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因为身边没有真善知识的摄受,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误解折磨了自己以及家人多年;并且是在自己因为不孝养父母而吃足了苦头之后,才有因缘反复思考,并依照萧平实导师的教导,如实地去改正自己的行为之后,问题才得以消弭。也因为这个改变,而导正了自己对于布施的认识;同时,只要是看到佛经中有对于孝养父母的开示,便愿意多读个几遍,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譬如下 三摩地

2018-07-23

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佛陀在这段中提到,有智慧的人都能具足这五种方法来行布施,因为这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果报更加殊胜。第一、要至心施。也就是我们要以至诚心来布施,如果心不甘情不愿的,那果报就无法殊 三摩地

2018-07-23

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施的因缘果报。第二是亲近善友。因为从善友处,学习到了正见正理,所以就能够不谘承邪见了。第三是不贪着财物。就是能够舍离对于财物的贪着,这样就不会再畏惧财物布施了以后会受苦了。佛陀又说:有智慧的人,能够作到的这三件事情,还各别有两件事情也能够作到:第一、能明信因果的人,能够从他闻法以及内自思惟。从他闻法是说, 三摩地

2018-07-23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见,能引生瞋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瞋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瞋的本质、瞋的过失,和起瞋的事情和种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便想去教育化导这些龙王,世尊来到须弥山下,化现成一比丘的相貌,端身正坐着专精思惟。这时,有一只金翅鸟王正在空中盘旋着,飞着飞着牠突然向下俯冲入大海之中捉住了一只小龙,然后再飞回到须弥山顶,正准备要把这只小龙吃掉。这只小龙知自己命已不保,在一息尚存时,牠远远看见有一比丘正端身正坐专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2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行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种种善法的因缘,就在自己瞋恚的当时就被破坏掉了,乃至于一传十、十传百,真的就像猛火一样,不但焚烧自己,也焚烧与众生的善缘。又因为瞋恼众生的缘故,不但难以被众生包容,常常也会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未来世生活亦不得安稳,多诸众人之所恼害。所以才说:劫功德贼,无过瞋恚。《大智度论》卷14里面也提到说:当观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透过演述解说各种佛法故事的内容,教导如何来看待真实佛法义理,希望能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的因缘,欢迎您收看。今天所要为各位菩萨演述的佛典故事,是有关于《众经撰杂譬喻》卷上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其佛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时,此往生者之意识犹存,仍然可以分别了知。所以若有人想进行器官大体摘除移植时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见,能引生嗔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嗔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嗔的本质、嗔的过失,和起嗔的事情和种类。 -----学佛释疑(三)【共130集】第071集(原标题:为什么起嗔会火烧功德林嗔的本质、过失、种类) 三摩地

2018-07-23

由此可见,能引生瞋恚的境界和因缘非常之多,如果不能好好修学忍辱行,可能因瞋而丧失财产、身命乃至长时所修之一切功德啊!以上为大家说明瞋的本质、瞋的过失,和起瞋的事情和种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应该如何对治瞋恚之毒害呢?那就必须修忍辱之行。《优婆塞戒经》卷7云:【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 三摩地

2018-07-23

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便想去教育化导这些龙王,世尊来到须弥山下,化现成一比丘的相貌,端身正坐着专精思惟。这时,有一只金翅鸟王正在空中盘旋着,飞着飞着牠突然向下俯冲入大海之中捉住了一只小龙,然后再飞回到须弥山顶,正准备要把这只小龙吃掉。这只小龙知自己命已不保,在一息尚存时,牠远远看见有一比丘正端身正坐专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种种善法的因缘,就在自己嗔恚的当时就被破坏掉了,乃至于一传十、十传百,真的就像猛火一样,不但焚烧自己,也焚烧与众生的善缘。又因为嗔恼众生的缘故,不但难以被众生包容,常常也会被人伺求长短而动辄得咎;未来世生活亦不得安稳,多诸众人之所恼害。所以才说: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大智度论》卷14里面也提到说:当观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 三摩地

2018-07-23

这则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正如黄龙慧南禅师说的人人尽有生缘处,每一个参禅人求悟,确实都是生缘处处,每一个人法身慧命出生的因缘,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都有,到处都有,你数之不尽。必须要具有这样不论在静中或动中,都一念不生,不缘外境,却又能提起一个参究的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才不会错失一切证悟的因缘。而这净念相续不绝的功夫,不正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忆佛念佛,都 三摩地

2018-07-23

谓数修数习数多修习为因缘故。得无加行无功用任运转道。由是因缘不由加行不由功用。心三摩地任运相续无散乱转。故名等持。(原标题:修禅定的过程,要经历9种心住) 三摩地

2018-07-23

而法身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但从无始世来,与无明心俱,痴暗因缘熏习力故,现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习因缘故,起妄相应心,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说彼法身,名为众生。若如是众生中,法身熏习而有力者,烦恼渐薄,能厌世间,求涅槃道,信归一实,修六波罗密等一切菩提分法,名为菩萨。若如是菩萨中,修行一切善法满足、究竟得离无明睡(生死大梦)者,转名为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