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阿僧祇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量无边的真常功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优婆塞戒经》云:〖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如来所行与如来的戒定慧,全部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如来行一切行、如来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生,都不曾有过一念是为自己而修的。如果心中想着:我修增上慧学、增上 三摩地

2018-07-21

究竟何为法身呢?《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佛之法身即无垢识。那什么是无垢识呢?无垢识是很多学佛人熟悉的《心经》中提到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如来藏(注7)在佛地的称谓。无垢识无色无相,所以佛的法身也无色无相,所以佛的法身不说法。有的学佛人听到有人讲真佛不说法、说法不真佛时会:真佛不说法,那住世示现的都是假佛?那我们学佛做 三摩地

2018-07-21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我某甲亦发如是大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花,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花,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 三摩地

2018-07-21

世尊!当云何修?善男子!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缽那香象之力,众生乐见无有厌足,是名身胜。云何如法住胜?如来既自得利益已,复能怜悯救济利益无量众生,是名如法住胜。云何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三摩地

2018-07-21

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同时断除一切习气种子的随眠,不再有习气种子随眠在第八识中了,这样修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四种涅槃。佛地所具足的四种涅槃,诸位熟知的是阿罗汉所得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这两种涅槃,菩萨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样要 三摩地

2018-07-21

涅槃即是法身真如之别名,涅槃乃依真如不受生之现象而立名,非离如来藏而有涅槃可证,是故涅槃非是死已断灭。法身者有自性法身与自受用法身二种,自性法身谓佛地真如纯净无瑕,第八识中唯持旧种,不受新熏,不复有种子变易生灭,永断二障一切烦恼种子随眠,一切佛之自性法身悉皆如是,故名身等。如弥陀赞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三摩地

2018-07-21

以一分学者毁谤如来教,称如来为凡夫,不信诸希有事;于不信处,以大乘法典非必集结所出,以大乘法典非同于小乘法,乃至大乘法典非易能知晓,更者以大乘法典所说实际难可亲证,所以恶意兴谤,弃之一旁。如是之人直是唯一信受小乘经典;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若更不清楚小乘义理者,则取断灭空,以为不空处乃是非知非晓,以涅盘惟空;如是之人,自然不信受如来!如是之人原本尚且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 三摩地

2018-07-21

《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当观如来有七胜事:一者身胜、二者如法住胜、三者智胜、四者具足胜、五者行处胜、六者不可思议胜、七者解脱胜。如果每一个学佛人仔细观察、了解佛的这七个方面的殊胜之事,也一定会对佛升起无穷的敬仰!一、关于佛之身胜《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云何身胜?如来身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所严饰,一一节力敌万八十伊罗鉢那香象之力,众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十号经》卷1说,佛有十种功德名号,即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果我们了解佛的十种功德名号的由来,就能大略了知佛的境界相了,就知道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无法测度佛,何况我等众生?因此对佛的殷重恭敬心就会油然升起。一、佛为什么被称为无上尊(同无上士)呢?佛在《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中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烦恼及习都尽;声闻、辟支佛但烦恼尽,而习气有馀。须菩提问佛:「世尊!三种断,是有为、是无为?」佛答:「皆是无为。」复问:「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佛答:「是法无相、无量,云何可得差别?」复问:「世尊!若无差别,云何说是断中有馀、是断中无馀?」「须菩提!是习不名真烦恼。」有人虽断一切烦恼,身、口中亦有烦恼相出;凡人见闻是相已,则起不清淨心。譬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善男子!若人受持优婆塞戒,欲净戒者,当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则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贪瞋痴断,具足成就一切善法。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诸佛有二种清净法:第一是庄 三摩地

2018-07-21

论坛上有曹兄质疑佛陀,以凡夫知见来窥测如来,此举动如同没有学佛的愚人,将来只是多障碍自己的道业,异想天开的越多,只是让自己将来更加的辛苦,不论是继续轮回,或者是求取佛道,都是障碍!因此奉劝网络上一切大众,若是不知此理,随说着去,切莫于此留下证据!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 三摩地

2018-07-21

或谓:诸佛为何示不一直住世教化众生,而现出世、涅槃相?对此《华严经》卷五十二(八十卷本),普贤菩萨言:佛子!诸佛如来为令众生生欣乐故,(以应化身)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应化身)示现涅槃;而实(法身)如来无有出世,亦无涅槃。何以故?(法身)如来常住清净法界,随众生心(以应化身)示现(出世与)涅槃。或谓:诸佛可以化身无数,为何不在每个众生面前化 三摩地

2018-07-21

606,b4-c23)以何缘故,如来及僧在于婆罗门毗兰若聚落,三月之中食马麦耶?善男子!我于昔时知此婆罗门必舍初始请佛僧心,不给饮食,而故往受请。何以故?为彼五百马故。此五百马于先世中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近恶知识,作恶业缘;恶业缘故,堕畜生中。五百马中有一大马,名曰日藏,是大菩萨。是日藏菩萨于过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劝是五百小马发菩提心;为欲度此五百马 三摩地

2018-07-21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没有一尊佛会入涅槃,因为涅槃就是祂如来藏所显示的,如来藏在佛地称为无垢识,无垢识就是代表说再也没有无明的垢染,在没有无明垢染下,得到究竟之觉;这种情况下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佛所说的这个八识的正理,这六七八就完全可以相通。你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心完整的相貌,完全没有遗漏。虽然十地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烦恼及习都尽;声闻、辟支佛但烦恼尽,而习气有馀。须菩提问佛:「世尊!三种断,是有为、是无为?」佛答:「皆是无为。」复问:「世尊!无为法中可得差别不?」佛答:「是法无相、无量,云何可得差别?」复问:「世尊!若无差别,云何说是断中有馀、是断中无馀?」「须菩提!是习不名真烦恼。」有人虽断一切烦恼,身、口中亦有烦恼相出;凡人见闻是相已,则起不清淨心。譬 三摩地

2018-07-21

六个阶段讲的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六个阶段,然后就成为妙觉、如来了。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