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他没有五逆之罪,而且他也没有其他众过恶,因为他持戒清净,他身口意行都非常清净,以这个善根来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他就可以中品上生。所以说持戒的功德非常大,而且在极乐世界中品上生的菩萨,他需要有持戒的功德;而在娑婆世界你持戒就可以能够有生天的功德。所以,诸佛讲这个戒论的功德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如果能够持戒很好,他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然后我们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虽然他是一日一夜,可是他是精勤的持戒,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律,是非常精进!或者有的在家菩萨他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戒,也就是说在家菩萨他是一日出家受八关戒斋。他这时候不管是出家菩萨或在家菩萨,沙弥戒、八关戒斋或者声闻具足戒,他是威仪无缺----就是说他这个律仪戒他是持守得很好!虽然只有持守一日一夜,可是持守很好,他以这个持戒的功德来回向愿求极乐国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所以我们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萨乃是这个众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他在世间的时候,做人该有的道理他能做到----他是孝养父母、行仁义,在这个世界做人基本的福德他有做到;如果不孝养父母,不行仁义的话,他是无法成就这个条件的。而且临命终时他是遇到善知识,所以说他跟前面的几生的菩萨、上品三生的菩萨以及中品的上生、中生的菩萨不一样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善知识怎么开示?善知识要替他赞叹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也要赞叹持戒、修定、修慧、修解脱、解脱知见。如果这个善知识,他根本不信受阿弥陀佛,甚至说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他怎么可能说阿弥陀佛有这些无量的功德、威德的光明神力呢?所以说善知识是非常重要!那一样的道理,他因为听闻善知识说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乃至听闻了以后他信受,而听闻以后信受理解,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比方说我们在佛教里面谈到的持戒,不管是持声闻戒,或者各位在家菩萨们要持的菩萨戒,这个戒持了以后,就相当于是持了戒所含摄的善的念头;因此持戒之后,是跟无量无数的众生因为这个清净的戒而结下善缘,这个道理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从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来想说,为什么我们讲念佛一声罪灭河沙?因为所谓的河沙,形容的是说我们会牵涉到其中的罪业,我们刚才已经跟大家说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是一心练习无相念佛和拜佛的功夫,对吗?答:(一)菩萨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均属福德业,行者应勉力行之,累积福德,以为修行的资粮。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名号所生的功德,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本愿念佛是另一种。还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到那里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呢?在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很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啊?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里你就一定清净了,别人也是一样。因此,心地如果还不够清净的话,莲花就不会开敷,所以在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侵犯你,那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还有,这个世界由于求生困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很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不清净的话莲花不开嘛?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犯你,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还有,这个世界因为求生很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增上缘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断除一念无明很快,所以这里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就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准备要断除一念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个地方持戒功德很大,你去极乐世界持什么戒?没有戒可持了,你去到那边,你就一定清净了,不清净的话莲花不开嘛?那里无人可犯,也没有人会犯你,你持什么戒啊?所以这个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还有,这个世界因为求生很难,众生刚强,傲慢多疑,逆增上缘很多,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断除一念无明很快,所以这里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就看你有没有下定决心准备要断除一念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开悟以后再求上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受持佛经者,可不以持戒竭诚为急务哉。唐河东有练行尼,常诵法华。访工书者写之,价酬数倍。而洁净翘勤,有甚余者,一起一浴,然香熏衣。筒中出息,通于壁外。七卷之功,八年乃就。龙门寺僧法端,集众讲说。借此尼经,以为楷定。尼固不与,端责之。事不获已,乃自送付端。端开读之,唯见黄纸,了无文字,余卷亦尔。端愧悔送尼。尼悲泣受已,香水洗函。顶戴绕佛,七日不休。开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品中生中品中生持戒法,沙弥具足一朝昏。威仪检点心无悔,眷属来迎佛有恩。先仗金光登净域,后敷莲萼赞慈尊。预流道果从中证,便了真心彻本源。中品下生中品下生男与女,各行孝养具仁慈。命终知识说净土,法藏比丘真汝师。生在宝莲开合处,捷如健臂屈伸时。观音势至亲开导,果证无生不厌迟。下品观下品上生十六观门三品列,上中下辈为君评。愚人造恶无惭愧,善友垂慈劝往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纯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夫造恶业入苦趣,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中郎曰:“吾不图乐之至此极也!使吾生时严持戒律,尚不止此。大都乘、戒俱急,生品最高。次戒急,生最稳。若有乘无戒,多为业力所牵,流入八部鬼神众去,予亲见同人矣。弟般若气分颇深,戒、定力甚少。夫悟理不能生戒、定,亦狂慧也。归五浊,趁强健,实悟实修,兼持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入他途,可怖可畏。如不能持戒,有龙树《六斋法》见存,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善能持戒清净不破。善来将汝往诣清净佛刹。令汝得住十地位中。彼人见佛得清净心得欢喜心。心欢喜故。舍身则得往生净国速得十地。不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施灯功德经》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何等为三?一者彼善男子善女人临命终时。先所作福悉皆现前。忆念善法而不忘失。舍利弗。是 | admin 2018-07-20 |
![]() |
佛法中许多条件都是定性不定量,比如到底具足何等条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忏悔要怎样才清净?受一日八关斋戒回向往生,持戒要多严格,回向要多恳切,才可以往生?一定要一心不乱吗?而且净念相继之后,还要看愿力的大小吧?答:您所说的定性不定量,的确是事实,因缘果报错综复杂,其中的道理,甚深极甚深,据说只有佛才能究竟了知。就像学生应付考试,事前没有办法说,要准备几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呪随持呪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楞严经》卷八)这是说,如果平日福慧具足,而且发起了往生净愿的众生,那就可以自得心开,见十方佛,随愿往生一切净土。这是仰仗释迦世尊愿力慈悲加持的往生,而能够达到在心所愿而生;特别是要发心,要护持如来正法的人,可以亲住如来座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下来继续介绍中品三生,首先说明中品上生:中品上生是受持五戒、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无众过恶,持戒清净者回向往生;舍报以后,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可以得到阿罗汉果,具足三明六通和八解脱。接着说明中品中生: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而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者,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