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又因为犹如往昔过去诸佛都从庄严地出生:从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忍辱庄严,以及精进、禅定、般若的庄严,加上方便善巧庄严、智慧庄严,要具足十波罗蜜来庄严,这些都是庄严地。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专做布施:内财外财一切时、一切人、一切地皆施。这样具足了庄严,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才叫作如来。当我们心中能这样念佛时,戒行自然清净了!所以应当如是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六度万行都以布施为基础,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布施行不能成就,就会有贪,有贪就不能成就戒行。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全国臣民都持戒归命三宝。后来,国王和臣民们寿终之后都往生天界生为天人了。佛说:当时那个贫困之人就是我的过去身,我累劫之中仁慈惠施拯救众生,今日终于成就佛道,号天中天,为三界中的大雄。贫人本生-六度集经昔者菩萨贫篓尤困。与诸商人俱之他国。其众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穷乏济度众生。等人全曰。众皆慈惠。尔将何施。答日。夫身假借之类靡不弃捐。吾睹海鱼。巨细相吞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初地无生法忍及二地三地无生法忍,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而修禅定,禅 | admin 2018-07-21 |
![]() |
这时候,当他初住布施、二住持戒乃至到六住熏习----进入加行位熏习般若中观知见的时候,当他满心断我见的时候,证得“四加行”断我见的时候,七住位的时候当他一念相应的时候,明心不退而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的时候,他就进入到内门来修六度万行。所以说,在这之前就叫做“资粮位”,在六住位的时候就叫“加行位”,在这之 | admin 2018-07-21 |
![]() |
二住位 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 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 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 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 修集般若功德(熏习般若中观及断我见,加行位也)。见道位七住位 明心--般若正观现前,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内门广修六度万行↓薄贪瞋痴,成二果解脱八住位 于一切法现观般若中道。渐除性障。十住位 眼见佛性,世界如幻观成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时候,当他初住布施、二住持戒乃至到六住熏习——进入加行位熏习般若中观知见的时候,当他满心断我见的时候,证得四加行断我见的时候,七住位的时候当他一念相应的时候,明心不退而能够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这个法界实相心的时候,他就进入到内门来修六度万行。所以说,在这之前就叫作资粮位,在六住位的时候就叫加行位,在这之后就叫作见道位,也就是说,内门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戒而导致与道相应,因此证得声闻解脱道乃至证得佛菩提无上道,所以戒又名为上。第五、戒又叫作学;戒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如何调伏身心,让我们学出世间的佛法,让我们把心用来修学发起善根、慧根的佛法,所以戒叫作学。戒有以上说的五种道理。前面也说有戒戒、定戒、无漏戒、无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举例来讲:布施行善,忍辱持戒行善,杀人放火造恶。那无妨就以杀人或是说布施来作一个举例好了。我今天布施一个众生了,布施这个行为成就一个果报,果报不会马上兑现,它必定是要缘成熟了才能够成为果报。它可能隔个五年、十年今生受报──现世报,它也可能隔了五世、十世,乃至一劫、两劫,因缘成熟才受报。譬如经典里面有讲到了,一个砍柴的樵夫无量劫前,他因为无量劫前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初地无生法忍及二地三地无生法忍,依三地无生法忍般若而修禅定,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在灭尽定当中,既无一法可立,另外还要动中的定力,还要有持戒来辅助断除欲界爱;因为持戒能够让我们止息恶习,持戒可以开智慧,持戒可以增进福德,持戒可以让我们的定力深细,特别是佛所告诫的重戒,千万不要违犯以免重戒障道。再接下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将欲界爱完全的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人一死什么都不存在了,那我们学佛还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论你是一个作恶累累的杀人犯,还是一个持戒修行的佛弟子,是花天酒地的贪官,还是为大众奉献一生的好人,最终结果都是一个样――这正是佛祖批驳的外道邪见――断灭空;人死如灯灭。因为人们不知道有个祂的存在,所以才会产生这样无知;正是这个断灭论令人无法接受死亡的痛苦,也正是这个断灭论由于否定因果律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对于戒呢——相信三归依、相信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然后呢最重要的菩萨戒,是信受的,所以这样的戒,对戒的信心是具足的,相信持戒能够免于未来的恶报,然后能够建立无上菩提的资粮。所以这四不坏信,是不断的在菩萨的行举当中、菩萨行当中会出现的。你一定要具备这个才能渡过这个生死的大海,不管你是用小乘或大乘,这些都可以从过去的如来〈本生谭〉的故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自称沙门比丘,持戒梵行,其实根本不配称沙门,也没有什么戒行。不能了解经典,却为他解说,邀请四众前来供养。这样的国王大臣、恶行比丘均犯根本罪业。如上所说是初发心菩萨所犯第八种根本罪业。(这一条尤为严重。恶行比丘,不懂经典,却为他人肆意解说,引起诸佛弟子不和。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不依照经典律仪,颠倒议论,阻碍大家读诵经典,横生苦恼争论。现在的社会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为他宣讲行善可以往生欲界天,以及五欲不净而应该离欲,加上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利益有情才是戒,若应该利益有情而不为,则为乘缓,以此大乘处缓,称之为乘缓;于菩萨乘不前,乃至退失,如是之人,何用说持戒?以此持戒,则众生无有利益,自亦是无有利益,应为而不为,不名菩萨,名诸凡夫二乘,以非守利益有情为戒,何者为真实戒义?以持守为名故,非以不犯为真实义;如《大般涅盘经》上所说:「是故护法优婆塞等,应执刀杖,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菩萨十信位以后,因而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菩萨行布施的时候,以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来布施。所谓的财施,就是用钱财、物品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法施就是用佛法布施,让众生能够闻熏,长养善根;无畏施就是布施的时候,让众生免于恐惧。如是经过无量世的布施,就会想持戒,尤其是菩萨戒,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譬如刚下过雨,路上有一只蚯蚓爬到路边,我们发起侧隐之心,将其捉回草丛即是。又如帮助老人、残障者过马路等。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