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除了〔种〕福田以外呢,还有心性的修改、改变,心性的改变也是福德的一种啊!那加上定力也够了,这样实证就是水到渠成;只要在正觉不离开,迟早都可以实证,这是我的想法! 那今天也没有特别准备什么来跟大家讲,但是我说的这个是最实际的,因为呢,「智慧」我可以教诸位一直往上走,但是你的「心性」与「福德」如果没有跟上来,学了这么多智 | admin 2023-03-30 |
|
![]() |
大慧以慈悲重故,肩挑护法重任,不计较个人在三昧修证上之得失;天童悟后以无余涅槃之实证为重,于增上心学(禅定三昧)上多所用功。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天童将舍寿,驰书大慧请主后事。慧至,问师(天童)安在,侍者曰:“无恙!”慧笑曰:“钝鸟!”天童闻,乃书一偈以遗大慧,中有“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之语。后世未悟之人,每认木讷寡言 | admin 2020-07-28 |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 admin 2020-06-08 |
|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 admin 2020-06-08 |
|
三地修学四禅八定之外,增上慧学还是要继续学,还是一切种智——三地之无生法忍慧;二地主修是增上戒学,初地是增上意乐及百法明门,三地是以增上心学为主要,增上心学就是以意识心来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让意识心可以增上,以便修证四地的无生法忍。可是这个时候也不能忽略到三地本身所应该要修的增上慧学,所以三地还要修学万法明门,这样地地增上:万 | admin 2020-06-08 |
|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 admin 2020-06-08 |
|
![]() |
大慧以慈悲重故,肩挑护法重任,不计较个人在三昧修证上之得失;天童悟后以无余涅槃之实证为重,于增上心学(禅定三昧)上多所用功。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天童将舍寿,驰书大慧请主后事。慧至,问师(天童)安在,侍者曰:“无恙!”慧笑曰:“钝鸟!”天童闻,乃书一偈以遗大慧,中有“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之语。后世未悟之人,每认木讷寡言 | admin 2020-06-03 |
![]() |
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们的心去安住在善法之中,或者是我们安住在忆佛的念当中,或者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这样的清净心当中。佛陀说把心安住在 | admin 2020-02-20 |
![]() |
而大乘菩萨行者亦修证诸法空相而证人我空,更复熏修般若实相智,由证得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现前证知诸法之本源即是此第八识真如心如来藏,故能发起般若智,现观一切法界皆由此第八识而有,现观一切法界之根源即是此第八识心,故能进修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学,乃至一切种智之修证直至成佛;断除三界惑及尘沙惑是成就佛菩提道的正因,实证真如心及一切种智得大 | admin 2019-09-06 |
![]() |
俗人怕无聊寂寞,佛子却能习惯于无聊寂寞;由忍受寂寞开始,渐次安于寂寞,乐于寂寞,享受寂寞;若逢放假三天,三天之中浸淫法乐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或者禅修止观——修增上心学;或者阅经思惟及证验八识心王诸法——修增上慧学;凡此皆须无聊之时、寂寞之中易可进修。心得定者,易可进修;精进修者,心 | admin 2019-06-19 |
![]() |
(五)以少功用令诸众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六)得身口意清净律仪。(七)超过一切恶道怖畏。(八)于命终时心得欢喜。(九)显扬摧伏异论。(十)一切豪贵威德尊严。犹自不能有所窥望。何况下劣少福众生。(十一)诸根成就。(十二)无能映蔽。(十三)具足摄受殊胜意乐。(十四)得奢摩他。(十五)毗婆舍那。(十六)难行之行皆得。(十七)发起精进。(十八)普护。(十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们的心去安住在善法之中,或者是我们安住在忆佛的念当中,或者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这样的清净心当中。佛陀说要把心安住在善的这一念,祂举的例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就是我们的心去安住在善法之中,或者是我们安住在忆佛的念当中,或者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无为的这样的清净心当中。佛陀说把心安住在善的这一念,祂举的例子说: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至於一般学佛人,为何要说归依三宝是断我见而证初果的首要条件呢?且举中有关白衣学法的圣教事例来说明,因为在声闻法中,凡是尚未在佛门中出家者,都在白衣之列,所以外道也是白衣之属:【尊者舍梨子及众坐已定,世尊告曰:舍梨子!若汝知白衣圣,善护行五法及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舍梨子!汝当记别:‘圣地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井尽,得须陀洹,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最后,我们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智顗大师所提出来的止观禅定的事修,止观禅定的修习方式,对于我们在修习禅定有直接的助益,对于三地菩萨要修习增上心学也是一样有所助益;甚至我们说,把止观的这个道理,把它应用在智慧度的修行上面,也是一样都可以发挥它的用处。所以在这个部分来讲,我们要赞扬智顗大师在止观方面所给我们的指导。不过我们这样整体判断下来,就是说可以看 | admin 2018-07-22 |
![]() |
惟其止观禅定事修之法,于三地菩萨修习增上心学者,得受其益;若论般若,不入别教七住,不入圆教相似即佛位。故天台宗不应立宗,应隶属一切佛教道场教门之内;并修正其五时判教之三与四时,令诸学人知其义理。此谓般若教法乃是别教法门,方等唯识经典亦是别教法门,而总相、别相、种智,有异有同,有浅深广狭之异,不可颠倒也。是故天台不应立宗,应回归唯一佛乘之全面修证。平 | admin 2018-07-22 |
![]() |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成佛有三个很重要的法需要成就,那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我们不断的在教导,也不断的在写,在讲《优婆塞戒经》时也常常带进来讲,特别是在增上班教导《瑜伽师地论》;以前还讲《成唯识论》、《解深密经》,还讲别的经典,譬如《楞伽经》,都属于增上慧学;只有增上慧学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才可能成佛,所以一切种智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剩下两个成佛条件是属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