,各有各的因缘果报,鬼道众生放蒙山之后,只能闻嗅食物所发出来的气味而得饱食,这与人类所吃食物的物质本身,大部分是不相同的,并没有所谓的污染、传染,乃至有所谓的秽气—污秽之气—传染的危险。而且布施功德是功不唐捐,所以蒙山施食虽然值遇饿鬼道有情众生这类的贫穷田,因为我们施主施者的心胜、心清净的缘故,来世必定得到广大的福报;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