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意思是说,如来藏就是一切染净法的根本,是有情投胎时最先入胎,命终时最后舍身的结生相续识。《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开示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意思是说,到临命终时,意识将会渐渐地断灭,今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全部都会现前,就好比播放影片一样,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现,非常快速,不到半秒钟便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毕,紧接著息脉全部停止,进入真 | admin 2020-02-18 |
![]() |
)-----真假开悟第二章第1~2节◎〈真假开悟3〉说:“滤过性病毒虽然没有记忆,没有爱憎,似非有情;但那是因为果报而使它们无法产生记忆,似乎无爱憎,似非有情,其实仍然是有情众生类”,可是滤过性病毒是很低等的生物,有些生物学家甚至认为滤过性病毒不是生物;为什么低等的生物是有情,而高等的植物却不是有情?如果滤过性病毒是有情众生,它们是属于哪一种种性 | admin 2020-02-11 |
整段论文的意思是说:有情就是生在地狱、畜生、饿鬼、人、天五道中,因此说五道就是有情世间;又因为阿修罗是遍五道的,所以也可以说六道就是有情世间,就称为有情生。这里所说出生于六道世间的有情,与前面所引《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所说在六道中辗转轮回的众生,显然所指称的对象是相同的;所以佛教中所说众生,又称为有情,也有合起来称作有情众生,指他是有情性、情爱, | admin 2020-02-06 |
|
![]() |
因此,有寿命的就是有情,只有有情才会有寿命;然而有寿命就是无常者,这个是依二乘菩提来说。但众生明明是有寿命的,为什么要说是“没有寿、没有命”?稍后再跟“无人”一起来谈。 接著说“无命者”。有寿才有命,寿尽命就坏了。就是说生命现象一直存在著,才能叫作“命”。这个生命现象,在人间时就说他有呼吸、心跳、暖触,此 | admin 2019-09-02 |
![]() |
此心是有情众生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证得这个无形无相人人本有的真实心,便能如实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别、思惟、觉观的心,不是能听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时还能观照分别的心;而且能够时时刻刻观照此心,确定此心是真实不灭的本来面目,也是《心经》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心;也能够现观此心藉缘能生万法,与蕴处界及一切万法非一非异,现前领受阿赖耶 | admin 2019-06-19 |
![]() |
但是这个部分最难解释,很多人知道佛性的名义究竟是什么?可是却看不见,因为没有功夫与慧力,也欠缺福德;没有功夫的人,参破佛性的名义时,就会落到妄觉里面去,就是这样!可是佛性的本身并没有所住,没有所住之中又有祂的功能差别,那个功能差别又不能说祂完全无所住,如果说祂完全无所住,那不就跟木块、石头一样了吗?然而祂不是啊!祂是有情啊!所以佛性的无所住,应作如 | admin 2019-05-01 |
![]() |
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指的都是有情的身心,只是法的分类粗细有所差别而已;总而言之,就是指虚妄的众生我。换句话说,我就是五阴身,我就是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如果还有这个我中的任何一阴、一处、一界存在,那么就无法成就无余涅槃。所以凡是修学解脱道的人,都要深入了知五阴十八界的内涵。《中阿含经》卷47,佛说:阿难!若有比丘见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识界, | admin 2019-04-24 |
![]() |
那么是四大极微吗?也不是,因为四大只是被用来制造我们色身的材料,四大既不是心、也不是有情,自身不能运作任何行为,当然是无法主动制造我们的色身。看来似乎只有父母能制造我们的色身了!但是仍然不对;因为我们现见所有的父母,都不曾看见他们每天用观想来制造胎儿的头、手、眼、鼻等,也不曾对其胎儿施以种种工作来完成孩子的五脏六腑、头手四肢。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入胎 | admin 2019-04-24 |
![]() |
”) 然阿赖耶识是一切有情各自悉有,其体性本来具足一切法,各依自身业力而生一切有情五蕴、四蕴之身,世世生死不断,方是有情各自之真“我”;然因其性本来无有蕴处界我性,故名无我;无始以来本自存在、法尔而有,故名无生。而此阿赖耶识如来藏,无始以来悉被愚痴有情内执为自我,或外推于造物主、大梵天王……等,其实皆是各自有情之真实 | admin 2019-03-04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四刷及《楞伽经详解》第八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11月初版三刷)空性涅槃 又涅槃者即是心体,谓真如离见闻觉知而永不受生轮回,故涅槃即是空性─心─之异名;空性摄受藏隐于各个有情之蕴处界中,和合似一;然而空性即是有情众生之本源心阿赖耶识--常住三界生死轮回而 | admin 2018-12-27 |
![]() |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藏在佛法的重要地位8佛门以如来藏法千年传承,不曾改易如来藏概述如来藏是有情的第八 | admin 2018-12-27 |
![]() |
扶尘根是有情外观可见可对的五色根,说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五胜义根的话,则是不可见而可对的,就是外观上虽然不能见,但能以意识觉知它的性用存在;五胜义根聚集在头部,就是我们的大脑。这两种五根都是由阿赖耶识藉着意根、无明以及父母四大为缘所变生出来的,是阿赖耶识的所缘境。阿赖耶识藉着五扶尘根来触外五尘,然后在五胜义根处变现出犹 | admin 2018-11-03 |
![]() |
阴界入乃是有情众生于六道轮回受果报一期生死之法,不是常住不变坚固之法:五阴中之色阴乃四大聚集之差别相所成,犹如聚沫;受阴则是在色阴与识阴上面生起的觉受,犹如浮泡,无有住相;想阴是依色、识、受阴聚合而成之了知性,犹如阳焰所成似有之水,虚幻不实;行阴是由色、识、受、想四阴和合而成,都无实法,犹如芭蕉;人间之识阴是以色阴及意根之作意,而从自心如来中变化出 | admin 2018-08-08 |
![]() |
所以五蕴、十二处或十八界指的都是有情众生的身心,只是法的分类粗细有别而已,总而言之,还是指众生的虚妄我。五蕴就是虚妄的众生“我”,“我”者五蕴身,“我”就是五蕴、十二处及十八界,有这个“我”中的任何一蕴、一处、一界存在,就无法成就无余涅槃,因此无余涅槃中,无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以真实无我。众生的五蕴身中 | admin 2018-08-07 |
![]() |
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 | admin 2018-08-04 |
![]() |
同样地,物品的价值也随着人们的喜好与需求的不同而会有着改变,做生意的不就是依于这个原则来赚钱的吗?然而财物只是有情受用福德的表征而已,并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无常道理的思惟、观察以后,再来思惟观察无我的道理,就不会像一般人那么难以接受了。这里所说修无我、修无常的道理,可是要在菩萨法的基础来说,虽观照无我、无常的道理,却不是要你把所有的东西一下子都舍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是在即将舍报的时候,他还是有情,所以在那时候,如果要对身体器官做移植,仍然要把他看待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来处理;这样子才不会让这位即将舍报,当时的这位布施者,因为在割除身上的器官的时候,因为疼痛,疼痛可是又没办法表达,在即将舍报的时候,已经没办法表达,但是这个疼痛是存在的;由于这个疼痛,让他不得已与烦恼相应,而生起恶心。可是这位布施者本来是善愿,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能净除无明烦恼,是有情界是则名为大智聚体,彼之有情名大智聚。若佛出现于天世间说微妙法,若见此者则名如来。善男子!若彼见如来.应.正等觉,令诸菩萨摩诃萨咸皆悟解如来智慧,令显现故。尔时世尊说伽他曰:譬如藤子之中树,藤芽一切而可得;于根赡部咸皆有,由其种植复得生。如是我见悉无余,一切有情喻藤子;无漏最胜佛眼观,是中备有如来体。不坏是藏名有情,于中有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师不仅在佛法修为上无人能及,内心也是有情有义,而世间智慧也无比高妙。回国后,面见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君王李世民时,彼此对答实在值得玩味,所谓伴君如伴虎,彼此酬答稍有不慎,恐有不祥。李世民一见面就说:法师当年怎么就不辞而别?玄奘大师回答的格外得体:贫僧当年离开,曾再三上书请求朝廷恩准,只怨自己当时修为不够,诚心不够,才没有被批准。但贫僧实在太想学习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