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此大乘菩萨法道异于二乘声闻缘觉者多矣,大小乘之间种性有异、心量志向有异、所证有异、智慧有异、行门有异、方便有异、功德有异、时劫有异、断生死有异、所断烦恼无明有异、断习气与否有异、所断惑障有异、果德有异……等,确实有诸多层面的差别不同,因此可说大小乘是「非非壁垒分明」。故以证悟的菩萨来看大小乘,乃「非壁垒分明,非非壁垒分明」,成就中道义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的中道观行实证所产生的智慧,就是实相般若智慧,这时就表示你明心以后已经有了般若德。这时,如果你是个画家,那么你画完一幅画,在落款的时候,可以写上二德子的名号,也可以刻一个二德子印章盖上去,你够资格了。然后你再来观察现在生死之中有没有涅槃境界存在?你将会观察到:原来你正在生死轮回当下,已经是住在涅槃中了!这可不是外道涅槃哦!因为这不是欲界中的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而蕴处界的缘起性空,纵使具足观行而证得罗汉果了,所观行的对象都只是生灭性的蕴处界;既是生灭法的缘起性空,不属于蕴处界根源的本住法,所以仍然只是虚相法,不是实相法,因此无法证得实相,当然就不会有般若智慧。断尽所知障的人,是经由亲证如来藏而证得法界的实相,然后一步一步进修,次第而进,总共历经了五十二个阶位,最后才能成佛。这个过程是要断尽所知障的,也是要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一、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为不同层次的修证1、所得果证高低不同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4、所修行门内涵不同5、所修行门道次第不同三、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1、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2、佛菩提道之法无我函盖解脱道之法无我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四、凡夫不证二乘见道的缘由1、不解基本佛法之十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种智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之智慧,由触证如来藏之基础上,循序修学。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是名一切种智。初地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定性无学所证菩提,云何不能令其成佛?唯能成就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此谓二乘菩提所觉悟之智慧,唯能成就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之解脱果,只能成为阿罗汉或辟支佛,不能成就佛果所具之大智慧与大威德,不能成佛,故不名佛菩提。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槃,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复受生;唯能于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亦唯能证二乘菩提;所度众生将来成阿罗汉以后,舍 三摩地

2018-07-21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乘的行者就是从行、住、坐、卧当中去如实的观察十八界是无常、空而产生无我的智慧,由此断我见我执成阿罗汉的。十八界法是佛法的基础,佛子只有明了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才能发起大心去寻觅那常、乐、我、净的真我——真如佛性。四圣谛四圣谛者谓:一、苦谛:吾人一期生死中,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八苦。此八苦则归结为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五盖深重的人,除了闻法思惟,而且必须在闻法思惟以后,必须要在历缘对境当中,也就是说在行住坐卧各种境界当中,藉着闻、思所得的这个智慧,来作种种的观行;透过这样子闻、思所得的智慧作种种的观行,才有办法进断我所执还有对我执的执着,这样子才有办法证声闻菩提。另外一种是慧强而无盖者,也就是说慧力比较强,而且他是没有五盖的,他的五盖是比较薄的。这种人的话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法是依什么东西来讲四圣谛呢?大乘法是依实相法界,也就是依实相法的如来藏心为体,以如来藏心体为中心,依实相般若而说蕴处界缘起性空的四圣谛;并且进一步修学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一切种智,而成就佛道。但是,二乘则只是依着蕴处界的缘起性空来说四圣谛,纯依世俗法的蕴处界来观察蕴处界的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所以,二乘与大乘的四圣谛其实最 三摩地

2018-07-21

智慧的人,应该要依声闻解脱道来修行,有智慧的人想要离开这些苦,应该要依这样子的修行方法来修行,才会有解脱之日;或是说必须要依大乘佛菩提道来修行,依大乘佛菩提道来求证般若实相,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就能够解脱八苦的系缚,更能够永发受生愿、大菩提愿,常住世间自度度他。所以,如果有智慧的话,想要离开这七苦乃至于这八苦的烦恼,要离开生老病死、爱别 三摩地

2018-07-21

那是因为佛地八识,已经断尽了分段生死的现行,成就阿罗汉所证的有余依与无余依的两种涅槃;而且进而断尽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永离变易生死;也断尽了无始无明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明;如来藏灭除了阿赖耶识名,以及异熟识名,改名为无垢识,这样子才叫作佛地真如;在这一切境界当中,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都能够真实如如,佛的无垢识于一切境界,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对于法念处跟法念住的这样子的观察,所以得到这样子的一个智慧。为什么修四念处观在对治这四种的颠倒呢?因为凡夫众生不明法界真实相,而以世间之无常为常,于诸苦执为乐,于无我中执为有我,于不净执为净,所以才会造成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一个知见;所以必须要透过这样子的一个观行来对治,来对治于净颠倒,来对治于常颠倒,来对治于乐颠倒,来对治于我颠倒;所得到的这样 三摩地

2018-07-21

再一次强调:要断欲界爱,它的基础是要以断我见,跟五阴的空相空观为先决条件;用这样子的智慧来历缘对境,一次又一次的去观行五欲法的生、住、异、灭之相,去观行五蕴法的无常、苦、空、非身、无我,远离一切的现行;到最后,甚至只是一个妄念的产生,都如同被矛刺了一下的疼痛。这就是声闻道的修学方式,用这个方法来断除对于欲界爱的执着,而心不动摇。各位可以想想看,被一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慧解脱?就是以智慧得解脱,所以他要待时才能够得解脱。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 三摩地

2018-07-21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 三摩地

2018-07-21

再另外一种就是在家修行,那他要修清净行,或者是叫作梵行;不管是修出家之行,还是在家的梵行,事实上,他都可以解脱于这个生死流转,只要他有那个智慧。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 三摩地

2018-07-21

还没等你研究出疫苗,新一轮的病毒又出现了,它永远在人类智慧的前头等着你,这的确很让人不爽,但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美国科学家说随着人类遗传基因的破译,一切疾病最终都能治愈,真的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岂不等于失效作废?(四)为死苦,死分两种;一是病死――因为疾病而寿尽命终;二者因为外缘――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如遭受水、火、风、地震等自然灾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么这样看来,意识实在不伟大,是在许多时候都会断灭的;这个不伟大而常常断灭的意识,有智慧的人为什么要把祂误认为是真实而常住的呢?但这个意识正是众生最贪爱、最执着的自我,当众生认定这个意识觉知心常住不坏时,就是已经落在我见中,正是凡夫异生。可是意识有很多种的变相,在三界中有很多种不同状况的意识;这是末法时代的大师与学人们同样都无法判断的,但是这个见解 三摩地

2018-07-21

如乳母衣,久故垢着,虽以淳灰淨浣,虽无有垢,垢气犹在;衣如圣人心,垢如诸烦恼,虽以智慧水浣,烦恼垢气犹在。如是诸余贤圣虽能断烦恼,不能断习。如难陀淫欲习故,虽得阿罗汉道,于男女大众中坐,眼先视女众,而与言语说法。如舍利弗瞋习故,闻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即便吐食,终不复受请。又舍利弗自说偈言:「覆罪妄念人,无智而懈怠,终不欲令此,妄来近我住!」如摩诃迦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