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二乘证得蕴处界人无我后,依这个人无我的智慧,再来现观蕴处界辗转出生的三界万法,都是藉着蕴处界而缘起缘灭,是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的无常变异的法,能够证知这一切法中无有恒常不坏的我存在,因而证知诸法无我,这个就是二乘人所证的法无我。然而,二乘人因为未能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因而不能够依着这个实相心来现观,只能够依蕴处界、依蕴处界诸法来现观由这个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神奇隐形魔术师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就是希望我们了解生命的根源,而能离开一切烦恼与痛苦,当我们找到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全面开发祂所具有的神奇能力,我们就会像佛陀一样,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命,得到最终极的智慧。古人以一首偈,说明我们身中八个心和合运作的道理。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后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马鸣菩萨说:【是故经说:若有众生,能观一切妄念无相,则为证得如来智慧。】(《大乘起信论》卷1)而所谓的妄念之相,其实所说的就是我们众生的虚妄想,这个妄念的无相,指的就是说,对于法界实相的虚妄想,完全灭除了。也就是说,众生对于法界实相到底是如何?为什么会有我们这个器世间?为什么会有我们众生?为什么会有我们这样的生命现象?其实这是法界里面最大的一个秘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未具足,要待眼见佛性之时,方得进一步现观,方得进一步发起后得智;要待进修相见道位,发起入地所须之般若智慧功德时,方得满足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修到初地之入地心而得成满之时,说为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发起;非谓初地心时方才少分初起也!如是应知!何以故?谓初地之住地心位中,起修无生法忍而起之二智,皆是初分发起中品二智,已非是下品二智也,然却要待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祂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那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人所觉悟的法道。也是声闻人听闻世尊的开示,用四圣谛、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来观察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虚妄,因此断了三缚结,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经》是佛法之中般若诸经的精华,所有言说语句皆以围绕法界实相心第八识而说,依般若智慧讲佛菩提道的次第修行,依据实相心而说解脱道的涅磐境界和佛菩提道的般若智慧境界。同时也是在说禅宗学人由证悟如来藏心、眼见佛性直至过牢关而证得有余涅磐的种种境界。《心经》所论述的解脱道并非是以二乘菩提由现观十八界和五蕴的虚妄而断我见我执,取证声闻缘觉的解脱果,证得无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解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我们证得法界实相的时候,即能现前观到一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能够如此现前观照法界实相智慧境界的菩萨便是观自在菩萨。如是依照所证知实相般若,深入观行,即具有了更深妙的法界实相智慧,有了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如来藏者乃无境界法、无入出法,乃无所得法,唯是一念相应而证知如来藏本体,智慧因之现起耳。真悟者以一念相应慧,而随时随地皆能体验如来藏之运作,极为具体,绝非虚无缥缈之想像。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真见道位前,虽已六住位应修之六度波罗蜜多,求入真见道位前仍有四加行必须修持;如是四加行,乃以二乘四圣谛观行所断我见为基础,接著应在大乘真见道前对二取皆属如来藏空性之正理有所认知,并须心得决定,方可成为比量观察能取、所取皆属空性如来藏之菩萨,始能名为四加行已经修证完成的菩萨,即是双观能取所取空;其后方能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证真如,如是证后方能不退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子于此已知无想定与灭尽定,复应了知何因从定觉?无想定之成就者,若不能了知此定虚妄,不肯弃舍而进修实相智慧,舍寿后必起色界天中阴身,以错认无粗想为涅槃故,便舍中阴入无想中,遂生第四禅天之无想天。初生彼天,复舍其想,而以舍知作涅槃想,初剎那住粗想,次剎那住微微想,第三剎那遂灭想;其色界天身于无知之境中安住,或五百劫、或五十劫,忽生觉知,便舍天寿,下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潜意识末那的顽强,意识除了为它提供服务以外,是很难与其抗衡的,除非能有智慧从根本加以解决。由于意根末那的一意孤行,造成大脑中神经蛋白元错误的释放,神经传导物质分泌的错乱,意识不得不沦为其附庸,并为其所操控;如此而来,使得情绪管理只有每况愈下而已;世纪三大病症之一的忧郁症的形成,与此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第二节制约行为横跨三世这一切包含身、口、意行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你可能会说:我在讲堂听了两个钟头,为什么你说统统没有听见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没有意识觉知心能了别外境的智慧,祂不与慧心所相应,所以你在讲什么祂统统不懂,祂所懂的,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内容,所以我们说祂大智若愚。以上我们所讲的,是能够了别六尘境界相的五个别境心所有法,它们并不是遍一切识都能相应,所以不叫遍行。但是这五别境法完全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尊也常教导们:初夜、后夜经行禅坐,中夜小眠以开智慧。虽然如此,但仍然是不可以贪着睡眠的。由于多眠会产生许多过患,譬如会影响身体的健康,使智力减弱,未来生愚痴等等;使生理和心理精神状态,趋向于种种恶劣的果报。换句话说,由于多眠会覆盖智慧之生起,所以佛门才会把睡眠称为睡眠盖。以上所介绍的是睡眠心所法,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不定心所法的寻与伺心所法。寻、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们认为,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生命并非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化学变化,生命是被某种有智慧的东西设计创造出来的,并因此提出了智慧设计论。这次聚会被做成视频——《智慧设计论——揭开生命的奥秘》,内容很震撼人心。与会的生物学家尼尔逊说:当我看到这些分子机器以及细胞这个难以置信的复杂过程,我想问的是:‘在这些事物后面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这儿就请问各位:那这样子讲起来,究竟是我们的心法正确?还是孩子的心法正确?也就是我们觉得摇滚音乐很吵,而孩子却觉得很好听,谁的感觉是正确的?是的,大家都很有智慧,并没有谁正确、谁错误的问题。每一个人各自用自己的意识去作出判断,当我们还是年轻人的时候,我们也觉得那样的音乐是很好听的;可是等到上了年纪,又有了不同的想法之后,那么我们的想法不见得正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择灭无为是指行者以虚空无为为基础,而继续进修出世间法;由于无漏法之修学,产生了简择的智慧,因此就有了抉择力,而得以灭除种种导致分段生死之杂染;从此能以择灭无为之无漏智,而使烦恼障种子在现行时得以加以灭除;由于这种灭除烦恼障现行之无漏性,是依抉择力而产生,所以就立名为择灭无为。这显示出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的择灭无为种子已经开始生长了。如果依解脱果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三界相应于贪瞋痴,又特别讲说四空定相应于痴,这样子的没有意识清楚地与外界的沟通,当然他的智慧没办法增长,他也没有办法布施,他也没有持戒可言。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想天;可是很不幸地,当在非想非非想天这一个十万大劫过去之后,他终究要堕落到人间,而成为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自性是不可以讲的,讲了以后密意就泄露了,这要你们自己去体验,才能够发起胜妙的智慧。阿赖耶识有这种“本来”性,有这种“自性”性,然后还说他是“清净”性,因为他从无始以来离见闻觉知,所以绝不会起贪厌与瞋的心行。当你看见一朵花儿好漂亮,就多看了一会儿,但是你看、他不看;你看见一坨狗屎,觉得丑恶死了,所以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