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来进入极喜地,及进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是此真见道也。此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说这灌顶住的菩萨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已经是真实佛子而不是名义佛子了,已经能为诸佛及大菩萨分担弘法的重任,这时当然是具足无量数的如来妙德啊!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实相般若的智慧,当然也函盖了解脱道的部分妙德。既然具足如来示现的无量妙德,从此以后就可以对十方如来与一切众生都随顺了。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菩萨修到等觉、妙觉,还是有上士,因为还有诸佛超越于他,只有诸佛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不论七住以上亲证如来藏有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贤位菩萨,或初地以上证得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的圣位菩萨,乃至等觉及妙觉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位,都还不是佛。因为佛是超越菩萨,已经成就了佛菩提道,也就是祂是修学菩萨道的究竟果位。至于不回心的阿罗汉,因为急证涅槃,只修习解脱道,并不修学佛菩提道,所以对于万法本源这实相心如来藏是不知也不证,而他所修习的解脱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七住位菩萨明心了,就有实相般若智慧,而阿罗汉不知不证实相法界;乃至菩萨修到等觉、妙觉,还是有上士,因为还有诸佛超越于他,只有诸佛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称为无上士。诸佛的第七个名号,叫作调御丈夫,调就是把众生加以调柔降伏,御就是加以教导,调御众生不光是靠智慧,还要有大福德,威德很大而成为大丈夫;能行一切人所不能行,能忍一切人所不能忍,能说一切人所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 四、结语大乘成佛之道,非唯第二转法轮之般若系诸经所说实相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亦须再进一步求证一切种智增上慧学。般若既以亲证如来藏为始,依所证如来藏才能现观如来藏的中道实相义;而一切种智增上慧学,则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如来藏自性妙义,以及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等增上慧学为本;以亲证万法根源如来藏心体中所含藏之一切种子已具足故,名为圆满成就一切种 | admin 2018-07-21 |
![]() |
2、二转法轮:也叫二会说法(二会也叫般若会),以弘演大乘般若中道、法界实相般若之总相智与别相智为主,所度部众为三贤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众。3、三转法轮:也叫三会说法(第三会也叫方等会),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为主,即是方广经所说诸地菩萨应修证之一切种智究竟了义妙法,乃是唯识增上慧学,所度部众为登地以上之菩萨。佛法有五乘之分:人乘、天乘、声闻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这个成佛的正理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义理,也是修学唯一佛乘的;这当中包含了实相般若智慧以及如来藏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这就是佛世尊在第二转及第三转法轮所教授的成佛之法。所以,成佛之道必须具足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并不是单修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解脱道就可以说它是成佛之道。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不停的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样的中道观行实证所产生的智慧,就是实相般若智慧,这时就表示你明心以后已经有了般若德。这时,如果你是个画家,那么你画完一幅画,在落款的时候,可以写上二德子的名号,也可以刻一个二德子印章盖上去,你够资格了。然后你再来观察现在生死之中有没有涅槃境界存在?你将会观察到:原来你正在生死轮回当下,已经是住在涅槃中了!这可不是外道涅槃哦!因为这不是欲界中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无学有如是法无我智,然而,此法无我智未与实相般若相应,不能证知诸法无我之实相,怒能证知诸法法性之无我性,所以不是真正的法无我。菩萨不然,依如来藏之亲证及领受其性,证知如来藏法性之无我性,证知如来藏所生十八界、五蕴、十二处之无我性,也证知如来藏及蕴、处、界所共辗转而生之一切法都无常恒不坏之我。如是菩萨法无我智,下自初地所证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法是依什么东西来讲四圣谛呢?大乘法是依实相法界,也就是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为体,以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但是,二乘则只是依着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如今时证悟之菩萨,有时也会取用智者大师的著作,来宣讲佛法;此如平实早年也曾宣讲智者大师的童蒙止观,未来也可能宣讲他的《释禅波罗蜜》和重讲《童蒙止观》;但是智者大师其实并没有悟得如来藏,所以没有实相般若的智慧,只有相似般若的智慧,所以是五品位的贤人;但是已经证悟的菩萨,却也可以拿智者大师所造的禅定方面的著作来宣讲,藉智者大师的著作,而将般若的真正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这成佛的正理就是佛菩提道,也就是大乘佛法的义理,也是修学唯一佛乘的,这当中包含了实相般若智慧及如来藏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这就是佛世尊在第二转及第三转法轮所教授的成佛之法。所以,成佛之道,必须具足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并不是单修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解脱道,就可以说为成佛之道。自古以来,有许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不停地打坐、修学禅定,使妄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六识论为前提而修行者,声闻解脱道的修习,尽劫亦不能断我见、不能实证初果,永被三缚结所系;依六识论修习佛菩提道(参究禅宗以求证悟般若),必堕意识境界中,永劫不能实证如来藏,无法证得第八识的真如法性,不能生起实相般若智慧。所有六识论者精进修习佛法,皆必偏差而枉修一世。二、必须重视方法论:1.不论声闻人所修解脱道,或菩萨所修成佛之道,都必须有完整的理论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的四圣谛,并非只有二乘菩提中才有,其实四圣谛是贯通三乘菩提的;只是大乘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成就一切种智而成佛道;二乘则是只依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从二乘菩提来说,一切法都摄入四圣谛中,因为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吃饭走路均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笃定安心;起心动念较有把握,心波平静,待人详和;日用之间,不离声色、不即声色;亦较能不执定境而住定;再读《金刚经、维摩诘经、六祖坛经》,这些文字般若彷佛在在活生生印证所悟的实相般若,真正知道何谓“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导师在结三时叮咛:“悟后可将忆佛之念放在觉知心中。”遵师嘱照做之后,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是心行不正之人,却又目空一切,高座说法,以慢待人,若闻平实名号时,明知平实之法正确无讹复又深妙,绝非自己臆想之所能知,却生卑慢之心,加以贬抑,皆非心地正直之人也!无怪乎学佛日久却离日远,无怪乎彼等诸人永与第一义谛绝缘,永与解脱道绝缘,良有以也!今时大乘佛法学人,若欲亲证实相般若者,若欲亲证法界体性之真实相者,当从大乘禅宗之参禅法门究明心性入手,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彼等亲证二乘菩提解脱果之声闻四果圣者,或已经具足四禅八定之外道与佛门中人,境界虽超教之上帝,然由于尚未证得实相般若故,皆不能亲入菩萨位中,皆不能进入内门而亲修菩萨道,皆不能证知般若,更不能亲证道种智;如是世俗法中必为大众所崇拜之世间圣人,尚不可言已知佛法,何况未证四禅八定之上帝与星云,何况未断我见之上帝与星云,云何可言已知佛法?若是未证二乘菩提,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觉知心坐至平静无波时,只是制心一处之禅定境界,犹是意识心,未曾悟得实相心;即使修至澄澄湛湛、犹如凝玉,从实相般若观之,也只是黑山鬼窟、冷水泡石头,还须大悟一番,始得亲见本来面目,方知中道实相。设或有人不信此言,何妨以一念不生之境界来印证此一公案?还能印证得么?那麻谷宝彻禅师未悟之前,参问马大师实相如如不动之理时,马大师只是答个急字,究竟是什么意?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般若有三种,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实相般若者即是真智,乃诸人脚跟下一段大事,辉腾今古,迥绝知见,净裸裸赤洒洒者是;观照般若者即是真境,二六时中,放光动地,闻声见色者;文字般若者即能诠文字。即如今说者听者,且道是般若不是般若?古人道:“人人有一卷经。”又道:“手不执经卷,常转如是经。”若据此经灵验,何止转重令轻,转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