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我们说求生极乐世界,修净业三福容易往生。念佛还有一个很殊胜的现世得利的法,那就是说:做了五逆重罪,也能凭借过去生所种善因,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开示念佛的缘而生极乐世界。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逆重罪,做了这五逆重罪,无间地狱有份啦。杀父杀母要判刑。一般人认为我被判了无期徒刑或三十年有期徒刑。服完刑期出来了,就没事了。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么信有极乐净土,要怎样才能往生呢?还要相信极乐世界真的是殊胜、清净、庄严。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为弥陀的愿太大了,太慈悲了。相信这一点以外还要相信什么呢?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是没有限量的。如果不相信祂寿命无量的人会说:“唉!我还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后我死了,弥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还去做什么呢?”就不发愿往生了。所以必须相信弥陀世尊的寿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己发的愿叫小愿。能不能去?可以去!只要条件能符合所发愿往生那个世界的佛的别愿就可以去。或有人不求生诸佛净土,但发愿修行佛法能离苦得乐(如离八苦或三苦)这也是为自己而发的,亦属小愿,称之为声闻行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世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离开三福净业;往生极乐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离开三福净业。而功夫系指定力。经由定力的助益,可以让我们发起智慧,可以究竟涅乐。成佛不但要有慧力,也要有定力。有慧无定不能成佛。所以定力是成佛的舟乘、船筏或是车子。三福净业的第一部份包括: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功夫有了,就知往生极乐一定没问题了;所以他就想:“讲这个法门的人,真的没骗人。我应当要再深入探究”。现在既然修到这地步了,接下去究竟要如何进修?接著他会去寻找善知识的著作;像莲池大师就曾谈到如何体究念佛?净土祖师也有讲到很深入的地方,尤其晚期的著作,虽然份量不多,但是讲得很深入。念佛人到这地步就知道要体究念佛了,然后就开始涉猎一些体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每个呼吸念佛号的时候就去想佛,十口气念完了,不念了,不想了,也没问题,临命终时也让你往生,这是下根人。所以,要什么法门,有什么法门。因此,不应该有高傲的心,傲慢的心;不能轻视念佛法门,不能轻视念佛人。也不能轻视别的念佛人,说“我念佛念得最好,你们太差了。”这样的话,人家若有好的法门,就不会和我们讲。所以修除高慢才能广结善缘,广结善缘才好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找了念佛法门的书来读,才知道是为了求生极乐世界;心想他不错,有个地方可去,心就笃定下来,也发愿往生极乐。当时也不知净土三经是什么?问了人,才知是《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才知道念佛不只是四个字、六个字这么简单。读了净土三经,知道弥陀世尊的功德广大无边,其悲愿大得不得了,真是大慈大悲!任何众生都愿意照顾、摄取,信心就更坚强,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观经的十六观,后三观说的是上、中、下九品往生的事情,前十三观讲的是有相的观想。虽然讲有相的观想,但也说到第一义的部份。理修的部份,虽然没有几句话,但是如果有利根的人,观想到某一层次后,阅读到理修的这几句,仍然有可能悟入。所以在适当的时机,加上理上的修持,是观经事理兼备的特色。十三观的第一观---日观,是释迦牟尼佛因为阿阇世王的母亲韦提希夫人的请求而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极乐国土。接著就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我将继续为你说明消除苦恼的方法,那就是第七观及以后的观想,你们学会之后,也要广泛的跟大众分别解说。世尊讲完这句话之后,弥陀世尊跟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就出现了。出现的时候光明炽盛,没有办法完全看清楚西方三圣的圣相,因为太亮了。在这时候韦提希夫人看见西方三圣之后,赶快接足礼拜。然后她就跟释迦世尊禀告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常常有人说:“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可是我没有办法一心不乱要怎么办?”担心得不得了。但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跟我们明讲,只要你作到这些条件,临命终的时候,西方三圣自然会以慈悲心来加以庇佑,让这个求生极乐的念佛人,心不散乱。舍命之后就跟著佛陀与菩萨众、声闻众之后,往生到极乐世界清净佛土去了。第二节大阿弥陀经的读诵演说思惟念佛法门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一节:念佛的种类第一目念应化身佛一般念佛人持名念佛,只要信愿行真切就可以往生西方,但有的人为求实相念佛,所以学无相念佛;有的人为求上品上生,面见弥陀世尊,所以学无相念佛做为功夫;有的人为求学佛得力以度化众生,所以学无相念佛。无相念佛就是楞严经中所述,第二十四种圆通法门---“法以人名”,称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念佛,许多人在念,也知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般说来,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目的有两种,一者在求实相,二者在求无量百千三昧。实相就是无漏的智慧;无量百千三昧属于事修。究竟成佛从明实相开始,经过事修的长远过程,和得到究竟解脱而成佛度众生的目的。如果念佛人能在这个世界就修成实相念佛的境界,往生后即可得到上品上生的品位。品位往生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花开闻法之后,所获得的境界就和这个上品上生的人所证得境界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有了这个一念相续的功夫、发了菩萨大愿并且深解第一义而不畏惧,这样的人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可得上品中生。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他所证得的境界是初地乃至三地,非常殊胜;所以一切念佛人应当求这个境界;如果信心足够,应当深入体究,切莫踌躇不前,应一路勇猛精进才是。 (原标题:18第二篇第六章体究念佛第二节)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到这个时候就真实的、完全的知道,什么叫作归命无量寿佛,原来归命无量寿佛就是归命自己这个真如、这个自性弥陀嘛!那么体究念佛的人,如果在这个娑婆世界体究很久,而仍然不能亲见自性弥陀,不能悟明真心的话,在往生极乐国后,见佛闻法,得到无量寿佛的开示以后,一样可以悟入、一样可以亲见,可以得无生法忍,到那个时候,也一样可以了知无量寿佛为什么叫作无量寿佛的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而八万四千法门之修持,只要是有修有证者,多少证得唯心净土。若到无学(注三)之阶位,则安住涅槃,真是净土。若到此地位,随意得生诸佛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论是在此世界念佛悟入,或往生极乐世界后闻佛菩萨说法悟入,其本质亦莫非是禅。而两者悟后之境界亦无二无别。注四、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种类繁多,欲知其详,可参阅大正藏经第十三卷大集部大方等大集经,卷四十三、念佛三昧品。或菩萨念佛三昧经,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分。一般所说念佛三昧大多是指:念化身佛、念报身佛、念法身佛之三昧。无相念佛即是念佛三昧,属于念法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诸人等、于临终时皆有瑞应,皆得往生。良由诸人……蒙远公开导、及诸友切磋琢磨之力,故获此益。此系最初结社之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蒙其法化而修净业、得三昧而登莲邦者,何可胜数。”又慧远法师文钞附编载:“……师居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唯以净土克勤于念。初十一年,澄心系想,三睹圣相,沈厚不言。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土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世尊不但殷勤述说,并且叮咛菩萨们如何辨明诸魔境界。可见此法是由定而入之净土法门,非持名净土法门。此其二。又文中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可知是直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处,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地步,因深入楞严大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