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除了〔种〕福田以外呢,还有心性的修改、改变,心性的改变也是福德的一种啊!那加上定力也够了,这样实证就是水到渠成;只要在正觉不离开,迟早都可以实证,这是我的想法!     那今天也没有特别准备什么来跟大家讲,但是我说的这个是最实际的,因为呢,「智慧」我可以教诸位一直往上走,但是你的「心性」与「福德」如果没有跟上来,学了这么多智 admin

2023-03-30

大慧以慈悲重故,肩挑护法重任,不计较个人在三昧修证上之得失;天童悟后以无余涅槃之实证为重,于增上心学(禅定三昧)上多所用功。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天童将舍寿,驰书大慧请主后事。慧至,问师(天童)安在,侍者曰:“无恙!”慧笑曰:“钝鸟!”天童闻,乃书一偈以遗大慧,中有“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之语。后世未悟之人,每认木讷寡言 admin

2020-07-28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admin

2020-06-08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admin

2020-06-08

  三地修学四禅八定之外,增上慧学还是要继续学,还是一切种智——三地之无生法忍慧;二地主修是增上戒学,初地是增上意乐及百法明门,三地是以增上心学为主要,增上心学就是以意识心来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让意识心可以增上,以便修证四地的无生法忍。可是这个时候也不能忽略到三地本身所应该要修的增上慧学,所以三地还要修学万法明门,这样地地增上:万 admin

2020-06-08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admin

2020-06-08

大慧以慈悲重故,肩挑护法重任,不计较个人在三昧修证上之得失;天童悟后以无余涅槃之实证为重,于增上心学(禅定三昧)上多所用功。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天童将舍寿,驰书大慧请主后事。慧至,问师(天童)安在,侍者曰:“无恙!”慧笑曰:“钝鸟!”天童闻,乃书一偈以遗大慧,中有“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之语。后世未悟之人,每认木讷寡言 admin

2020-06-03

       俗人怕无聊寂寞,佛子却能习惯于无聊寂寞;由忍受寂寞开始,渐次安于寂寞,乐于寂寞,享受寂寞;若逢放假三天,三天之中浸淫法乐之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或者禅修止观——修增上心学;或者阅经思惟及证验八识心王诸法——修增上慧学;凡此皆须无聊之时、寂寞之中易可进修。心得定者,易可进修;精进修者,心 admin

2019-06-19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3

行者修学增上心学之最难者,过在不知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之差异,故不知方便转进之道。今既已入二禅,三种三昧之异同已经知悉,二禅后之三昧悉皆同属无觉无观三昧,行者依本书第一辑中之说明,自能渐次转进,勿烦再叙。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我们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智顗大师所提出来的止观禅定的事修,止观禅定的修习方式,对于我们在修习禅定有直接的助益,对于三地菩萨要修习增上心学也是一样有所助益;甚至我们说,把止观的这个道理,把它应用在智慧度的修行上面,也是一样都可以发挥它的用处。所以在这个部分来讲,我们要赞扬智顗大师在止观方面所给我们的指导。不过我们这样整体判断下来,就是说可以看 admin

2018-07-22

惟其止观禅定事修之法,于三地菩萨修习增上心学者,得受其益;若论般若,不入别教七住,不入圆教相似即佛位。故天台宗不应立宗,应隶属一切佛教道场教门之内;并修正其五时判教之三与四时,令诸学人知其义理。此谓般若教法乃是别教法门,方等唯识经典亦是别教法门,而总相、别相、种智,有异有同,有浅深广狭之异,不可颠倒也。是故天台不应立宗,应回归唯一佛乘之全面修证。平 admin

2018-07-22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三摩地

2018-07-22

成佛有三个很重要的法需要成就,那就是增上慧学、增上心学、增上戒学;我们不断的在教导,也不断的在写,在讲《优婆塞戒经》时也常常带进来讲,特别是在增上班教导《瑜伽师地论》;以前还讲《成唯识论》、《解深密经》,还讲别的经典,譬如《楞伽经》,都属于增上慧学;只有增上慧学成就,才能成就一切种智,才可能成佛,所以一切种智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剩下两个成佛条件是属于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归依三宝者,方是般若经中所说之「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不离有为法而信无为法」;如是之人,无妨以毗卢遮那世尊、卢舍那世尊为究竟归依,为究竟师,而又无妨以胜义僧宝中之诸地菩萨乃至未入地菩萨为师,岂可因凡夫身已披僧衣之故,便不以胜义僧宝身分之根本上师为师?岂符佛法正理?是故,悟后非唯归依自性三宝即可,以证悟之时道果犹未圆满故,只是初入佛法内门故,尚须 三摩地

2018-07-22

增上心学。几增上慧学。佛言。观世自在。初三学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增上戒学。禅波罗蜜增上心学。般若波罗蜜增上慧学。毗梨耶波罗蜜遍诸波罗蜜。观世自在。三种增上摄六种学事应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六种修行。几功德庄严。几智慧庄严。佛言。观世自在。增上戒学功德庄严。增上慧学智慧庄严。精进波罗蜜禅波罗蜜遍诸波罗蜜应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 三摩地

2018-07-21

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三摩地

2018-07-21

云何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楞伽经》疏:佛子欲出三界,但断一念无明即足;欲求成佛,则必须加修增上心学及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有二:一者般若空性——如来藏总相智,地前菩萨之胜行智也;二者唯识空性——如来藏别相智、地上菩萨之道种智与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也。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以四禅八定、 三摩地

2018-07-21

增上戒学完成之后,满心之后,完成了犹如光影的现观之后,祂要进入三地,要修学增上心学,也就是要修学四禅八定跟五神通、四无量心等等,因为这是三地的菩萨所要修证的内涵。三地菩萨修证了增上心学之后,祂完成了四禅八定、五神通,乃至祂可以因为祂的禅定三昧的实证之后,祂能够发起所谓的三昧乐意生身,也就是说这个三地菩萨祂有四禅八定、五神通,祂是可以发起意生身的。因 三摩地

2018-07-21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3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