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今天佛典故事要讲的是一个持戒的故事,贫穷的人因为守戒,然后修善,能够免除灾难,得到福报的故事。我们这个故事,就来跟大家说明一下:从前有一位菩萨,因为家境贫穷的关系,生活困苦就接受商人的雇用,乘船只出海作贸易,想要采集更多有利润的货物。那出海之后,这个船只就在海中突然就静止不动,没办法继续航行;因为无风的话就没办法动,这个时候船上的大小商家都很害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以恶心故,见持戒比丘手捉香炉行菩萨行,而斗构两头、谤欺贤人、无恶不造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业,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 三摩地

2018-07-22

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转授诸众生。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波罗提木叉,大众心谛信。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大众皆恭敬,至心听我诵。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觉,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因为戒乃是入道的基础,要成就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最基本的就是要持戒;如果没有持戒而不犯,未来终不可能获得人身,乃至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有所实证。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在佛世,有一鬼子母非常凶残,经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世尊禀白,希望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 三摩地

2018-07-22

是一切众生戒本源自性清净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如是千百亿卢舍那本身千百亿释迦各接微尘众俱来至我所听我诵佛戒甘露门则开是时千百亿还至本道场各坐菩提树诵我本师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是卢舍那诵我亦如是诵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转授诸众生谛听我正诵佛法中戒藏波罗提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身为一个受持戒律的菩萨,这个口业应该要谨慎,少讲是非。为什么杀、盗、淫、妄,对于这个口业,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稍微多说一点呢?因为杀、盗、淫,我们要持守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因缘,而且要成就它也必须有比较粗重的一个过程;但是口业的部分,只是嘴上的两片皮,一下子就成就了,所以口业的违犯是非常迅速的。这四种的无畏施—不杀、不盗、不淫、不妄造口业( 三摩地

2018-07-22

(念三十七道品诸法、四弘誓愿等)三、念僧:僧为人天福田;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六、念施:普施一切贫穷;受八戒斋的目的受八关斋戒时要如法受持,坏八戒斋者也不许受戒(指优婆塞戒)。其实八关斋戒真正的称呼应该叫做八戒斋,主要特点是持斋,也就是七戒之外再加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的持斋;在那一天只能吃早斋、午斋,过午不食。 三摩地

2018-07-22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三摩地

2018-07-22

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此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听了、知道了,但是栏外五欲爱染的喧闹,一直鼓动着我们的心房,每天一醒来就是生活在缤纷灿烂的五尘中,我们要如何让我们能够将戒律的积极向上性和清净性,同时运行在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五尘境中呢?对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戒律能够持守清净,接下来要和大家谈的主题就是:我们要如何让戒行清净?关于如何让持戒得以清净,是佛陀一直不断重复的教示。在《优婆塞戒经》中,佛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这个菩萨首要的就是求开悟嘛,但是求开悟你一定要让自己能够因缘具足、福德具足,福德、因缘具足,菩萨的智慧是建立在福德上面的,刚刚所说持戒也是一种啊,戒也是属于福德,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劝大家能够在这个方向来学戒。那这个梵网戒的十重四十八轻,它的内容也没有像你们看到的这么浅,它很深,它可以让你从三贤位一直到十地、依止学习到成佛,它的内容从布施,可以说,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诸位都做过,同样的,如果受持戒律的事没有做好,就要处罚自己。这个要约,要在布施时、供养三宝等时节之前先立定下来。如果有人这样对自己约定:我如果没有定期的供养三宝,忘记了,就要处罚自己在事后补作加倍的供养。这样约定以后,自己就依照约定去做,就会谨记在心,因为如果没有好好地做,将会损失一倍。这样想一想就不会忘记了!同样的道理:我如果违戒了,就得要加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持五戒会有福德呢?佛在这里说明这个道理:持戒也是一种布施,持戒就叫做无畏布施。佛说未来世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洲的人们,寿命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身长可以高大到八丈。为什么众生可以身长八丈?当然得要有许多福德才能身长八丈,并且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现在如果有人活到一百多岁,就说是人瑞了;彭祖活了七八百岁,大家欣羡的不得了!可是人寿八万四千岁,比彭祖活更 三摩地

2018-07-22

持戒者于此应该特别注意。若五个条件不具足,被杀者虽然死了,亦是可以忏悔的杀罪。余打伤,系缚等为方便罪,皆可忏悔,广如经说应知。于上说杀生事不作,就是守持不杀生戒。2、偷盗戒不偷盗戒相,偷盗是不与取,即他人的财物等,不给与自己,自己以盗窃心,将其取离本处而据为已有,是为偷盗。包括教别人替自己偷盗,或以势用夺取,或以方法侵占,或借用抵赖不还,或拐骗、贪 三摩地

2018-07-22

有的书籍写到:「如果受戒后不能严格持戒而犯戒的话,那么远比不持戒的罪业更大,因此在受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为此我们有的同修担心自己不能严格持戒而产生了退去的念头,有的则只想选择自己比较有信心的个别戒进行分别求受。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弟子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 三摩地

2018-07-22

〖‘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养三宝,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处,不能往听,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卧具床座,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虫故便饮之,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 三摩地

2018-07-22

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持戒,生天天上;上品持戒清净可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乃至证得无上菩提。故受持戒法的人,若守护无犯,则能远离一切灾难恐怖,具足一切善法顺缘,常为善神之所守护,三宝之所加持,可得之愿,随其所求,皆得成办,所以《大智度论》说:“持戒之人,无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2略说五戒2.1戒的意义五戒,即从大德师长前乞受:尽形寿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之外,尚须持戒。分别受持各种不同的戒,因个人的因缘而有不同。如环境不许可,可先持受五戒之少分戒或多分戒;待因缘成熟时,再持满分戒。五戒具足受后,可再受菩萨戒。但在受菩萨戒之前必须取得父母与配偶之同意,才能避免受戒后产生「重戒不犯,轻戒不断」的情况。菩萨戒在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六、怎样持菩萨戒再来我们要怎样持菩萨戒?对于一个尚未明心的菩萨来说,因为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戒体,所以他只能依照戒相来持戒;但是对于一个明心的菩萨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他找到了如来藏,他找到如来藏以后,可以如实的去观察,知道一个人造作善恶业以后,他所造作的这些善恶业的种子会如实的藏在自己的如来藏中,绝对不会漏失,将来有因缘一定会得到果报。他在确定了以后就 三摩地

2018-07-22

(二)二十八轻一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善男子,如佛所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二耽乐饮酒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三恶心不能瞻视病苦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恶心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四有乞者不与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丐音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