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是一心练习无相念佛和拜佛的功夫,对吗?答:(一)菩萨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均属福德业,行者应勉力行之,累积福德,以为修行的资粮。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 三摩地

2018-07-20

那就表示说,这里所说的一行三味,它是以般若智慧为前导的,而不是一般的禅定。然而依这样的理一心的一行三昧,行者却可以在“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这样的持名念佛一心不乱的事一心的时候,进而能够“随佛方所,端身正向”,然后在持名念佛念念相续之下,就在这一念之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除了见过去诸佛及现在诸佛之外,同 三摩地

2018-07-20

也就是在不断植福过程中,当福德的资粮累积到什么程度,智慧也会随著提升到那个程度,如此就有智慧来修除性障;性障少一分遮障随著减少一分,遮障减少一分智慧又多增长一分,如此循环不已;因性障是跟福德、智慧成反比的。当性障减少了,则烦恼妄想心就慢慢减少,相对地也较能有智慧来作种种观行,来修除一分烦恼妄想,使得身行、心行多一分清净,清净心就慢慢能够相续,若此时 三摩地

2018-07-20

菩萨一定要了知意识心在三界九地中所有的境界状况,所以能够因知见的正确建立,于参禅的时候能够不落于以定为禅的过失中!因为定境本身都是意识心的境界,既然是意识心的境界,就不是常住法!那么知道参禅就不能、不该落在意识的境界中,但是在知见上,一定要先建立意识所能够到达境界的智慧,从欲界到四禅到四空定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三摩地

2018-07-20

其症状就是时时感到周围的同修多修得很好,就自己不行,深感愧对真善知识和一切关心自己的善知识,深感自己的业障深重,深感自己的智慧浅薄,深感自己什么都不行,乃至深感自己不是学佛之人。堕于此掉悔盖中故,被懊悔之心缠缚,失去对快乐学佛的信心,不免陷自己于放逸,散乱,懒惰之境地,有的甚至退失了学佛证道之信心,看到这个情况,我感到十方的悲痛。我这里要说的是,菩 三摩地

2018-07-20

回来吧,我的孩子,回到家乡,你的智慧很快就与诸佛齐等,悉皆住于正定聚,常于清旦一念倾遍供十方诸佛,得诸佛圣教而速成无上佛道,广度无量众生。回来吧,我的孩子,故乡的气候不冷不热,微风温凉柔软,不快不慢,吹到宝物罗网和宝树上,发出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孩子!你闻到后,自然不起尘劳垢习。微风吹到你的身上,你会感到无比快乐,是世间的快乐无法比拟的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生理:低头时拉开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2.为什么拜佛要头面贴地?佛法:彻底放下傲慢的烦恼和自私我执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生理:头、心脏、全身和足底几乎拉平,拉开脊椎关节,脑脊髓液 三摩地

2018-07-20

诸佛都是要众生检便宜,只要你的善根、福德、慧力够,你就可以去检诸佛的便宜,他们也都很欢喜让我们捡便宜,所以释迦佛才会告诉我们悟后去极乐世界,可以立即增上为初地以上的智慧与果证。但上品中生以下,不能马上见佛闻法、不能立即获得无生法忍,那就差很多了,何况是上品下生以下的人?可是日本古时的一向宗信徒杀了好多人,那是五逆十恶的重罪,虽然心切往生,最多只能获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 三摩地

2018-07-20

不知是否自己过去世的习气使然,在这里向我曾经有起过慢心的萧导师、诸位亲教师、义工菩萨们、学人们诚心忏悔!明明心里不是这样想的,却不知不觉中会浮现有慢心的念头,习气实在太可怕了,要赶快找到真心,转依无慢心的真心如来藏,以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好好教训一下末那。弟子在佛菩萨前发愿将尽形寿护持正法,生生世世永不退转!努力用功,希望能早日分担萧导师、孙老师及其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是中品上生或上品上生者,往生之后始能立即断除分段生死(初地无生法忍之智慧可以断思惑而故意不断之,留惑润生,故亦方便摄在已断分段生死位中),其余皆待闻佛说法之后,多时进修以后,方能断除思惑,方是真实已出三界生死者。此一事实,净土宗祖师古来多有不知者;是故彼诸开示,多有误导众生之处;今者正德居士于此事实多有阐释,凡我净土行者读已,当可即时改正,因此 三摩地

2018-07-20

这样子能够由持名然后去体究,并且不只是要能够求往生极乐,而且要能够亲证实相,有实相的智慧,这样子说是实相念佛,能够上品上生到极乐世界。念佛法门现世得利的还有另外一个是:即使是造作了五逆罪,也可以凭藉着念佛的因缘能够消除罪业,仍可往生。所谓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还有破和合僧。这个五逆的罪当然是很重,一般的如果造了这五逆罪,当然是一定是 三摩地

2018-07-20

在《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世尊有这样的一段开示:你们在娑婆世界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订的各种禁戒,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一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大家:这样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呢?是啊,是很慢啦!因为要在莲花里面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 三摩地

2018-07-20

例如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还是要随佛修学般若智慧。般若就是禅,体究念佛也就是般若禅,因此修净土法门的人,不应该执着佛的名号、佛的形象,而应该以佛的名号功德及庄严像功德,转求实相智慧。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 三摩地

2018-07-20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法证果需要的时 三摩地

2018-07-20

例如往生极乐世界以后,还是要随佛修学般若智慧。般若就是禅,体究念佛也就是般若禅,因此修净土法门的人,不应该执着佛的名号、佛的形象,而应该以佛的名号功德及庄严像功德,转求实相智慧。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从这个平凡与实在之中却显现出无比的智慧,显现出真实的解脱,显现出究竟的涅槃,这才是禅。可是这样子讲的话,禅到底又是什么?从名相来说,禅就是般若智慧。但是禅除了明心开悟以外呢,还有重关的眼见佛性。这个见性,见得分明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觉受,是有境界的,当下会感受到很强烈的解脱的觉受。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 三摩地

2018-07-20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开悟以后再求上品 三摩地

2018-07-20

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莲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花。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余诸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各有五百亿宝花。一一宝花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从下方 三摩地

2018-07-20

诸根智慧,广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而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兴大悲,愍众生。演慈辩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