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我们不论要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乃至要入地,菩萨道每一个阶位都有所需要的福德!因此我们应该要努力修集六度,努力摄受众生摄受佛土,摄受众生行菩萨道,如此我们的福德才会增上!才能够慢慢自己的大愿,广度众生、满菩提愿。(------《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正钧老师)即便终日为三餐奔波劳苦,也不要忘记护持正法,努力培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摄受佛土最快又不必本钱的好方法。《杂宝藏经》卷六云:「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捨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2,是名第三果报。」白话解释:「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摄受佛土最快又不必本钱的好方法。《杂宝藏经》卷六云:「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捨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2,是名第三果报。」白话解释:「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凡有所言说皆是温言软语,不口出暴厉恶言。这样布施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诸大菩萨多示现在家相,以此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来摄受众生、摄受佛土。(原标题: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这些都不是别人所做,都是你的如来藏和共业众生的如来藏,也就是由发愿要追随你的众生来共同成就的,但不是由意识与意根成就,意识与意根只是成就的动机,是拥有共同净业者的所有如来藏来共同成就,所以经中才会说: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在上一节的内容,我们知道,我们修行成佛,阿赖耶识要经验三个阶段: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从这一节中也知道,我们要成就我们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快速地摄受众生,就是快速地累积自己的佛国净土。而要摄受众生就必须慈悲众生,与众生结善法缘,不瞋恚、不悭吝、不憍慢,救度众生永无止境。那就应该从根本上修悲心,而以悲心为生因来发起菩提心,懂得生因之后,再来使了因成就。那《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就应善生菩萨的请问,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道修习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道,而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可以说没有不慈悲众生,并且努力不懈救护众生,而能成就佛国净土的。四宏誓愿中说要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来看看释迦世尊怎么告诉我们祂过去生行菩萨道的事迹。世尊在《贤愚经》中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说: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之前,在这南阎浮提洲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慈力,他统领了南阎浮提洲八万四千个小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本钱的好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明知对方有错,但只要他不是公开毁谤,我们不要一下子就说:「你错了!你不对!」等等,要先温言软语问讯对方:「阿弥陀佛!」让对方先卸下敌对的心防,而且对方也不见得全部都是不正确的,因此先随顺对方的心,讚歎他,让众生知道我们其实并没有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成佛之道最重要的就是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须菩提因嗔恚习气故,摄受的众生就相对有限;摄受众生要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诸摄事法中又以爱语为第一,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故诸大菩萨多示现在家相,以此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来摄受众生、摄受佛土。 (原标题:诸大菩萨为何大多示现在家相,而不示现声闻出家相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可以迅速摄受佛土又不必多花本钱的好方法。——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大福从心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瑜伽师地论》卷25)因此我们在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应该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要委婉、亲切;这样才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钱的好方法。接着我们再来谈身施。这就是说,我们见到父母、师长乃至修行人等,都要起身迎接、礼拜问讯;这是世间法上的礼节,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善业。譬如佛陀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快速地摄受众生,就是快速地累积自己的佛国净土。而要摄受众生就必须慈悲众生,与众生结善法缘,不瞋恚、不悭吝、不憍慢,救度众生永无止境。那就应该从根本上修悲心,而以悲心为生因来发起菩提心,懂得生因之后,再来使了因成就。那《优婆塞戒经》中释迦世尊就应善生菩萨的请问,开示了三十几种生起悲心的因缘。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华严经》世尊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情的阿难尊者(一)(发愿走阿难尊者和大迦旃延尊者路线那我们平常就是要不攀缘五欲,不要贪财色名食睡,不要贪吃也不要贪男女,也不要贪爱去看美色、美景等!但菩萨对待众生还是可以热情招呼,不要走成声闻的方式,都变成很无情很冷感、很冷漠!那就变成像导师所说的某某尊者都常住在「空性」中不帮助众生,但他成佛的速度会很慢很慢!而应该如导师所说的要学阿难尊者与迦旃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我们不论要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乃至要入地,菩萨道每一个阶位都有所需要的福德!因此我们应该要努力修集六度,努力摄受众生摄受佛土,摄受众生行菩萨道,如此我们的福德才会增上!才能够慢慢自己的大愿,广度众生、满菩提愿。=====================================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66集: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正钧老师开示-----佛法长兴博客(原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否则自身成佛之时节将极久远;但次法的修习,以在五浊的人间最容易成就。讲记:以上所说的是属于趣向法的部分,简略的说完以后,接着应该说明趣向次法了。单单只有法的修学,而无次法的修学,仍然不可能在法上有所成就。这意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舍此无由成佛,摄受众生即是摄受佛土故。4、人间具足一切法种故,不同阶段的现观因缘皆具足故,方能使人具足一切种智而成佛。5、应教导随学者广修次法,否则自身成佛之时节将极久远;但次法的修习,以在五浊的人间最容易成就。讲记:以上所说的是属于趣向「法」的部分,简略的说完以后,接着应该说明趣向「次法」了。单单只有法的修学,而无次法的修学,仍然不可能在法上有所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诸位想想,娑婆世界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人成就的吗?极乐世界的成就是阿弥陀佛一人成就的吗?不是!要靠摄受众生,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如果你现在发愿说:我将来成就了,我的佛世界要如何、如何......那你发了那个愿以后,你要开始摄受众生,让众生接受你所发的那个愿;当众生接受你发的愿以后,你去帮助他们,他们接受你的摄受后,当未来因缘成熟的时候,你那个佛世界就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如果能够这样如实的作,也就是在放生,就是在护生,同时也是在摄受众生,摄受佛土。学佛的人要持不杀生的戒,那么蚊虫、苍蝇、蚂蚁、蟑螂危害人类怎么办呢?虽然蚊虫、苍蝇、蚂蚁、蟑螂可能损害人类的健康或者生命,但这都是因为业力使然,使它们的色身长养与存活,必须依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可它们并不是因为恶心而故意要伤害人类的。当我们在面对这些有情时,不妨一方面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