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次境界的实证而解脱於下一层次的境界,也就是渐次解脱於色界与无色界境界,成为灭尽定的亲证者:进入想知灭定中。把意根的受阴与想阴灭尽,住於无六尘知与想的灭尽意识极细心的境界中,使得意根不能生起受、想两个心所法,这就是最后 | admin 2020-06-08 |
|
举凡二乘菩提解脱道中之断除三缚结者,不论他心中再怎么不满,也决定不会对大乘法、对更胜妙的佛法加以妄评,也不会对真悟的菩萨们作任何不恰当的评论,唯除我见尚未断尽的人,或是断我见后心中生疑而重新堕落于我见中的人。更何况证得解脱果的二果至四果圣人,心已纯直,不再谄曲,而又知道大乘法义确实胜妙于二乘菩提极多;他们也已知道五阴我之虚妄,何需为了一世的名闻与利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一念无明又分为见惑与思惑;见惑就是见一处住地,就是三界的一切见惑,也就是以五蕴身心,或意识觉知心在三界中所执取的种种了别相,视为我、我所,视为常住、涅槃,这是见道所断的烦恼;只要能够得到真善知识的摄受,依善知识的教导,如实的闻思起观,则能够速断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得证初果。佛门中有句话说:在家人爱重,出家人见重。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他还没有断我见,又不知道灭掉六识以后还有意根及第八识存在,所以怕落入断灭空,就把四禅天身留着,然后觉知心灭了,以为这样就是无余涅盘。如果他所修的无想定非常好、具足圆满,他的寿命可以到达五百大劫;在这五百大劫中就好像睡觉一样,觉知心都不在,什么事情都不能作,当然不可能提升道业,空无所证而过完五百大劫。你想不想要这个境界?如果你很喜欢,你一定每天醒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次境界的实证而解脱於下一层次的境界,也就是渐次解脱於色界与无色界境界,成为灭尽定的亲证者:进入想知灭定中。把意根的受阴与想阴灭尽,住於无六尘知与想的灭尽意识极细心的境界中,使得意根不能生起受、想两个心所法,这就是最后 | admin 2020-06-08 |
|
由识蕴又喜乐于受、想、行三个心所法,堕于三阴之中,成为后三种识所住的境界,致令凡夫众生不能脱离生死,古今未断我见的大法师与大居士们皆所不免。正因为多数人学佛时都很难远离受想行三阴的境界,所以佛陀特将识蕴所贪爱的受、想、行三蕴,并入色识二阴中而成为五蕴;这是由于受、想、行三法亦是因、缘蕴集之法故,受、想、行三法亦是阴盖众生出离生死之法故。而这三阴本是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他断我见的时候,他的禅定证量也还只是四空定当中最浅的定境;也就是说,他只有证得空无边处定的定境来当作他的基础而已,这个时候,他只要先断除了我见就够了,在这个时候,他也可以把我执同时一起断除;因此,他这就是见道以及修道同时一起达到。如果他只有证得无色界中最高境界的非想非非想定,那他还没有办法离开三界;这是因为他还没有把痴断除,也就是说,我见没有断 | admin 2020-06-08 |
|
断我见——舍我;布施——舍我所。舍弃烦恼、不好的习惯,众生背着包袱过,追念过去当做现在。七、慧财(未完待续)-----《世间财和七圣财》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声闻道是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也就是断见惑与思惑,最多再加上断我所执,作为全部的修行方法;终极目标是证阿罗汉果,死后一定出离三界生死,永远不再来三界中。但是,也许有人发觉到了:你萧平实似乎少讲了一种声闻僧──声闻圣僧,难道声闻僧之中都没有圣僧吗?从目前的文献上来看,当代声闻法中已经没有圣僧了,连声闻初果都没有了;包括南洋的佛教界或的南传 | admin 2020-06-08 |
|
诸真修菩萨道者,见此种种虚妄恶见、遍执,如同坠入极毒之壑中一样;而藏密四大派祖师,未断我见,却说自己已证极果,又复施设种种不如理见习,例如每日必须实修双身法,否则即是违背三昧耶戒誓,此乃见习炽盛的具体表现。九、枉习交加:众生之间诬告毁谤,故地狱中便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等刑具;如同恶人逼迫善良之人,故地狱中便有押捺、搥按、蹙漉、冲度诸事。未断我见而诬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菩萨证悟这个空性,也代表他一定也是断我见的。接下来我们看大乘法中的无相三昧,这个无相三昧就是说,如来藏虽然祂有真如法相,但是不了别六尘境界,所以没有任何六尘的境界相,也没有任何对六尘境界的执着相。如来藏也不反观自我,因此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跟寿者相。而事实上后面这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能够分辨蕴处界法的缘生性空,以及相对于这个如来藏,祂是空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菩萨证悟这个空性,也代表他一定也是断我见的。接下来我们看大乘法中的无相三昧,这个无相三昧就是说,如来藏虽然祂有真如法相,但是不了别六尘境界,所以没有任何六尘的境界相,也没有任何对六尘境界的执着相。如来藏也不反观自我,因此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跟寿者相。而事实上后面这 | admin 2020-06-08 |
|
随即依十二因缘法,观察名色之所以不断地从第八识中出生,其原因都是因为对涅槃是不受后有的无知,或是对涅槃本际识(如来藏)常住不坏的无知……如是推究十二因缘法而对无明的内涵深入了知,并一一如实观察而灭除了无明,在如实观察十二因缘法时断我见。[6]若无十因缘法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则十二因缘法可以无限制地推论下去。[4]一般所说的因缘观,都是依十二 | admin 2020-06-08 |
|
再来说食自落果戒,有人认为:我只要这一辈子都不吃树上摘下来的水果,一定要吃从树上自己掉下的水果,这样吃一辈子,死后就可以得到解脱;这样的一个见解,当然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解脱!一辈子吃自落果,是没办法(断我见、我执)得解脱的啊!所以施设了这样的见解和戒禁,是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所以这样的见解,就是落入了戒禁取见。最后一种,就是把一念不生当成真正的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
|
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执、要断我所执呢?因为如果不断我见、不断我执,那么就没有办法断除对这个身内我所、那个五欲贪爱的执著,会认定领受五欲境界的意识觉知心是不能够灭除的。执取这样的见解,(死后)在中阴阶段,入胎识如来藏当中就会流注出我见我执的种子,会流注出跟我见我执相应的异熟果的种子;然后中阴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了要再不断地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