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简单跟大家说,解脱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对治烦恼,佛菩提道就是教大家如何开悟——明心见性,然后于诸法能够真正得到自在。最后跟大家分享,前人梁启超曾经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他说在寒冬里面晒太阳的滋味非常的舒服,但是“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学佛过来的人,我们都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如果了解到说,我们是为了要对治烦恼,所以才要降伏的话,那么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的分寸的拿捏,也就能够了然于心了;不必刻意去排除所有男女的感情,只要他继续能够符合在菩萨道上修行的原则跟修行的这些目标的话,那么男女之间照样也可以有感情的。再来,关于亲子之间的话,既然在家的话,选择在家修行的方式的话,既然也有了眷属了,亲子之间的这些感情是必然会有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对治悉檀:众生欲求出离三界,但是困于种种烦恼所缠,无法出离;「大医王」佛陀乃施设各种善巧方便,应病予药,令众生能对治烦恼障难,因此离障解缚而证得三乘解脱果,称为对治悉檀。三、为人悉檀:人类等诸有情众生之根性八万四千,佛陀善观众生根器,随各人心性之差异而施设及开示各种不同之修行法门,乃是为人悉檀。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如果了解到说,我们是为了要对治烦恼,所以才要降伏的话,那么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的分寸的拿捏,也就能够了然于心了;不必刻意去排除所有男女的感情,只要他继续能够符合在菩萨道上修行的原则跟修行的这些目标的话,那么男女之间照样也可以有感情的。再来,关于亲子之间的话,既然在家的话,选择在家修行的方式的话,既然也有了眷属了,亲子之间的这些感情是必然会有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治烦恼受乐行禅。起诸功德禅。起利益众生禅。般若波罗蜜有三种。所谓观世谛般若。观第一义谛般若。观利益众生般若。观世自在。是名诸法波罗蜜各有三种差别应知。观世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以何义故说诸波罗蜜名波罗蜜。佛言。观世自在。有五种义说名波罗蜜。所谓不着。不悕望。无过。不分别。回向。观世自在。不著者。所谓不着诸波罗蜜相违事。不悕望者。于诸波罗蜜受用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无染著者。谓不染着波罗蜜多诸相违事。无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 admin 2018-07-21 |
|
|
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吉罗,即突吉罗,所有犯戒种类中最为轻微的一类〗,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即地狱〗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对治烦恼。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