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说这个也就是跟前面比就差很多了!所以以上中品三生的菩萨是阿弥陀佛要摄受什么?摄受那些持戒修善而不毁谤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念佛人,而且他乐学声闻法的这些念佛人----因为中品往生的菩萨所摄受者,乃是乐于修学解脱道的人。如果他在舍寿前能够很努力的熏习很多解脱道该有的知见,对于五阴十八界的法要,他能够如实的现前观察、多闻熏习,而且他也努力的持戒精严,以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赞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这个下品生的菩萨,下品上生的菩萨乃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样的人,他不造这个五逆的这个重罪,可是呢,他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舍寿的时候,这时候因为他造了这些破戒、甚至不净说法这些恶业,只是说他没有毁谤大乘,造了这些恶业,恶业的境界现前以后,但是他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与的善知识结下了善缘的这个少许的福德功德,能够因为遇了善知识,遇到善知识为他来开示。善知识怎么开示?善知识要替他赞叹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也要赞叹持戒、修定、修慧、修解脱、解脱知见。如果这个善知识,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知道下品三生的菩萨,他是阿弥陀佛摄受的大乘种性的菩萨,可是却是造恶犯戒的人,但是这些菩萨呢,他不毁谤大乘,虽然他造作了五逆十恶,可是同样可以能够往生。可是唯有一种祂不摄受,哪一种呢?就是祂不摄受那种毁谤大乘的!因为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有讲到:毁谤大乘法的人不摄受!造作五无间罪的人不摄受!所以《无量寿经》以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另外,例如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这样子开示,祂说:【依如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大乘起信论》)所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从真如心如来藏来说这理一心。念佛法门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体究念佛,亲见诸佛本源,就是见法身佛。例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者,修行福德资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其中修行福德资粮:读诵大乘,即是要我们阅读大乘经典,了解大乘经典所宣说的真如、佛性,强调了义、究竟、真实的义理。《法华经》也说唯一佛乘,无二无三,我们不该选择如羊车的声闻法或如鹿车的缘觉法,而是要亲证生命实相的道理,选择如大白牛车的佛菩提道呀!八个月来,每逢周二聆听平实导师别具只眼宣讲《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净土,是诸佛菩萨以大愿所成的清净国土,有弥勒净土、弥陀净土、药师净土等,狭义的净土专指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的根本方法就是念佛。一、念佛三昧念佛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的修行法门,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念佛法门亦有其次第性。念佛一般从持名念佛入手,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净双修路程及禅三共修期间心得国小的时候,同学间吵架,心里就想:“一样都是父母生出来的,为什么要吵来吵去,分你我,争来争去?”国中的时候又因为姐姐的一句话,深深埋在我心底:“想要学佛法,就要到极乐世界去修学!”心想不知要如何去极乐世界?听起来好殊胜喔!也很有信心自己可以找到去的方法,只是不知是未来的哪时?不急!等待因缘吧!在专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乘所证之解脱果,不能证得佛菩提果。或者多属误认行善即是佛法者,便以为世世行善而不取无余涅盘者,即是修行大乘佛菩提;如是等人虽有大乘种性,却因善知识之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却是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的人所往生,所以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久了。在《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世尊有这样的一段开示:你们在娑婆世界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订的各种禁戒,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一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正法、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立刻得到初地乃至八地无生法忍。这样的修行法门,远超胜于本愿持名念佛的法门,因此我们要呼吁:弘扬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非常非常的好,但是请不要用本愿念佛的法门来排斥弥陀世尊其它的四十七个大愿,也不要排斥其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下品往生的人都是属于造恶业,但不诽谤大乘、不诽谤菩萨藏、不诽谤的人所往生,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久了。《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修学禅法或者体究念佛的法而没有悟的话,他发愿往生极乐,平时不诽谤大乘、不诽谤、不诽谤圣人,还可以得到上品中生。如果真悟了,就是上品上生,往生就立刻得到初地乃至八地无生法忍。这样的修行法门,远超胜于本愿持名念佛的法门,因此我们要呼吁:弘扬本愿念佛的净土法门非常非常的好,但是请不要用本愿念佛的法门来排斥弥陀世尊的四十七个大愿,也不要排斥的佛法的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二节禅净双修之事例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目录一、前言1二、禅略说1(一)什么是禅?1(二)禅应如何修行2(三)禅悟的实质4(四)关于禅的简略辩证51、禅不同于禅定52、做主的一念心非禅63、能知能觉的妄心不是真心64、呼吸不是真心65、虚空不是真心66、入定的能看的心不是真心67、无所不在的能量不是真心78、永远不变异的心不是真心79、感觉或见闻觉知性不是见性7(五)学般若禅须知71、必须要修集福德资粮72、必须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与净土是我国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行门。参禅以在娑婆世界求悟为目标,而净土法门主要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标的。实修大乘之行门大乘佛法的行门,统摄于禅与定;八万四千法门,皆汇归于净土,故禅与净土圆融无碍。净土之念佛法门有多种,譬如《佛说阿弥陀经》说持名念佛,《观无量寿佛经》说观想念佛,《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系念思维念佛,《楞严经》说念佛圆通法门(念佛三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又与大乘众菩萨俱,普贤菩萨、妙德菩萨、慈氏菩萨等,此贤劫中一切菩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善思议菩萨、信慧菩萨、空无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慧上菩萨、智幢菩萨、寂根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具诸菩萨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之法。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于无量世界,现成等觉。处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