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诸乘经律论也(不同瑜伽论中显了教是多分大乘藏教)二密教者。瑜伽灌顶五部护摩三密曼拏罗法也(瑜伽隐密教是多分声闻藏教)三心教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法也。次一法轮者。即显教也。以摩腾为始祖焉。次二教令轮者。即密教也。以金刚智为始祖焉。次三心轮者(义加此轮)即禅法也。以菩提达磨为始祖焉。是故传法轮者。以法音传法音。传教令轮者。以秘密传秘密。传心轮者。以心传心。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禀学大乘唯识瑜伽中边等论金刚般若经因明声明医明王律论等。并依承智护进友智友三大论师。复游双林经八塔。往来瞻礼十有八年。闻南北竺颇尚持明。遂往咨禀。彼有灌顶师名达摩耶舍。见慧勤重可教。授瑜伽法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印契经。于一年诵彻三千五百余颂。常闻支那大国文殊在中。锡指东方誓传佛教。乃泛海东迈。垂至广州风飘却返抵执师子国之东。又集资粮重修巨舶。遍历南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不可思议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慈悲喜已。得住极爱一子之地。善男子。云何是地名曰极爱复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大欢喜。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视诸众生同于一子。见修善者生大欢喜。是故此地名曰极爱。善男子。譬如父母见子遇患心生苦恼。愍之愁毒初无舍离。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心生愁恼忧念如子 | admin 2018-07-19 |
![]() |
悉能具知一切方等大乘经典甚深义味。譬如男女于明净镜见其色像了了分明。大涅槃镜亦复如是。菩萨执之悉得明见大乘经典甚深之义。亦如有人在闇室中执大炬火悉见诸物。大涅槃炬亦复如是。菩萨执之得见大乘深奥之义。亦如日出有千光明。悉能照了诸山幽闇。令一切人远见诸物。是大涅槃清净慧日亦复如是。照了大乘深邃之处。令二乘人远见佛道。所以者何。以能听受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故 | admin 2018-07-19 |
![]() |
菩萨摩诃萨修习大乘大涅槃经欲见佛性。是故修习少欲知足。云何寂静。寂静有二。一者心静。二者身静。身寂静者。终不造作身三种恶。心寂静者。亦不造作意三种恶。是则名为身心寂静。身寂静者。终不亲近四众。不预四众所有事业。心寂静者。终不修习贪欲嗔恚愚痴。是则名为身心寂静。或有比丘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有心寂静身不寂静。有身心寂静。又有身心俱不寂静。身寂静心不寂静者 | admin 2018-07-19 |
![]() |
我亦于诸大乘经中说有十方佛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三善男子。如是诤讼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若人于是生疑心者犹能摧坏。无量烦恼如须弥山。若于是中生决定者。是名执着。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执着。佛言。善男子。如是之人若从他闻。若自寻经若他故教。于所著事不能放舍。是名执着。迦叶复言。世尊。如是执着为是善耶是不善 | admin 2018-07-19 |
![]() |
得如法忍首楞严等无量三昧如是等辈闻大乘经终不生疑。善能分别宣说三宝同一性相常住不变。闻不思议不生惊怪。闻种种空心不怖懅。了了通达一切法性。能持一切十二部经广解其义。亦能受持无量诸佛十二部经。何忧不能受持如是大涅槃典。何因缘故。问憍陈如阿难所在。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谛听谛听。善男子。我成佛已过二十年住王舍城。尔时我告诸比丘言。诸比丘。今此众中谁能为我 | admin 2018-07-19 |
![]() |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有一天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应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排字的工人﹞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千比丘因为有四禅也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所以许多道场把意识心修行清净一念不生之后,故意不去了别六尘,就说是证得无分别心了,那其实仍然是意识觉知心,其实是仍然在不断了别六尘的,不是真的无分别心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正确修行方法,是错误的修禅方法。真实的佛法,是继续保有意识觉知心的分别性、了知性,而去亲证另一个在六尘外能做种种了知的第八识如来藏,祂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中的一切法,这才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禅」就是佛陀的「教外别传」,也就是佛陀以这个「禅」来作为宗门的印证,来确认证得这三界法的实相,因此以「禅」来概括这取证的实相心;缘于大乘佛法以此第八识实相心为教理的核心,故强调以实证这实相心的宗门「禅宗」的禅,又称为「宗门禅」,然而这「宗门禅」并不外于教门的教理,因此宗门、教门不二,故禅宗证悟的人可以深入般若教典而能无疑滞。禅宗的法门就是以「顿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由于大乘了义宗门已经中断千年之久,因此如何平衡度众与久住的智慧,也是学人普遍缺乏的知见。因此,目前平实导师身为在人间唯一代表佛陀的法主,于每次的禅三中皆会咐嘱,悟后应当守护密意,不可随意使用机锋,不可以未获得同修会的同意而私下弘法等等,便是为了教导学人应当如何隐覆说义的智慧。所以,平实导师的咐嘱,也就是教导学人不应亏损如来的智慧。因此,何谓盗法呢?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大乘无我观》页100)这个真的很难解说清楚,只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才会了解平实导师这一段话所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还没有亲眼看见佛性的人,是很难了解的。佛性其实就是第八识的见分,可以简称为“如来藏的本觉之性”;平实导师在近日出版的《楞严经讲记》中,曾经引述世尊的开示而说佛性是“觉精”,也就是本觉的精明之性。已明心的读者们如果想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由此看来,只有证得真如的人才有被作受记的因缘,广修福德而没有大乘见道智慧的人都不可能离开四相,都永远不可能得到佛授给记别。这一段讲的正是这个道理。释迦佛于因地时,听人家说然灯佛要从此经过,就以自己的身体和头发铺在湿泥地上,让然灯佛从他身上走过去,因此而发大愿,蒙然灯佛开示而得证悟无生,当场即被授与成佛的记别。在人间并不是能够常常值遇诸佛的,当时他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此是我永嘉玄觉决定而不改易的真实说,我也用这个亲证的如来藏的妙理,来表显真实第一义谛的大乘教,如此实证而得决定之人才是真实出家的僧宝,若是有人不肯我这个说法,那就由他任意的依他的情识臆想来徵诘,我是不可能被诘倒而改变说法的。想要证悟大乘真谛之禅和子!应当直接的截断弯曲缠绕的种种葛藤,而向根源寻觅,这是诸佛世尊亲所印可的大乘真谛宗旨;若是要舍本逐末而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综合上面所说,作个结论如下:密教行者误会大乘经典所说,认为识大有了别性,也就是他们所认知的真心有了别性,所以才要保持这个真心,时时觉醒著可以作种种分别,因此落入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离念灵知当中,以证得此一念不生了了常知的意识心,而说已证得涅槃乃至成佛。然而这样的说法,完全迥异于释迦世尊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在六尘分别”,与释迦世尊所说的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如来即为此常见外道而说大乘禅法的灭六见之法。其次「无有我者」是指断见外道,同样在六种见处中错认生灭的五阴可以独自存在,不必有五阴之外的第八识真我如来藏,所以有情一生寿终五阴灭尽则归于断灭空无。例如释圣严认为:圣严法师(以下称师):涅槃并不是一个东西,涅槃是当你体验、了解,以及认知到一切皆空。透过修行,你将逐渐经验到没有一个能执取的真实空间或时间。因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天人皆是大乘器,草木亦称三宝名。处处园林如绣出,重重楼阁似生成。(所闻净土如此。)诸贤莫怪归来晚,见说芙蕖始发荣。(结归谁不求生。)却望(二字贯下六句。)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黄莺韵美春长在,玉树枝柔岁不凋。流水有声随岸转,好华无数逐风飘。野人自选归来日,何待诸贤折简招。(豪杰之士。)此邦潇洒乐无厌,遥羡(二字贯到底。)诸人智养恬。座用真珠为 | admin 2018-07-17 |
![]() |
他将大乘“究竟解脱”的佛法带回了东土,现在的我们才能唾手可得的去了解大乘佛法,修学大乘佛法。玄奘法师简介: 玄奘法师生于公元602年,664年往生。 据说玄奘菩萨就是为了去西天求得弥勒菩萨所著的《瑜伽师地论》,所以在28岁时开始西行印度取经,这段期间历经共17年的艰辛万苦,回国时已是45岁左右。 玄奘菩萨一生所翻经论,为中土一切译师之最, | admin 2018-07-06 |
![]() |
被天竺外道与佛弟子尊称为解脱天、大乘第一义天。他深解如来经中所说的法义,而在回国后,翻译了许多经典,后来接受佛教界的请求而写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深入解释这八个识的自性等。可谓甚深广大、胜妙无比,至今流传不歇。中国佛教史上,玄奘菩萨不是唯一证悟第八识的佛子,禅宗开悟所证同样也是第八识。禅宗二祖慧可悟得如来藏,菩提达摩以《楞伽经》印证他开悟 | admin 2018-06-20 |
![]() |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逢此殊胜日,广做功德,回向、祈愿一切有情众生善根增长、皈命三宝、修学大乘、早证菩提!回向佛法常兴、正法久住、国运昌隆、风调雨顺、灾劫消弭、社会祥和、人民安乐、善根增长、干戈永息、世界和平!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也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释迦牟尼出生、出家、成道与涅槃之具体时间,经典以及相关史书记载不一,多认为佛陀 | admin 2018-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