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谨以此文献给一切末法众生,愿您们都能有福德与智慧亲近具备真修实证的明师,远离徒有其名的名师,学法无碍,早证菩提!阿弥陀佛!)在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有一些问题想请问亲爱的读者们:第一、将佛教道场建筑得金碧辉煌、又高又广,就是道场吗?第二、徒众众多的道场,就是好道场吗?第三、名声及徒众广的名师,就一定是真善知识吗?第四、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名声远播,就 三摩地

2018-07-23

邪见邪法的在家出家法师们,吸取了佛教资源,壮了势力后,必定会排挤到未来了义的生存空间。有很多法师跟我讲(陈履安居士也这样跟我讲):萧老师︰你就说你的法,我们说我们的法,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说你错、你亦不说我们错,各人弘各人的法就好了。我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同意;为什么会有《集》出版?因为我们不说他错,结果自在居士反而说我们的法错,派人渗透,把我们整 三摩地

2018-07-23

车停下后,我瞥见了车道上的那棵日本槭树和它旁边坐着的三个人。坐在两边的是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中年妇女,中间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莫里。一看见我的老教授,我惊呆了。我有十六年没有见到他了。他的头发更稀了,几近花白,形容枯槁。五分钟后,莫里拥抱了我。我的老朋友,他轻声说,你终于回来了。进屋后,我们坐在一张胡桃木的餐桌旁,靠近一扇能望见邻居宅 三摩地

2018-07-23

印光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清末民初,正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陷入空前劫难之时。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要问,我们对于生死的认知、对于烦恼的认知正确吗?佛法中对于生死、对于烦恼又是怎样看的呢?家都很熟悉摩诃般若波罗蜜!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呢?简单的讲,就是智慧到彼岸。摩诃的意思是,般若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智慧,那波罗蜜呢?就是到彼岸——就是渡过生死海到达解脱的彼岸。那么佛法对于生死以及烦恼的看法,说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意思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它陪伴了我三年,1086个日夜,我细心呵护它的光泽和分叉,它给我随风飞扬的温柔和潇洒,就算是个人,也没有这么亲密无间过吧!细想来,怎能不责怪自己的薄情和寡意?越长,越接受不了有负于人,这种亏负的感觉远比被亏负要难受得多。不是要显示自己有多高尚,事实上,相比较自责后的高尚,我宁愿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心中有愧总是让人不那么轻松。很难过,我常常跟着习性伤害 三摩地

2018-07-23

记得几年前,媒体有一则报导说,有一位女士自认为长得奇丑无比,于是到法院控告她的母亲,为什么其他的兄弟姊妹都长得那么庄严,而独独把她生得如此丑陋呢?您觉得她的母亲有能力决定把她生成这个模样吗?到底是谁把我们创造成这个样子啊?难道只有父精母血、四和合就能成就有情众生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每个人出生时都应该像工厂里面的机器做出来的产品一样,因缘果报也 三摩地

2018-07-23

世亲菩萨最初是在小乘萨婆多部出家,博学多闻,遍通小乘三藏,因为立志改善有部教义,所以就前往迦湿弥罗国研究《毗婆沙论》的要义,四年以后学成归国,就开始为众讲解《毗婆沙论》,一天作一首偈,总共作了六百首偈,称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在印度又称为聪明论。世亲菩萨起初广造小乘论着,肆宣扬小乘教义,并且主张乘非佛说,不信乘法。世亲菩萨的兄长无着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之心,率性耿直,每多慈悯众生而欲救之;是故若见师误导众生,令诸众生同入邪道、久修不证、虚耗资财光阴者,辄生恻隐之心,不忍独善其身,乃行方便而为众生委婉说之。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多崇拜表相师、习以成风;诸方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 三摩地

2018-07-23

今时佛教有患存焉,谓外道化、世俗化、法义浅化、密意失传、悟后进修诸地之道次第混淆,此五乃佛教未来弘传之患也。意摘要:1、佛教之密教化,消灭佛教于众人不知不觉间;2、佛教世俗化、浅化后,则与外教之行善无异,则佛教之胜妙、了义、究竟之特质便随之消失;3、佛学之学术研究,唯能增长意识思惟,唯能令行者意识执著性增长;唯能令诸破坏佛教之欧美研究佛教者,遂 三摩地

2018-07-23

亲爱的儿子:我有时候会叫你哥,你知道为什么吗?当你在产房门口被推出来时,我以为我会很激动,我以为你也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哭得惊天动地,向这个世界宣告着你的光临。但其实不是,根据当时的录相记载,你很淡然的看了我一眼,眼神既不熟悉也不陌生。这让我想起概6个月前,我在不丹见到的那个年轻的转世的样子,他只有十六七岁,却是六七十岁人的神情,我看见你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甚至连电视都『借』哩!你说,美国人笨不笨?无条件退货的漏洞这么,他们竟然都不知道!」来年,我到日本,在当地做事的朋友招待我,出入都开车。我问:「东京地狭人稠,不是很难停车吗?」「没那么严重啦!政府规定要有停车位才准买车,所以车子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他说。「哇!那你有停车位喽?一定贵得吓死人对不对?」「你怎么跟日本人一样笨!先租个停车位,等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得比较久的比丘尼来求教。其中她们遇到第一位,给她们的劝告竟然是叫她们要还俗;因为这位比丘尼看到这么多豪门妇女她们的衣服、衣钵都非常好,所以她想:她们如果还俗的话,那接下来这些东西可不就都是我的了,这样三衣一钵或等等就可以变得很多钵。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 三摩地

2018-07-23

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是!迦叶!如来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 三摩地

2018-07-23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利益事。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 三摩地

2018-07-23

一方面,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 三摩地

2018-07-23

他就问:佛是什么样的人物?值得你这样诚心供养?朋友就把佛的功德略说明了一些;给孤独长者听了,心想:假使真的如此,那我一定要去面见?天还没有全亮,他的朋友还没有请佛,给孤独长者就先去见佛了。佛知道他有善根,就向他开示;开示完了,他证得了初果!给孤独长老当场就向佛禀白说:请您也来我们的国度,受我供养!佛就问:你那边有精舍园林吗?不然你怎么供养我呢?给 三摩地

2018-07-23

乘佛法中,真实的佛法是经、律、论里面所指示的真如佛性,那才是禅所讲的真实的佛法,叫做,叫做禅。如果在生活中去练习不受顺逆环境影响而产生爱憎之冲动,那是声闻人断烦恼的法门,或说那是菩萨声闻伏断烦恼的修行法门,那不是禅。那只是修禅之前所要做的前方便,不是禅,不是六祖这两句偈所说的佛法。禅不是色、声、香、味、触、法,不是眼、耳、鼻、舌、身、意,也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对菩萨来讲,遇到往世的亲缘眷属,彼此有这一种相系相属的特殊感情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不要把它变成欲界爱的现行,反而应该把它变成一种互相的增上力;菩萨本来就是有慈的心行,所以遇到多劫的亲密眷属,这种习气种子的现行,能够把它转为佛菩提道的增上,把对方设法摄受进入正法当中,家都在佛菩提道上成为菩萨道侣,而不是落在世间男女爱恋的行为当中;这样的差别,我们应 三摩地

2018-07-23

当年世尊宣说如来藏法时,因为太胜妙了,慧菩萨摩诃萨悲悯众生,就问: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世后,谁持为我说?世尊答: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慧汝谛听:有人持我法,于南国中,有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公元五世纪初,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出《龙树菩萨传》,这部传记是目前所见最早有关龙树生涯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