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可是问题是:这个智慧你学到佛地了,你就能成佛吗?你的心没有到那个境界,那你空有智慧也是不能成佛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摄受众生,千万不要跟众生结恶缘,因为呢,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所以谁摄受谁不一定喔,有时候某某人啊,指挥你作这个、作那个,可是往往是你摄受他,因为你发觉他作事讲话不得当,那你可以忍下来,能够找个机会私 admin

2023-03-30

   (一)《弥陀法会》的主尊 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摄受佛土所发的愿,有共同的通愿,也有个别的别愿。基本上,诸佛的根本愿都跟成佛的原理相契合,但也必须配合每个菩萨摄受佛土的有情特性,例如药师琉璃光王佛为了解除众生疾苦、饥渴等而发的十二别愿,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的循声救苦、慈洒甘露的十二别愿,又如阿弥陀佛于因地法藏比丘所发的十念必生、 admin

2022-06-23

  当你能够成熟有情、摄受有情,就相当于你去摄受佛土;而严净佛土,就是在摄受有情的过程里,不在有情身上产生情执:你是这一世我摄受的人,你们不准离开,都归属于我,你哪一天离开就是背叛我!情执太重!情执太重了以后,那个国土不清净,也就是自己的习气烦恼太重了,以后用这个我执,去跟眷属系缚在一起,国土就不清净。所以,在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过程当中,就是要随着断 admin

2020-06-08

首先谈第一个,所行不遂,怀恨在心起瞋,并发起毒誓,导致与众生结下恶缘,未来有因缘遇见时,就会对这位众生无缘无故起瞋,这个起瞋的恶缘,往往断了自己摄受众生、摄受佛土的机会,使得自己成就佛道的时程大大延迟了许多。所以佛在《菩萨善戒经》中曾开示,起瞋会断了与众生的缘,经文如下:【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瞋因缘毁戒,是名破戒 admin

2020-02-21

】(《瑜伽师地论》卷25)因此我们在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应该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要委婉、亲切;这样才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钱的好方法。接着我们再来谈身施。这就是说,我们见到父母、师长乃至修行人等,都要起身迎接、礼拜问讯;这是世间法上的礼节,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善业。譬如佛陀在《 admin

2020-02-21

菩萨就这样藉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正法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圆满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一般父母教养子女的方式,大致可以分成四类:第一、传统权威式。在传统的家庭里面,父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管教孩子比较严格,但是严中有爱,这种家庭 admin

2020-02-21

菩萨就这样借由眷属的因缘,摄受众生进入正法之中,一世又一世,不断地和有缘众生结为眷属,如是在度众之中摄受佛土,次第圆满成就佛地功德。菩萨们如果能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教养孩子的态度与方法,一定会有新的视野和格局。------《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9集佛教徒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张正圜老师 admin

2020-02-21

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有真善知识的摄受与陪伴而万分精彩,不但可以利益到自己的今生、后世,更可以成为自己成佛之道上摄受佛土的一段佳话;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不只是当头棒喝,更是醍醐灌顶的开示,以及真善知识的言传身教。末学对萧平实导师的那段开示,体会颇深,记忆犹新,因为这段话直指末学的要害,让末学渐渐从彻底的失败中爬了 admin

2020-02-21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admin

2020-02-21

这是因为成佛之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就是在摄受佛土,须菩提因为有很重的瞋恚习气,所以他所摄受的众生就会相对很有限。摄受众生主要是要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说,诸摄事法中是以爱语最为第一,要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来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等。所以,像是会比较早成佛的大迦旃延尊者,是因为 admin

2020-02-21

从世尊这段圣教开示可以知道,发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发了要成就佛道的愿心之后,就应该生起灭度自性众生,及有情众生的作意,这样才能摄受众生,才能摄受佛土,也才有因缘成佛。所以庄严佛土非常重要,必须既庄严自己的佛土,也要庄严所度众生的佛土,这是成佛之道所必须的。然而成佛的目的,还是为了救度众生,否则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千辛万苦的修行, admin

2020-02-19

而菩萨透过长劫的十善业道之行,也可以与无量的众生结善缘,而成为摄受佛土之行的一部分。譬如不杀生而护生,对于菩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所最宝爱的就是他的生命,因此如果你因为放生而救了牠,未来世这个众生就会很想亲近你,见到你就没来由地喜欢你,因此你要度这个众生学佛就很容易;同时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因此需要修慈心来救护众生。但是这里面顺便提醒,放生也是 admin

2020-02-19

而菩萨透过长劫的十善业道之行,也可以与无量的众生结善缘,而成为摄受佛土之行的一部分。譬如不杀生而护生,对于菩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众生所最宝爱的就是他的生命,因此如果你因为放生而救了它,未来世这个众生就会很想亲近你,见到你就没来由地喜欢你,因此你要度这个众生学佛就很容易;同时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因此需要修慈心来救护众生。但是这里面顺便提醒,放生也是 admin

2020-02-19

当你能够成熟有情、摄受有情,就相当于你去摄受佛土;而严净佛土,就是在摄受有情的过程里,不在有情身上产生情执:你是这一世我摄受的人,你们不准离开,都归属于我,你哪一天离开就是背叛我!情执太重!情执太重了以后,那个国土不清净,也就是自己的习气烦恼太重了,以后用这个我执,去跟眷属系缚在一起,国土就不清净。所以,在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过程当中,就是要随着断 admin

2020-02-18

”因为你这定永不可坏,那他听了如果是个根器,就会有兴趣了,你度他来正觉,未来世他会再作你的徒弟,这也是摄受佛土。 这个叫作“入不住定”,所以天下最大的定叫作“金刚三昧”,也叫作“不住定”。那么这个“不住定”,我想诸位在外面都没听过,而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所以我常说诸位证得这个定叫作“大龙之定&rdq admin

2019-09-02

菩萨自己在世间的福与出世间的福修集资粮,他能够摄受、摄受众生、摄受佛土,最后成就佛道,所以所得的就是无上安乐的果报。那这个无上安乐意思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安隐,以及这样的一个快乐,它是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越的。因为在果报本身来讲,成佛是最究竟的。当菩萨的修学,最终的目标是成佛,而在菩萨行过程的解脱都不是究竟的;甚至于能够修证到二乘人,能够解脱于三界中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有真善知识的摄受与陪伴而万分精彩,不但可以利益到自己的今生、后世,更可以成为自己成佛之道上摄受佛土的一段佳话。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不只是当头棒喝,更是醍醐灌顶的开示,以及真善知识的言传身教。末学对萧平实导师的那段开示,体会颇深,记忆犹新,因为这段话直指末学的要害,让末学渐渐从彻底的失败中爬了出 三摩地

2018-07-23

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 三摩地

2018-07-23

那样是度不了人的,那时不能摄受佛土,要等到何时才能成佛?】(《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291~292页)【证悟后,成功的转依如来藏的本来清净自性以后,贪、嗔、痴、慢、疑,自然会开始渐渐消除掉。最后,确实消除完毕以后就没什么烦恼了,那时意识(离念灵知)觉知心就不会再轻易生起妄想了!】(《人间佛教》第68~69页)【觉知心会生起妄想的原因都是因为烦恼多,老是挂念着财、色、 三摩地

2018-07-23

简单地说: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因为舍离了众生就不可能成就佛道。为什么诸佛常常要劝导菩萨们多利乐有情、摄受众生?为什么又教导我们修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四摄法呢?其原因就是要我们摄受众生,摄受了众生以后,将来你的佛土就能成就。古往今来,都没有不摄受众生而能成就佛土的佛!我们不妨想想看: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成就的吗?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阿弥陀佛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4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